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对光到底是不接受、不明白、还是不胜过?

接受、明白还是胜过?

约1.5节中的“κατέλαβεν动词原型为καταλαμβάνω)”,是一个意涵极为丰富的古动词。不同的译本对这个词的翻译也各不相同。和合本将这个词翻译为“接受”。

此篇是做一个整理,并给出笔者认为做合理的翻译。

约1.1-5 的七十士译本(LXX)背景

熟悉约翰希腊文的人应该很容易就感受到他有意将他的书信对照LXX的创世记一章。

从太初到创世,从创世到吩咐光从黑暗里出来,从此光暗分别到永远。

而约翰这里谈及的“人的光”乃是指生命而言,这生命约翰用了希腊文中最具深意的一个词:λόγος,和合本翻译为“”可谓妙哉,因为在中文中也是一个意义极为丰富的词。

因此,约翰福音里的光已经不是创世记中的被造之光,而是非受造之光,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来 1:3)。

我们来讨论κατέλαβεν的翻译。

意涵一:得到、抓住、领受

这是和合本采纳的翻译选项,这里谈到的是黑暗对光的拒绝。此解的“黑暗”是做拟人的解法。可用于描绘整个世界的黑暗实际,或者人心中的黑暗。

注意,这个翻译是读不出黑暗要攻击光的意思的。但可以读出黑暗对光的拒绝。

意涵二:明白、了解

KJV和NKJV采用的翻译,包括亚历山大的区利罗也采用此解释。这个解释注重的是黑暗无法理解光,无法明白光。

那么这个意思是在强调:既然黑暗无法认识光,那么只有光来引导黑暗明白。所以反而是从救恩的角度强调道成肉身的人子,上帝荣耀的光辉的主权行为。

此翻译去读的时候,会读出黑暗好似要认识光的感受。这又是在强调堕落之人有寻求上帝的动机。

意涵三:胜过

自俄利根起始,许多希腊教父都采纳此译。中文的新译本、吕振中、当代译本等都采纳此翻译。

安波罗修认为黑暗无法阻止人看到光,加帕多加之尼撒的格里高利则直接理解为黑暗追击光,俄利根则明确表达为黑暗发动进攻

此翻译强调的是黑暗的主动攻击行为,但结局一定是失败。

总结

其实这个词,三个意思在这段文本中都可以使用。各自强调的重点以上都有解读。

笔者个人还是偏向于“接受”和“胜过”的联合意思,因为“认识”一译还是常常见于关身语态。“掌控”或“掌握”是一个可能合适的翻译。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读者请不要用此文去做引起教会纷争的事,谢谢。

章伯斯简要生平

现代奥秘派

他被称呼为“现代奥秘派”,因其整个灵性经历几乎都可以用十架约翰的著作 《灵魂的黑暗之夜》 注解。

他在华人群体被知晓,是因为他的每日灵程著作 《竭诚为主》。这本别人编集的小书对于想深入会晤上主的人,可算为一张地图,一盏明灯。

他在世年岁不长,四十出头,却滋润了许多圣徒百余年。

家庭

章伯斯的父母是在司布真的信息中悔改信主的,并且由司布真施洗。随后就与司布真一起同工服侍。

老章伯斯虽不是像司布真一样是大能的勇士,但却也是勤勤恳恳的服侍主的教会。而老章伯斯的妻子哈拿则更是一位敬虔的妇人,满有信心的见证。 继续阅读“章伯斯简要生平”

为何光先受造而光体后受造?

上周日相聚时,有人问起这个问题,具体的经文是在创1:3创1:14。因各种原因尚未作答,就索性开个问答栏目,此篇作为第一篇。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 1:3)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 (创 1:14)

此问题在早期东方教父巴西尔的作品《创世六日》中有很详细的讲解,自己也觉得许多解释挺合适的,所以将教父的意见概括在此,作为一个解释。

光与光体不同

上主先造出天地,然后造出光,用以分开昼夜,显出所造之宇宙的丰富,从此光暗不可混淆,昼夜不会变乱。后续才造出日月,特别用于管理昼夜。因此,太阳月亮不是昼夜出现的原因,而是上主用于管理昼夜的工具。(此处我们不讨论其他星球的昼夜)。

1.4节之受造之光乃光之本性,而后之光体则有发出光之功用。如同蜡烛可以发出火,但蜡烛不是火一般。 继续阅读“为何光先受造而光体后受造?”

可 10.12 – 语法习惯有时并不描述事实

从语法到内涵,还有很多步骤要走

对圣经原文热衷者,会不自然的养成一个语法为上的读经习惯,甚至到了言必称语法的地步。 在一个本土文化处境中,我们需要适量考量原文语法所透露的信息。语言分化本身乃是巴别之后所有,各族语言并不具有许多语法一致,但语言所表达的内涵是具有一致性的,因上主创造的万物具有定规的运作。 今天所要记录的是关于“离婚”和“结婚”在希腊语中的语法并不总反应事件事实。

在希腊文中,“结婚”的用字:γαμέω。不像汉语对结婚描述有不同的字:男方叫做“娶”,女方叫做“嫁”。 在男女平等的今天,政府用词一般都用“结婚”,但社会层面显然还是用“嫁”、“娶”较多。因为这称呼关乎后面许多事物,包括名分、后裔对祖辈的称呼,七大姑八大姨…想起这些就比较头大。

继续阅读“可 10.12 – 语法习惯有时并不描述事实”

可 9.24 | 我信,帮助我的不信!

这是一位爱孩子的父亲,也是蒙受恩典的父亲

为人父十几载,现在最怕见到孩子受苦。无论是周围认识的孩子,还是网络那些不认识的。在这之中,更让人心疼心焦心破碎的,便是那生来就在疾病痛苦中的孩子。 至少在未做父亲之前,我读马可9.14-29没有特别深的感触,最多也只是作为人的基本良心情感回应,觉得这孩子真可怜,但还好耶稣救了他。 为人父之后,特别当带养具有挑战性的孩子时,需要极大恩典和信心之时,每每读到马可的这段,总会有许多的感触。是的,我好似那位父亲,说了那句: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今天,第一次完整用希腊原文读完了马可的这段文本。注意到一个文本的细节,引用如下:

[Mak 9:24] Καὶ εὐθέως κράξας ὁ πατὴρ τοῦ παιδίου, μετὰ δακρύων ἔλεγεν, Πιστεύω, κύριε, βοήθει μου τῇ ἀπιστίᾳ.

加粗的两个字,其实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词。当然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简单解释如下:

  1. Πιστεύω,动词;现在时态、主动语态、直述语气、第一人称、单数。意思是我相信。
  2. ἀπιστίᾳ,名词。意思是不信。

因和合本已经取了一个意译的翻译,将ἀπιστίᾳ解释为“不足的相信”。今天我们愿意在更广阔的角度中理解这一节文本。

继续阅读“可 9.24 | 我信,帮助我的不信!”

太 16.22 | 万不可如此

之前写过一篇“彼得责备耶稣”,今天对照马太又有一些有意思的理解,写在这里。这篇更是印证了当彼得听闻拉比谈及自己的使命时的复杂心情。 希腊文本使用 Byzantine text form 2018

原文如下(为行文之便,也包含了21和23节):

[Mat 16:21] Ἀπὸ τότε ἤρξατο ὁ Ἰησοῦς δεικνύειν τοῖς μαθηταῖς αὐτοῦ ὅτι δεῖ αὐτὸν ἀπελθεῖν εἰς Ἱεροσόλυμα, καὶ πολλὰ παθεῖν ἀπὸ τῶν πρεσβυτέρων καὶ ἀρχιερέων καὶ γραμματέων, καὶ ἀποκτανθῆναι, καὶ τῇ τρίτῃ ἡμέρᾳ ἐγερθῆναι.[Mat 16:22] Καὶ προσλαβόμενος αὐτὸν ὁ Πέτρος ἤρξατο ἐπιτιμᾷν αὐτῷ λέγων, Ἵλεώς σοι, κύριε· οὐ μὴ ἔσται σοι τοῦτο.[Mat 16:23] Ὁ δὲ στραφεὶς εἶπεν τῷ Πέτρῳ, Ὕπαγε ὀπίσω μου, Σατανᾶ, σκάνδαλόν μου εἶ· ὅτι οὐ φρονεῖς τὰ τοῦ θεοῦ, ἀλλὰ τὰ τῶν ἀνθρώπων.

上面加粗加色的词按照顺序分别为

  1. ἐπιτιμᾷν,责备。指彼得再听到拉比述说使命时,对耶稣直接的责备。
  2. Ἵλεώς σοι,这句话是要重点分析解释的,见下文。
  3. εἶπεν,这个词的意思是“说”。联合马可的经文,其实是责备的语气。

Ἵλεώς σοι 是一个当时常用的短句,用来表达“愿上主怜悯你”这个意思。

我们和合本翻译为“万不可如此”,是一个意译的翻译。

如果直接翻译为“愿上主怜悯你”,那是一个更具有冲击力的翻译。因为彼得在耶稣谈及自己使命时,认为自己的老师错到一个地步,需要上主的怜悯

当然这的确是当时的一句俗语,要表达谈及的事情不会发生。

你可以尝试读读直接的译文,是完全不同的冲击力。

可 8.32 | 彼得为何要斥责耶稣?

彼得斥责耶稣背后是魔鬼的作为

中国人有句话叫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老师的尊重是自然之事。其实不仅是中国人,各方各族各国各民都有这样的美好传统。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夫子,跟随他的学生也尊重他们的老师(当然心灵仍然有许多起伏波动)。 但今天所要记录的经文,则是让我自己跌破眼镜,遂记录在此。

文本意思的梳理

文本是在马可 8.32,引用如下:

[Mak 8:32] καὶ παρρησίᾳ τὸν λόγον ἐλάλει. Καὶ προσλαβόμενος αὐτὸν ὁ Πέτρος ἤρξατο ἐπιτιμᾷν αὐτῷ.

所要分析的是加粗词语:ἐπιτιμᾷν

继续阅读“可 8.32 | 彼得为何要斥责耶稣?”

可 7.9 | 心灵歪曲的巧妙

邪恶的巧计

今日读到 马可7.9 时,一个词映入眼帘,它叫做 Καλῶς。它本身是一个美好的词,褒义的词。当然在 7.9 里面,他成了一个反讽的词。

当初造之人心灵歪曲谬改上主命令(伊甸背道事件),从此以后人类社会就有了“伪善”这个词。这是一个刺耳的词,一个人宁可被定为恶霸,也不愿意被人说伪善,因为伪善意味着不真

继续阅读“可 7.9 | 心灵歪曲的巧妙”

约 20.16 | 亲切的家乡话

复活的耶稣与抹大拉马利亚相互的称呼深意

当巴别塔事件之后,人散布于世界各个角落,且形成不同的语言。人与人的相处中,面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会显出某种人与人的亲近关系。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为何会流泪呢?是因老乡用同样的乡谈,老乡又有许多类似的成长经历和共同记忆,这极大的缩近了二人的关系。

继续阅读“约 20.16 | 亲切的家乡话”

可 5.3 & 5.19 | 一位可以回家的人

一位可以回家的人

阅读马可原文时注意到了此两处经文的细节记录,自己心中被触摸到。所以简单记录在此。 希腊文本为 Byzantine Text Form 2018

格拉森被魔鬼附着之人事件被记录在马太、马可和路加之中。本文并不做平行文本的对照研读,只是将心中的感受简单记录。

继续阅读“可 5.3 & 5.19 | 一位可以回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