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为何马可福音16:9-20应包括在圣经内-Westcott与Hort谬误个案研究

引言

早在Westcott与Hort率领委员会于1881年修订圣经,并他们的支持者首度引进一个系统化的批评文本以前,就有基于文本理据,质疑马可福音应否包括16:9-20,其中最著名的批评学者要算Tischendorf与Griesbach等。今天多数现代派文本学者认为,此部分经文约在2世纪后加上去,托名马可所写,而马可福音「原本」的结尾已散佚;然此说实不合理,似是无中生有。尽管没多少理据证明应从书卷删除那部分经文,但几乎所有自然派文本批评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做;此外,当今几乎所有新版本圣经要非真的删掉此部分,最少也加以括号,并注明「此部分原不属圣经」。

马可福音16:9-20是个好例子,可见将Westcott-Hort范式应用到文本批评上之谬;他们的理据,乃基于几个篇幅小又有错谬的希腊文抄本。其实支持此段经文属马可福音的理据多如牛毛,但现代文本批评学者依然将这部分删除。明显地,我认为「马可福音16:9-20乃后添」之说,从外证角度看,主要基于「愈古老愈好」的标准,其实此法不通,循此路径,甚至反过来驳倒批评文本支持者所言,笔者已另文讨论。[1]

继续阅读“【转】为何马可福音16:9-20应包括在圣经内-Westcott与Hort谬误个案研究”

马可福音十六章九至二十节是神的默示

兼谈教会与圣徒如何面对学术结论

文/Timothy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 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 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份。[启 22:18-19]

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 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 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 3:15]

在近期翻译的一些圣经译本中,很多译本开始认为马可福音16:9-20节是原稿没有的,乃是后期有人添加上去的,为的是让马可福音的结尾不唐突(译本的决断也影响了圣经注释者的判断,因译经的过程本身就是释经。诚然大部分新教传统的注释者对学者有莫名的推崇),也有的圣经译本将马可福音的可能的几种结尾都罗列出来,但又不表明译本立场,笔者也认为此举颇为学术,但与信仰的宣告不妥。笔者在本文之始,就明确在这里指出剔除马可福音16:9-20并非基于事实证据,乃是基于信仰价值前设的推断。本文会涉及到一些基础的抄本、经文鉴别、教会历史、教父作品、经课集等知识和资料,所列这些乃是要强调马可福音16:9-20节绝非是人的添加,乃是圣灵默示的圣经的一部分,不可随凭私意删除。

继续阅读“马可福音十六章九至二十节是神的默示”

约翰福音6章22至33节读经记录

昨日在上课的时候,讲解了这段经文,有一些新的体会和感受,记录在这里

一、五饼二鱼之后(约6:22-24)

我们得知道,这段经文的背景是在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耶稣有意而为之的(太 14:22)。五饼二鱼本身就是一个大神迹,但这个神迹在许多当事人心中,重要的并不是神迹,乃是跟着耶稣有饭吃(约 6:26)。

根据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以色列人是被罗马人殖民的,所以对于一些困苦的底层百姓来说,吃饭就都为问题。当出现了这么一位能够将五个饼和两条鱼翻无数倍,喂饱这些跟随者的人而言,肯定会跟着他的。因为至少有饭吃。

所以当耶稣离开五饼二鱼的地点后,他们可着急了。找来找去找不到耶稣在哪里。后来终于在海的那边找着了耶稣(约6:25)。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6章22至33节读经记录”

对基督徒学原文的一些建议

圣经的原文有三:希伯来文、亚兰文、希腊文。其中亚兰文是极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说基督徒学原文,就是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

一、学习原文是好的

基督徒学习原文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学习原文并不是仅仅有一本原文字典就够了,还需要有语法书,背景资料,对应语言的一些特殊用法等资料。最要紧的是长久的练习阅读、背诵、翻译,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学习原文。

二、学习原文不是必须

并非所有的基督徒都要学习原文才可以灵性长进,有时候我们学习的动机不对,导致学习原文反而招受了许多亏损。我们更不能有一个想法说,只有懂了原文才能够真正明白圣经神的话语,这是有诺斯底倾向的知识为至上的倾向的。神使用一些圣经翻译的器皿,将原文的圣经翻译为我们本民族的语言,就是神自己的工作。为要使全人类得福音的好处。并且,实际的地方性的教会都是建造在一本具体的译本上的,若地方性的教会建立在多个译本的圣经上,容易因为释经和神学教义引起分裂。

三、不能用原文来贬低译本

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懂了一些原文的皮毛,就大谈特谈现在手头的译本如何如何。一般来说,圣经翻译者的专业功底肯定高于一般的原文学习者,并且特别是神已经显明用于建造教会根基的译本,则更具有权威。虽在具体的用词上是有切磋的余地的,但切勿随意表达为译本翻译不对或者有错误,这实际是在拆毁教会的根本。切记切记!

当圣徒要求重新受洗,教会应该如何处理?

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 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弗 4:4-6

在与同工的交通中,大家谈到一个话题,就是当来到本教会的圣徒,认为自己以前的洗礼是无效的,现在想重新受洗,该怎么办?

继续阅读“当圣徒要求重新受洗,教会应该如何处理?”

加大拉、格拉森或者另有其名?

笔者在查考革迦撒人这个主题的时候,查考到了太8:28及其他一些福音书经文所记载的耶稣在格拉森赶鬼的事件,对于事件的发生地记录有不同的记载。

照着一些历史资料来看,加大拉(Γαδαρηνῶν,英文:Gadarenes)是格拉森(Γερασηνῶν,英文:Gerasenes)的一个很小的地方。据一些资料记载马太作为以色列人较为熟悉以色列的具体地名,甚至一些小的地名也很熟悉,而路加则因为是外邦人不熟悉犹太地名,所以以大的区域格拉森来描述整个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这并没有矛盾。笔者此篇想要从新约经文鉴别与圣经地理兼同一些考古历史资料来分析此地点具体的名称到底为何?各种选项的概率又有多少。

在USB 4th中,校勘栏包含了关于这个字在不同抄本中的详细信息。我们会关注对此事记录的相关经文,且从原文的角度来做一个梳理。

笔者这里将希腊文Γεργεσηνῶν音译为格给森

继续阅读“加大拉、格拉森或者另有其名?”

《申命记》民族之革迦撒人

[申 7:1] “耶和华你 神领你进入要得为业之地,从你面前赶出许多国民,就是赫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共七国的民,都比你强大。

革迦撒人,英文Girgashites。是迦南的后裔所形成的支派或民族(创 10:15-16),同样也承受了来自挪亚对含的咒诅。 继续阅读“《申命记》民族之革迦撒人”

《申命记》种族之赫人

[申 7:1] “耶和华你 神领你进入要得为业之地,从你面前赶出许多国民,就是赫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共七国的民,都比你强大。

“赫人”,在圣经中出现多次,笔者统计了,连同迦南的次子“赫”在内,一共58次。这58次都在旧约圣经中,新约未提到赫人。 继续阅读“《申命记》种族之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