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经文是约翰福音中耳熟能详的,谈及了重生的话题。耶稣和犹太人的官尼哥底母在晚上的一个谈话。
约翰福音 3:5-15 原文简读
约翰福音3.5-15节原文简读
面向中文基督徒的一款圣经工具软件,方便圣经阅读者研读查考圣经,其具有多版本圣经平行阅读、原文词典、注释书阅读、串珠、BDAG3(新约及早期基督教文献希腊文大词典)、圣经人地名词典等功能。
约翰福音3.5-15节原文简读
这段经文是约翰福音中耳熟能详的,谈及了重生的话题。耶稣和犹太人的官尼哥底母在晚上的一个谈话。
学外语小心得
其实呢,俺也没啥特别的语言天赋,不像江湖传说中的某些人一学就可以学个十门八门的。这样,这一份心得就更有普遍价值,可以帮助许多想学习多门外语的人。
母语的习得是天生的,并不是从语法开始学习,然后再去应用。而是先应用,然后自然习得语法。而且这种天然的习得语言,会具有无师自通的习得俚语、暗语…因为具有这样的语言生存环境。
其实我们的母语,是一门具体的方言。像中国地那么大,基本上都是10公里左右音调语调都有细微变化。可以想象中国到底有多少方言!
普通话(北京话),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第一外语。但是因为普通话许多的语素还是和我说的方言相似的,虽然发音系统区别较大。但实际上语法并不具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还是把普通话放置于母语范畴。
一句话,母语天生习得,除非一些人可能天生缺乏语言能力,这不在本篇讨论范围内。 继续阅读“学习外语的一些小心得”
约翰福音3:1-4节原文简读
以下视频是约翰福音3:1-4节原文简读
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希腊文教程,只是尝试带着一些有兴趣的人一起读约翰福音的原文,面对的受众未必都有希腊文基础。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本站搜索约翰福音的系列原文简读。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3:1-4 原文简读”
翻译的技术层面
最近一直在读《马丁路德桌边谈》,这次想聊聊我读的这个汉语译本。
这个汉语译本2013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查阅了书本的译后记,是为2008年,北京大学朱孝远教授所主持的一个丛书出版工作,《桌边谈》其实早已经由他的研究生集体翻译,然后丛书的出版人与朱教授商量之后决定出版路德的书。
翻译的起因是在于朱孝远教授讲授《欧洲宗教改革》课程,同学们因为看到《桌边谈》此书的编排非常类似中国的《论语》,有语录体味道,引起大家兴趣。最后是在他的倡导之下集体翻译的,大约历时半年完成。
我这里就不罗列这些译者了,他们的身份就是对欧洲宗教改革有兴趣的北大研究生(从译后记看约16人)。而且我也佩服他们翻译的动力,很多学生可能未必有相信路德所信的,愿意翻译或许纯粹就是一个兴趣,所以我不质疑他们良心层面之事。
所以接下来就要谈谈技术层面,翻译的技术层面基本要包括几个点:源语言、目标语言、与要译的内容相关的源语言技能、与要译的内容相关的目标语言技能、其他大环境的基本知识。下面会从这些点来聊聊其中的某些翻译(聊这些内容,不是为了说自己如何如何,而是在读翻译作品时,自己有一些反思,规避以后自己可能犯的同类错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继续阅读“翻译不仅是个良心活,更是一个技术活”
释经路径的思考
上一篇随想,记录的是自己对释经路向的一些思考,所谓路向,就是指方向,是关系到方法论的,不过又超越方法论,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这篇随想。
当路向大致清楚,今天这篇是对于释经路径的思考。所谓的路径,就是我们怎么能够通过一个过程,来取得对一段文本、一节文本或一个词语的正意理解。
好了,如今我们一般的圣徒,在阅读和解释圣言时,会经过不同的阶段,包括但不限于:安静阅读许久、查阅资料繁多、双膝懂得跪下、询问人物三俩、默想许多时光…。这就是一般人在查考时的路径。所以这一篇要记录的是对这些路径中小站的细节处理。 继续阅读“记录些关于释经路径的思考”
释经路向的思考
前阵子整理了奥利金(Origen)的一些生平资料,能够一瞥他对东西方教会的影响程度。特别是他的三重释经学,对东西方教父都有极大的影响。这一篇算是头脑风暴,记录下思路。
奥利金对圣经的钻研程度非常人所及,常常研读至深夜,且明白后便有极大的遵行动力。这在其自阉之事上表露无遗。
从其留存的作品来看,他主张任何的圣卷文本都有“体、魂、灵”三重含义,每一处细节都值得仔细思考斟酌与祈祷寻求。 继续阅读“记录些关于释经路向的思考”
近期都在阅读马丁路德博士的《桌边谈话录》,慢慢对他的妻子非常好奇。她如何成为马丁路德的妻子?如何去打理这个领袖的家庭?如何养育儿女?如何扶持自己的丈夫去操作繁重的事务?
网络上搜寻了一些资料,中文资料稀缺,不过英文资料丰厚。虽然凯瑟琳的许多事情都是马丁路德和其周边的人记录,但也可以整理出她大致的人生。
凯瑟琳(Katharina von Bora)出生于1499年1月29日,她的家在莱比锡南方六英里左右。在五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离世了。上学到九岁后,父亲因为再婚,将她安置在一个女修道院中。虽然修道院不适合女孩成长,但在那个年代,至少保证了基本的食物和住宿,还有基础的一些教育。她被预备成为一位修女。 继续阅读“凯瑟琳简要生平”
让圣经地名或事件中的祝福成为人生的复刻
近日都在阅读俄罗斯荒野修士塞拉芬的生平,已经读到第四章。除开一些教会传统和对马利亚认知的不同,还是具有许多相类似的灵性经验。所以打算边读边做一些记录,能够帮助自己,或许也会给读到的人有帮助。
今天要记录的是塞拉芬对于地名的命名。
塞拉芬从见习修士,成为正式修士,然后被教会和修院祝福,允许其成为旷野独修士,更进一步的进入祈祷之中。 继续阅读“如何命名地名得益处”
历史上对教会整个神学思想影响比较大的几位人物,除了特土良、希坡的奥古斯丁、亚他那修、加帕多家教父、阿奎那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改教家,还有一位就是俄利根(Origen,又译:奥利金)。俄利根的一些思想在君士坦丁堡第二次大公会议上被定为异端,包括万物复原论,非平等三一论等。也正是因为此,他未被列入东方东正教会和西方罗马大公教会的教父名单。
也是因为某些思想被定为异端,教会烧掉了他许多的作品,我们现在无法看到他所有作品的面貌,不过因为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的收集,和其在 《教会史》 一书中的记录,我们大致知道了一些事情。
实际上,俄利根的思想极大的影响了东西方的教会。在东方,埃瓦格里乌斯(Evagrius Ponticus)和约翰卡西安(John Cassian)受到他的影响,后期的认信者马克西姆(Maximus the Confessor)也受到他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东方灵修经典 《慕善集》 (Φιλοκαλια)非常详细的体现出来。
本篇没有很多讨论俄利根神学思想的内容,就是希望将这位早期教会的基督徒的一生简单的介绍清楚。
俄利根于公元185年出生于亚历山大,据优西比乌在 《教会史》 中的记载,他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通晓希腊语文。 继续阅读“俄利根简要生平”
怎么面对心灵的懈怠
最近在读马丁路德的《桌边谈话录》和俄罗斯荒野闭关独修圣徒塞拉芬的《塞拉芬的生平》。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谈到信仰之路上的一个劲敌:懈怠。
他俩其实是不同的教会传统,而且马丁路德对修院建制可谓是深恶痛绝。如果让老马去阅读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圣徒传记,我估计他应该是直接把这传记扔进拉圾桶。
不过笔者居然在这两本作品中,看到了一些类似的表达和描述,真不知马丁路德发生什么不可知事件,导致马丁路德如此仇视修院和修士,估计还是时代背景和自身经历的原因。
好了,不说无用之言,我此篇是想要谈谈在不同的教会传统中,对生命之敌人的面对和回应的操作。 继续阅读“两种不同传统对心灵懈怠的认知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