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浏览并执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 "同意"类别下找到有关所有 cookie 的更多信息。

被归类为 "基本"的 Cookie 保存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网站基本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 来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以及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只有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这些 cookie 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 cookie,但禁用某些 cookie 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总是激活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认识呼喊派(召会)

一、简要的历史与发展

呼喊派,是因为其聚会中重复呼喊一些词,类似“哈利路亚”,“哦主耶稣”,“哦主”等而得名,是在中国大陆的特别称呼,其内部也有一些次宗派存在。呼喊派,因为其对“教会”翻译为“召会”,又被称呼为召会。有部分聚会处属灵传承,且有极多李常受浓厚的个人神学色彩与异端色彩的教派。中国国内多个邪教组织与呼喊派具有属灵传承之联系,分别为“常受主”(宣称李常受为主);“被立王”(呼喊派成员吴扬明于1988年创立),“东方闪电”(呼喊派黑龙江成员赵维山,后期东方闪电又多次改名以混淆视听),“主神教”(“被立王”的成员刘家国于1993年创立);“门徒会”创立者季三保使用呼喊派的教义框架建立教派,“三班仆人”创立者徐双富则是在耶稣家庭与呼喊派的教义上创立教派。呼喊派本身被中国政府定为邪教,笔者阅读圣经一直领受到上帝赐给人类的两套相互独立的权柄系统,一套是执政者之属世权柄,一套是教会之属灵权柄。在面对异端、异教、邪教这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时,笔者以政教分离的原则来处理:定异端乃是教会之权柄,世俗政府无权干涉。异教乃是指与耶稣基督无关之宗教。邪教乃是指该教派所作所为违背人类基本伦理,此乃政权之权柄。若中国大陆政权所列呼喊派邪教之证据成立,那么定其为邪教笔者自当顺服执政掌权者;但若是嫁祸呼喊派,则笔者对定其为邪教持保留态度。

不过就着呼喊派后期发展出来的独立教派,多数乃地地道道的邪教,所以可知呼喊派背后之灵一定是需要众教会仔细分辨与争战的,笔者在此篇根据相关资料所呈现的,其诸多教训违背基督信仰原则底线,根据圣经定其为异端教派心中也是良心平安。笔者实际接触呼喊派信徒不多,所以可能在具体论述该系统难免有失整全。 继续阅读“认识呼喊派(召会)”

认识罗马大公教会(天主教)

罗马教会的简介和分析

简要的历史与发展

天主教是罗马大公教会在中国的称呼,学界称呼为罗马教会或者罗马大公教会。本节简要叙述天主教的历史,让读者有个整全的大概的了解。

使徒时期

从新约《罗马书》我们知道,当初在罗马已经有了主的教会。从《罗马书》我们可以一瞥当时的罗马教会,保罗说“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可知当时的罗马教会在众教会中是有美好见证的。

大公教会

“大公教会”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伊格纳丢所写的《达示每拿人书》第八章中,里面如此描述到“凡主教临在之处,会众也都要到齐,一如耶稣基督所在,即是大公教会所在。不得主教许可而施行洗礼或设爱席,都是不合法的;反之,主教所许可的,也就是上帝所悦纳的;你们这样做,万事就妥当而有效。”。从该文字的描述和表达中,我们知道当时的教会是主教制的教会,且伊格纳丢是在强调上帝在教会所设立的次序,圣徒需要顺服主教的权柄。而“主教”一词在和合本被翻译为“监督”,这也是为何在一些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教会也有以监督为主要教会权柄体现。

那时教会尚未分裂,且各地方教会的地位是平等的,基本不存在公开的彼此轻看的问题。伊格纳丢还同样写《达罗马人书》来劝勉在罗马的教会,正如里面开头所写“伊格那丢又名提阿甫箬,写信给那在至高圣父和祂独一儿子耶稣基督的伟大中得蒙怜悯的教会;这教会是按照耶稣基督我们的上帝之爱,而决定了万有之为万有的祂的旨意,得蒙垂爱,并蒙光照的;她又住在罗马人的地域里…”,我们从这样的表达中可以明显看到,作为安提阿教会的主教伊格纳丢对罗马教会的定义乃是“住在罗马人的地域里的教会”,所以并没有任何高举罗马教会的意图,但是罗马教会背景的教会史学家把伊格纳丢对罗马教会在爱德上美好见证的称赞(“配有其圣洁而在爱心里领袖群伦”),误解为罗马教会的某种首位权,这是不恰当的。

在同时期的使徒教父还有坡旅甲、革利免、黑马、帕皮亚,在他们的著作中也找不到任何高举罗马教会的影子。所以那时的大公教会不是单指罗马教会,而是包含了早期教会所有的教会,最为著名的表达为五大教区(牧区),她们是:耶路撒冷教区、安提阿教区、亚历山大教区、罗马教区、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教区。

历史的车轮开到了使徒教父的末期,尼西亚前期的教父时代开启。这时涌现了一批在众教会中既有美好生命见证,又有对圣经、神学有思考,又有实际的敬虔操练之人,他们的名字我们也许并不陌生,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居普良、特土良、爱任纽等。这些圣徒在其作品中已经有些表达罗马教会和其主教似乎拥有某种领导地位。爱任纽在反驳诺斯底的文章中,表达到罗马因为有使徒彼得和使徒保罗两个使徒的光环而拥有更大的权威,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表达是不合宜的(不能因为某教会有多位使徒的背景,就觉得该教会地位较高[林后 12:11]),而居普良虽然表达了类似的罗马优先权的文字,但是他不认为罗马教会拥有统治众教会或者颁布普世教会训令的权力。在这个阶段,我们依稀开始看到罗马独尊为大的影子,但是这种独尊为大基本还是受到了当时政治环境和对使徒地位错误的认知的影响,所以可以看为是罗马教会独尊为大的一个过程。

那时政权对教会的态度大致还是逼迫的,转折点是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主后313年将教会合法化。从此教会开始被政权支持并且拥有了一些特殊的权力,也因为此有大批的人开始涌入教会,实际上这也是教会从古代那忠贞的见证向世俗妥协的一个转折点。罗马教会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实际上成为了众教会中最被政权控制的教会。从此很多大公会议都是会有政权的参与,皇帝的意见也成为不得不考虑的意见,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政治。

从主后313年到主后692年的君士坦丁堡主教会议,是罗马教会优先权实际成型过程。期间发生的太多的人和事笔者这里不再详述。到了主后692年,在君士坦丁堡举行了主教会议,该会议明确表达了反对罗马领导权,反对罗马要求圣职人员不婚,允许圣职人员结婚等反对罗马教会的会议规定,而罗马主教拒绝在会议决议上签字。那时罗马教会的领导权不断巩固,而东西方教会的间隙也越来越大 继续阅读“认识罗马大公教会(天主教)”

认识安息日会

简要认识安息日会

壹、简要的历史和发展

一、安息日会的源起

安息日会的起源与威廉·米勒 (William Miller) 有关。他于 1782 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皮茨菲尔德 (Pittsfield, Massachusetts) 的一个敬虔家庭。

他学历不高,但是对阅读非常感兴趣。年少时对信仰持怀疑态度,还嘲讽家人单纯的信心。但是透过对圣经的研读,在 30 多岁时悔改了。接着他便开始一节一节地研究圣经。研究之后,他觉得圣经大部分教导都是关于末世的。他相信只要按着字面来解释关键的经文,便可得知基督将在哪一年再临。 继续阅读“认识安息日会”

认识三自系统

简要认识三自系统

壹、简要历史与发展

在我们正式的开始论述“三自”系统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给“三自”这个词有一个从圣经和历史角度的澄清。

当我们打开新约圣经《使徒行传》,从教会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卷书,他是在描述福音从耶路撒冷开始,到犹大全地直到撒玛利亚,最后到地极的传播过程。从传福音到建立教会,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我们需要稍微看初期教会的使徒的职份和功用。

使徒,在初期教会有至少两个功用:传福音与建立教会。并且我们看使徒保罗,这位外邦人的使徒所作的,他并非常常传福音建立教会完毕就离开,而是会在该地停留一段时间,等当地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被主兴起来接续牧养与治理之责任,则他会继续前行去传扬主道直到西班牙(当时认为的地极)。使徒时期的教会是以后众教会的模板,虽然形式可能不一致,但是内涵一定一致。

所以,作为使徒,他肯定要离开他自己建立的教会,并且托付给值得托付之人,就是使徒自己在祷告中和上帝之印证中显明之人。如此,一个初初建立的教会,需要被使徒扶持,直到该教会长大成人,独立自主,使徒则会离开,使徒自己仍然会关注其建立的教会,若教会出了问题,使徒则仍然以书信或者直接拜访来解决。正如保罗自己所说,“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这是圣经对于从教会植堂到独立自主的简明的教导。所以从圣经的角度,各处教会最终独立自主,自己牧养建造,自己有能力生儿养女是上帝自己的心意。这是从圣经角度对于“自”的定义。

如此,我们将镜头转到中国。虽然已经没有使徒职份,但是起初到中国的宣教士实际具有使徒的功用。他们被主差遣,来到中国,他们中多数是带着负担来到中国的。当福音开始生发果效教会开始建立,对宣教士而言一个实际的问题开始产生,他们需要预备本土的圣徒起来承担教会治理与牧养之责任。为此,当初在宣教士中间大致有一个一致的认知,就是要培养本土的传道人与各类教会治理需用之人,来最后实际承担教会建造之责任。其实,这就是非常符合圣经的“自治、自养、自传”之原则。但是这里的“自”绝对没有与众教会割裂之意,更没有因为政治介入而“独立”之意。

综上所诉,“三自”的原则是符合圣经的,且在历史上多处被证明乃上帝对各地方教会之心意。但为何中国现在的“三自系统”其中多种教导和呈现是不符合圣经的呢?三自系统内部的人往往将圣经支持的地方教会独立建造之原则与中国背景下的“三自系统”有意无意的混为一谈。我们会来一一诉说。 继续阅读“认识三自系统”

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会

简要剖析耶和华见证人(JW)的小文章

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会

文/Timothy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iblereader.cn/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会.html

耶和华见证人会,简称“耶证”,又称呼为“守望台”,是起源于美国的一个泛基督教教派,正统教会传统定位耶证为异端教派。本篇将较为系统且简要的分析耶和华见证人会,使众圣徒对此泛基督教教派有一个整全系统的认识,以帮助圣徒在面对该教派信徒的时候有正确的态度和方式。

继续阅读“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