黑暗对光到底是不接受、不明白、还是不胜过?

接受、明白还是胜过?

约1.5节中的“κατέλαβεν动词原型为καταλαμβάνω)”,是一个意涵极为丰富的古动词。不同的译本对这个词的翻译也各不相同。和合本将这个词翻译为“接受”。

此篇是做一个整理,并给出笔者认为做合理的翻译。

约1.1-5 的七十士译本(LXX)背景

熟悉约翰希腊文的人应该很容易就感受到他有意将他的书信对照LXX的创世记一章。

从太初到创世,从创世到吩咐光从黑暗里出来,从此光暗分别到永远。

而约翰这里谈及的“人的光”乃是指生命而言,这生命约翰用了希腊文中最具深意的一个词:λόγος,和合本翻译为“”可谓妙哉,因为在中文中也是一个意义极为丰富的词。

因此,约翰福音里的光已经不是创世记中的被造之光,而是非受造之光,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来 1:3)。

我们来讨论κατέλαβεν的翻译。

意涵一:得到、抓住、领受

这是和合本采纳的翻译选项,这里谈到的是黑暗对光的拒绝。此解的“黑暗”是做拟人的解法。可用于描绘整个世界的黑暗实际,或者人心中的黑暗。

注意,这个翻译是读不出黑暗要攻击光的意思的。但可以读出黑暗对光的拒绝。

意涵二:明白、了解

KJV和NKJV采用的翻译,包括亚历山大的区利罗也采用此解释。这个解释注重的是黑暗无法理解光,无法明白光。

那么这个意思是在强调:既然黑暗无法认识光,那么只有光来引导黑暗明白。所以反而是从救恩的角度强调道成肉身的人子,上帝荣耀的光辉的主权行为。

此翻译去读的时候,会读出黑暗好似要认识光的感受。这又是在强调堕落之人有寻求上帝的动机。

意涵三:胜过

自俄利根起始,许多希腊教父都采纳此译。中文的新译本、吕振中、当代译本等都采纳此翻译。

安波罗修认为黑暗无法阻止人看到光,加帕多加之尼撒的格里高利则直接理解为黑暗追击光,俄利根则明确表达为黑暗发动进攻

此翻译强调的是黑暗的主动攻击行为,但结局一定是失败。

总结

其实这个词,三个意思在这段文本中都可以使用。各自强调的重点以上都有解读。

笔者个人还是偏向于“接受”和“胜过”的联合意思,因为“认识”一译还是常常见于关身语态。“掌控”或“掌握”是一个可能合适的翻译。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读者请不要用此文去做引起教会纷争的事,谢谢。

约 20.16 | 亲切的家乡话

复活的耶稣与抹大拉马利亚相互的称呼深意

当巴别塔事件之后,人散布于世界各个角落,且形成不同的语言。人与人的相处中,面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会显出某种人与人的亲近关系。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为何会流泪呢?是因老乡用同样的乡谈,老乡又有许多类似的成长经历和共同记忆,这极大的缩近了二人的关系。

继续阅读“约 20.16 | 亲切的家乡话”

约翰福音 8.12-8.30 | 关于断词引起的文本多重含义

在处理新约抄本中,断词是其中的一个步骤。

空格引起的译文不同

今天来讨论因为空格而引起的译文不同。为何会有空格的问题?因为在新约的手稿中,都是没有标点和空格的。当人把手稿编辑为我们现在看的到的出版的新约文本,他经历了许多的工序,任何的工序出错,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文本。其中一个工序就是断词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8.12-8.30 | 关于断词引起的文本多重含义”

约翰福音 7.53-8.11 | 稳固的珍珠

珍珠就是那天国的福音,约翰福音行淫的妇人的经文就是那珍珠,是稳固在约翰福音中的珍珠。

此段文本的正典地位

在新约经文校勘领域,此段文本已经被排除到了新约正典之外。在最近的许多英文译本中,要么是用括号标注,要么是用脚注标注。所以实际上,现代译本的译者基本不认为此段文本属于第四福音书。

但笔者要在这里给这段文本正名,他是属于正典的。那为何现在找到的许多早期抄本中没有这段的记录呢?是因为这些早期的抄本都是属于埃及来源,而这些抄本基本共有一个抄本祖先,也就是是从同一个祖先抄本抄录下来的抄本。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7.53-8.11 | 稳固的珍珠”

约翰福音 7.40-52 | 第二次按外表判断

不要按照外表判断别人,也不要按照外表判断自己

在之前的记录中,说起老师教导众人不要按照外表去判断别人,要按照公义去判断别人。这个原则不是老师先给的,而是犹太人所尊重的法律所教导的。在旧约的法律中,充满了不要按外表判断人,要按公义判断人的标准。所以无论是穷人、富人、帅哥、美女、残疾、健康、丑陋、高位、低位等等。都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内在的标准。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7.40-52 | 第二次按外表判断”

约翰福音 7.1-24 | 两群不信的人

耶稣教导说:要按照公义而不是外表去判断人事物。

不信的兄弟们

当大徒弟彼得讲说对老师的认知后,他离开了犹大去了加利利,因为犹太人想要杀老师。加利利是老师的老家,所以就有了文本7.1至7.9的记载。

我们从这段文本中,可以看到从小到达一起长大的老师的兄弟们,对老师的做法也不理解。因为他们认为老师的目的是要让自己的出名(ζητεῖ αὐτὸς ἐν παρρησίᾳ εἶναι),所以他们用命令语气告诉老师说:去犹大吧(Μετάβηθι ἐντεῦθεν καὶ ὕπαγε εἰς τὴν Ἰουδαίαν)。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7.1-24 | 两群不信的人”

约翰福音 6.60-71 | 考验

关于生命的粮的终末话语。耶稣亲口的话语,记载在约翰福音上。

离开的人

这段文本是在来时与找他的人对话之后,之前的对话是发生在迦百农(Καφαρναούμ)。此处跟从的人已经开始有所摇动,他们发现老师并不会常常的发大麦饼。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6.60-71 | 考验”

约翰福音 6.52-59 | 因他活着

住在耶稣里面,耶稣也住在我们里面,这就是永生。

饼就是肉

当老师在(51)说他的肉就是他所赐的饼后(καὶ ὁ ἄρτος δὲ ὃν ἐγὼ δώσω ἡ σάρξ μού),这话引起了纷争(Ἐμάχοντο),因为这话是在太难理解了。

接着老师就又开始说:如果一个人不吃他的肉,不喝他的血,就不会有生命在这个人里面(ἐὰν μὴ φάγητε τὴν σάρκα τοῦ υἱοῦ τοῦ ἀνθρώπου καὶ πίητε αὐτοῦ τὸ αἷμα, οὐκ ἔχετε ζωὴν ἐν ἑαυτοῖς)。这真的是一句有挑战的话,并且老师特别的用了“诚诚实实的告诉你们”(Ἀμὴν ἀμὴν λέγω ὑμῖν),更是将这个话的分量加成。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6.52-59 | 因他活着”

约翰福音 6.41-51 | 生命之粮与活着之粮

生命的粮食与活着的粮食

我们认识他的父母

当在上面的文本记载的一段话语后,犹太人开始议论老师(Ἐγόγγυζον οὖν οἱ Ἰουδαῖοι),议论什么呢?议论老师说自己是天上来的粮食这句话(περὶ αὐτοῦ ὅτι εἶπεν· Ἐγώ εἰμι ὁ ἄρτος ὁ καταβὰς ἐκ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他们感到非常的惊讶,因为老师是谁?不就是那个叫约瑟的木匠的儿子么(Οὐχ οὗτός ἐστιν Ἰησοῦς ὁ υἱὸς Ἰωσήφ)?他的父母我们不都认识么(οὗ ἡμεῖς οἴδαμεν τὸν πατέρα καὶ τὴν μητέρα;)?现在他怎么说自己是从天上来的呢(πῶς ⸀νῦν λέγει ὅτι Ἐκ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 καταβέβηκα;)?言下之意,老师的话带给他们很大的困惑,他们可能认为老师是疯了。

唯一见过天上父亲的人

老师叫他们不要彼此议论(Μὴ γογγύζετε μετ’ ἀλλήλων),就又教导说:没有一个人能来到我的面前,除非派他来的天上的父亲吸引他(οὐδεὶς δύναται ἐλθεῖν πρός ⸀με ἐὰν μὴ ὁ πατὴρ ὁ πέμψας με ἑλκύσῃ αὐτόν)。这里有个词语需要关注,就是“吸引”(ἑλκύσῃ),这是一个主动语态的词,也就是并不是人可以主动来到老师面前,而是天上的父亲来主动的去吸引一个人,这个人才有可能来到老师面前。这样的人,老师在末了之日会让他复活(κἀγὼ ἀναστήσω αὐτὸν ἐν τῇ ἐσχάτῃ ἡμέρᾳ)。

那是否有可执行的步骤呢?有的。老师接着说起犹太人祖宗里面的先知们,他们写了很多作品(ἔστιν γεγραμμένον ἐν τοῖς προφήταις),都谈到有一天老师会从天上下来。所以,只要有人听见天上的父亲(πᾶς ὁ ἀκούσας παρὰ τοῦ πατρὸς),并且愿意去学习(καὶ μαθὼν),就会来到老师的面前(ἔρχεται πρὸς ἐμέ)。

原来,一个人只要愿意听从先知们作品中的教导,并且愿意去研究学习,一定可以认出老师就是先知们所说的那一位将要来的。好的,现在我们明白,天上的父亲是以两个途径来吸引人:

(1)先知们的作品中的记录和预言,指向老师说的。
(2)老师自己现场的教导。

为了继续纠正犹太人的错误观念,犹太人是有想要看神迹的传统的。老师接着说:其实没有人看到过天上的父亲,除了那从天上来的,这人是见过父亲的(οὐχ ὅτι τὸν πατέρα ἑώρακέν τις εἰ μὴ ὁ ὢν παρὰ τοῦ θεοῦ, οὗτος ἑώρακεν τὸν πατέρ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其实要根据上面的文本中提及的,老师之前说自己是从天上来的粮食。现在老师更加明确的说,他作为天上的粮食,生命的粮食,更是看见过天上父亲的。他来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吃了他有永恒的生命(ἔχει ζωὴν αἰώνιον),这是老师按着诚实说的(ἀμὴν ἀμὴν λέγω ὑμῖν)。而这个吃是藉着相信(ὁ πιστεύων)而成就的。

生命之粮与活着之粮

所以老师继续说:我就是生命的粮食(ἐγώ εἰμι ὁ ἄρτος τῆς ζωῆς)。这句话曾经在之前出现过许多次。并且又将话题切换回犹太人不愿意相信老师的原因尚:摩西。犹太人的祖宗在旷野里吃的粮食不是摩西给的,是天上的父亲给的,但是即使如此,吃了还是会死(οἱ πατέρες ὑμῶν ἔφαγον ἐν τῇ ἐρήμῳ τὸ μάννα καὶ ἀπέθανον)。首先是因为那时肉身的食物,但更重要的是犹太人的祖宗在吃这粮食的时候缺乏当有的相信的心,这是他们死的核心原因。

老师接着指着自己说:这是从天上来的粮食(οὗτός ἐστιν ὁ ἄρτος ὁ ἐκ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 καταβαίνων)。他将焦点又从摩西转回到自己身上。这粮食的降下来是为了(ἵνα)吃他的人可以不死(τις ἐξ αὐτοῦ φάγῃ καὶ μὴ ἀποθάνῃ)。怎么吃?还是要藉着相信的心。

到了(51),老师有一个更深的宣告,老师说:我是活着的粮食(ἐγώ εἰμι ὁ ἄρτος ὁ ζῶν),是从天上来的(ὁ ἐκ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 καταβάς),如果有人吃了这粮食,就可以永远活着(ἐάν τις φάγῃ ἐκ τούτου τοῦ ἄρτου ζήσει εἰς τὸν αἰῶνα)。这里的进阶的宣告核心在于“活着的粮食”(ὁ ἄρτος ὁ ζῶν)。“生命的粮食”(ὁ ἄρτος τῆς ζωῆς)和“活着的粮食”(ὁ ἄρτος ὁ ζῶν)的相同在于,都是可以给人有生命;不同在于,前者的表达趋于物化(是一个东西),后者的表达趋于位格化(是一个人)。这粮食是活着的,是会说话的,是会行走的,是会做事的。这粮食就是活生生的天上父亲的独生儿子。

老师继续说:他要给(δώσω)的粮食就是他的肉体(身体)(ἡ σάρξ μού),是为了世人的生命(ἐστιν ὑπὲρ τῆς τοῦ κόσμου ζωῆς)。

总结

实际上,(51)的文本内容是继续教导的转换句,我们从(51)中可以看到三一的经世。因为天上来的粮食是父亲给的,又是老师给的,给的就是他自己,整个的自己。当人吃活着(ὁ ζῶν)的粮食时,他也必然就有这位活着的粮食所有的,可以喂养别人的特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