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希腊文小组学习心得(一)

小组课学习新约希腊文心得(一)

 

我觉得我担子挺大的,因为我自己也没到高阶希腊文水平,就敢去搞个初阶学习小组,希望同学们不要被我带歪。哈哈。

其实我心里挺矛盾的,因为有年轻人有需要,自己也需要进步,小组学习是比较好的路径,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先放着,然后我自己去请教别人。不过,在小组里我还是具有50%的老师功能(自我评估的)。

在第一次学习之后,我发现这样的学习非常适合希腊文初阶的学习,因为初阶没有许多绞尽脑汁也不知道怎么做抉择的翻译,只有相对比较简单的语法和50次以上的单词掌握。挺好:)。

而且这种线下学习小组的效率非常高,比线上的靠谱多了。至少沟通零距离,讨论直面对,作业能上交

第一次学习内容是字母、发音、音节的划分、加上第二变格类型阳性名词词尾和冠词变换,小伙伴们还是具有比较高的领悟能力的,许多内容一下子就明白了,非常好,接下来就需要背背背…用用用…想想想….。反复循环几遍,一些基本的单词和句法语法就掌握了,学习成就感超级强的。

一些问题:

第一、有一位同学因为在国外生活过,所以英文强于其他同学。但在学习希腊文的时候,希腊文某些小写字母长的和英文比较像,就容易搞混。举例:英文“v”(念:/v/,中文不标准发音:喂依)和希腊文“ν”(念:/nu:/,中文音:奴)很像,会经常搞混,这个情况没啥办法,就像以前会了拼音再学英文也会有这种现象,我称之为叫做“余音袅袅”。

第二、小组学习也得需要一块黑板做即时性的讲解和讨论,当时考虑了,但临时的地点更换导致了板的缺乏,好吧,希望下次能够有。

教学心得:

一、课堂作业的重要性。这一次我是即时性的邀请各位同学去念了没有接触过的单词,这会对大家有很大帮助。所以已经提前告知了需要准备一个本子和基本文具。

二、课后作业的重要性。我一口气布置了书写、背诵、听写的作业,然后追加每日一节短小文本的翻译作业思想,进步一定会很明显。

下次再加油!哈哈,心里还挺开心的。

传道人AI信息时代生存指南(初版)

写此篇有几个原因:

一、前几日读到一则新闻,钢铁侠马斯克说:2024年为AI大模型训练吞吃数据的顶峰年,人类历史已经产生的各种知识信息基本都被用于AI训练了。

可以知道AI通过云吃了我们多少数据,现在没有东西吃的AI,开始做一件比较可怕的事情,就是吃自己生产的信息数据。这个想来就比较无语了,在某些领域估计会越吃越笨。

二、近几个月在教会中,发现工人缺乏许多这个时代的基本软件工具使用能力。我想如果这群人去一般公司上班的话,应该老早就学会这些技能了,否则会被炒鱿鱼。只不过因为我们天上的主之恩召和拣选没有后悔,所以容易失去基本的学习动力,变成混饭吃的人。(我指的不是我们的基本传道业务能力,而是工具使用能力,我都有负担去开个传道人IT培训班快一年了。

本篇取名生存指南,是想给在这么个极具特殊性的时代,做基督传道之人,如何规避许多安全问题,又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服务于自己做的事情。所谓生存,两个面向:正向的活着和反向的防止死亡

继续阅读“传道人AI信息时代生存指南(初版)”

侵入性意念的认识和处理

侵入性意念的认识和处理

阅读 《天梯》 第二十三阶,里面有一个附题,讨论的是不可言说之亵渎性意念的认识和处理。这让我想起自己初信主之时所遭遇的以及采用的处理步骤。记录在此,或许对在此困扰中的读者有帮助。

当一个人蒙恩重生之后,他里面有一个新造的生命,此生命完全不同于在罪中打滚之旧造生命。他希望取悦于上主,他恨恶罪恶厌恶谎言,他渴望远离一切罪恶,与上帝儿女同享自由。 继续阅读“侵入性意念的认识和处理”

对“懈怠”的再思

天梯约翰对“懈怠”的理解

之前写了一篇对“懈怠”的简单思考,是从马丁路德塞拉芬的不同角度的对比。最近翻阅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天梯约翰的名著《神圣攀登的天梯》第十三阶段,又有一些新的理解、思考和可能的操作。

《Κλῖμαξ》 这册书有不同的一些英文译本,本篇将使用 PG 88 中的希腊文本、英文文本(Archimandrite Lazarus Moore译)和中文文本(许列民译自于英文译本)来做整体的理解和分析。

继续阅读“对“懈怠”的再思”

学习通用希腊语小心得

学习通用希腊语小心得

说来惭愧,我06年信主,08年立志开始学习通用希腊语读新约,那时也曾年少。没想到,能够磕碰直接读希腊文新约已经是10多年后的事。负面来说,战线实在拉得太长,正面来说,咱总算可以直接读了。

所以下面的经验,仅仅只能做参考。

继续阅读“学习通用希腊语小心得”

最近读托马斯奥登(Thomas C. Oden)

读奥登的一些小感想

因为又读了一遍《重拾教父传统》这本书,这次读的时候把脚注都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把大致的引用作品了解了一下。后看到ACCS这个名字比较熟,然后顺脚注就找到了托马斯奥登这个人。

为什么会对奥登感兴趣,因为他的一些对教会传统的观点与我十分接近,当然他是神学大牛,我是小虾米。不过小虾米看到大牛总是会比较激动。 继续阅读“最近读托马斯奥登(Thomas C. Oden)”

学习外语的一些小心得

学外语小心得

其实呢,俺也没啥特别的语言天赋,不像江湖传说中的某些人一学就可以学个十门八门的。这样,这一份心得就更有普遍价值,可以帮助许多想学习多门外语的人。

母语

母语的习得是天生的,并不是从语法开始学习,然后再去应用。而是先应用,然后自然习得语法。而且这种天然的习得语言,会具有无师自通的习得俚语、暗语…因为具有这样的语言生存环境。

其实我们的母语,是一门具体的方言。像中国地那么大,基本上都是10公里左右音调语调都有细微变化。可以想象中国到底有多少方言!

普通话(北京话),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第一外语。但是因为普通话许多的语素还是和我说的方言相似的,虽然发音系统区别较大。但实际上语法并不具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还是把普通话放置于母语范畴。

一句话,母语天生习得,除非一些人可能天生缺乏语言能力,这不在本篇讨论范围内。 继续阅读“学习外语的一些小心得”

翻译不仅是个良心活,更是一个技术活

翻译的技术层面

最近一直在读《马丁路德桌边谈》,这次想聊聊我读的这个汉语译本。

这个汉语译本2013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查阅了书本的译后记,是为2008年,北京大学朱孝远教授所主持的一个丛书出版工作,《桌边谈》其实早已经由他的研究生集体翻译,然后丛书的出版人与朱教授商量之后决定出版路德的书。

翻译的起因是在于朱孝远教授讲授《欧洲宗教改革》课程,同学们因为看到《桌边谈》此书的编排非常类似中国的《论语》,有语录体味道,引起大家兴趣。最后是在他的倡导之下集体翻译的,大约历时半年完成

我这里就不罗列这些译者了,他们的身份就是对欧洲宗教改革有兴趣的北大研究生(从译后记看约16人)。而且我也佩服他们翻译的动力,很多学生可能未必有相信路德所信的,愿意翻译或许纯粹就是一个兴趣,所以我不质疑他们良心层面之事。

所以接下来就要谈谈技术层面,翻译的技术层面基本要包括几个点:源语言、目标语言、与要译的内容相关的源语言技能、与要译的内容相关的目标语言技能、其他大环境的基本知识。下面会从这些点来聊聊其中的某些翻译(聊这些内容,不是为了说自己如何如何,而是在读翻译作品时,自己有一些反思,规避以后自己可能犯的同类错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继续阅读“翻译不仅是个良心活,更是一个技术活”

记录些关于释经路径的思考

释经路径的思考

上一篇随想,记录的是自己对释经路向的一些思考,所谓路向,就是指方向,是关系到方法论的,不过又超越方法论,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这篇随想。

当路向大致清楚,今天这篇是对于释经路径的思考。所谓的路径,就是我们怎么能够通过一个过程,来取得对一段文本、一节文本或一个词语的正意理解。

好了,如今我们一般的圣徒,在阅读和解释圣言时,会经过不同的阶段,包括但不限于:安静阅读许久、查阅资料繁多、双膝懂得跪下、询问人物三俩、默想许多时光…。这就是一般人在查考时的路径。所以这一篇要记录的是对这些路径中小站的细节处理。 继续阅读“记录些关于释经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