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 6.41-51 | 生命之粮与活着之粮

生命的粮食与活着的粮食

我们认识他的父母

当在上面的文本记载的一段话语后,犹太人开始议论老师(Ἐγόγγυζον οὖν οἱ Ἰουδαῖοι),议论什么呢?议论老师说自己是天上来的粮食这句话(περὶ αὐτοῦ ὅτι εἶπεν· Ἐγώ εἰμι ὁ ἄρτος ὁ καταβὰς ἐκ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他们感到非常的惊讶,因为老师是谁?不就是那个叫约瑟的木匠的儿子么(Οὐχ οὗτός ἐστιν Ἰησοῦς ὁ υἱὸς Ἰωσήφ)?他的父母我们不都认识么(οὗ ἡμεῖς οἴδαμεν τὸν πατέρα καὶ τὴν μητέρα;)?现在他怎么说自己是从天上来的呢(πῶς ⸀νῦν λέγει ὅτι Ἐκ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 καταβέβηκα;)?言下之意,老师的话带给他们很大的困惑,他们可能认为老师是疯了。

唯一见过天上父亲的人

老师叫他们不要彼此议论(Μὴ γογγύζετε μετ’ ἀλλήλων),就又教导说:没有一个人能来到我的面前,除非派他来的天上的父亲吸引他(οὐδεὶς δύναται ἐλθεῖν πρός ⸀με ἐὰν μὴ ὁ πατὴρ ὁ πέμψας με ἑλκύσῃ αὐτόν)。这里有个词语需要关注,就是“吸引”(ἑλκύσῃ),这是一个主动语态的词,也就是并不是人可以主动来到老师面前,而是天上的父亲来主动的去吸引一个人,这个人才有可能来到老师面前。这样的人,老师在末了之日会让他复活(κἀγὼ ἀναστήσω αὐτὸν ἐν τῇ ἐσχάτῃ ἡμέρᾳ)。

那是否有可执行的步骤呢?有的。老师接着说起犹太人祖宗里面的先知们,他们写了很多作品(ἔστιν γεγραμμένον ἐν τοῖς προφήταις),都谈到有一天老师会从天上下来。所以,只要有人听见天上的父亲(πᾶς ὁ ἀκούσας παρὰ τοῦ πατρὸς),并且愿意去学习(καὶ μαθὼν),就会来到老师的面前(ἔρχεται πρὸς ἐμέ)。

原来,一个人只要愿意听从先知们作品中的教导,并且愿意去研究学习,一定可以认出老师就是先知们所说的那一位将要来的。好的,现在我们明白,天上的父亲是以两个途径来吸引人:

(1)先知们的作品中的记录和预言,指向老师说的。
(2)老师自己现场的教导。

为了继续纠正犹太人的错误观念,犹太人是有想要看神迹的传统的。老师接着说:其实没有人看到过天上的父亲,除了那从天上来的,这人是见过父亲的(οὐχ ὅτι τὸν πατέρα ἑώρακέν τις εἰ μὴ ὁ ὢν παρὰ τοῦ θεοῦ, οὗτος ἑώρακεν τὸν πατέρ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其实要根据上面的文本中提及的,老师之前说自己是从天上来的粮食。现在老师更加明确的说,他作为天上的粮食,生命的粮食,更是看见过天上父亲的。他来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吃了他有永恒的生命(ἔχει ζωὴν αἰώνιον),这是老师按着诚实说的(ἀμὴν ἀμὴν λέγω ὑμῖν)。而这个吃是藉着相信(ὁ πιστεύων)而成就的。

生命之粮与活着之粮

所以老师继续说:我就是生命的粮食(ἐγώ εἰμι ὁ ἄρτος τῆς ζωῆς)。这句话曾经在之前出现过许多次。并且又将话题切换回犹太人不愿意相信老师的原因尚:摩西。犹太人的祖宗在旷野里吃的粮食不是摩西给的,是天上的父亲给的,但是即使如此,吃了还是会死(οἱ πατέρες ὑμῶν ἔφαγον ἐν τῇ ἐρήμῳ τὸ μάννα καὶ ἀπέθανον)。首先是因为那时肉身的食物,但更重要的是犹太人的祖宗在吃这粮食的时候缺乏当有的相信的心,这是他们死的核心原因。

老师接着指着自己说:这是从天上来的粮食(οὗτός ἐστιν ὁ ἄρτος ὁ ἐκ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 καταβαίνων)。他将焦点又从摩西转回到自己身上。这粮食的降下来是为了(ἵνα)吃他的人可以不死(τις ἐξ αὐτοῦ φάγῃ καὶ μὴ ἀποθάνῃ)。怎么吃?还是要藉着相信的心。

到了(51),老师有一个更深的宣告,老师说:我是活着的粮食(ἐγώ εἰμι ὁ ἄρτος ὁ ζῶν),是从天上来的(ὁ ἐκ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 καταβάς),如果有人吃了这粮食,就可以永远活着(ἐάν τις φάγῃ ἐκ τούτου τοῦ ἄρτου ζήσει εἰς τὸν αἰῶνα)。这里的进阶的宣告核心在于“活着的粮食”(ὁ ἄρτος ὁ ζῶν)。“生命的粮食”(ὁ ἄρτος τῆς ζωῆς)和“活着的粮食”(ὁ ἄρτος ὁ ζῶν)的相同在于,都是可以给人有生命;不同在于,前者的表达趋于物化(是一个东西),后者的表达趋于位格化(是一个人)。这粮食是活着的,是会说话的,是会行走的,是会做事的。这粮食就是活生生的天上父亲的独生儿子。

老师继续说:他要给(δώσω)的粮食就是他的肉体(身体)(ἡ σάρξ μού),是为了世人的生命(ἐστιν ὑπὲρ τῆς τοῦ κόσμου ζωῆς)。

总结

实际上,(51)的文本内容是继续教导的转换句,我们从(51)中可以看到三一的经世。因为天上来的粮食是父亲给的,又是老师给的,给的就是他自己,整个的自己。当人吃活着(ὁ ζῶν)的粮食时,他也必然就有这位活着的粮食所有的,可以喂养别人的特性了。

约翰福音 6.34-40 | 父亲所赐的是谁

今天读的文本则是老师和群众有继续的谈话,把记录的心得写在这里。主要焦点在于:是否有一些人是在世界之前就决定的,这些人会相信老师;同样的,是否有一些人是在世界之前就决定的,这些人不会相信老师。这里的核心词是两个:世界之前 和 决定。

起先

今天读的文本则是老师和群众有继续的谈话,把记录的心得写在这里。主要焦点在于:是否有一些人是在世界之前就决定的,这些人会相信老师;同样的,是否有一些人是在世界之前就决定的,这些人不会相信老师。这里的核心词是两个:世界之前 和 决定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6.34-40 | 父亲所赐的是谁”

约翰福音 6.16-21 | 真正的粮食

今天在火车上读了简短的一段文本,是讲众人在湖的对岸找到老师后,与老师的一段谈话的一部分内容。由此老师开始引入了关于“饼”的再次讨论。

今天在火车上读了简短的一段文本,是讲众人在湖的对岸找到老师后,与老师的一段谈话的一部分内容。由此老师开始引入了关于“饼”的再次讨论。

当老师独自上山后,众人没有找到老师,而他的学生则是在渡船过湖的时候中途遇见了他。还发生了老师行走海面的事情(θεωροῦσιν τὸν Ἰησοῦν περιπατοῦντα ἐπὶ τῆς θαλάσσης)。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6.16-21 | 真正的粮食”

约翰福音 6.16-21 | 似之畏与是之慰

看耶稣若是“似”,则会带来“畏”。看耶稣如果是“是”,则会带来“慰”。

今天的这段文本,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事件。它发生在五个大麦饼的事件之后。因为在上一段中我们看到文本记载说:老师再次独自上了山(πάλιν εἰς τὸ ὄρος αὐτὸς μόνος)。

这群人仍在寻找老师,而老师的学生们则坐船去到湖(海,θαλάσσης)的另外一边。船至湖中,遇到大风大浪,波涛汹涌(ἥ τε θάλασσα ἀνέμου μεγάλου πνέοντος διεγείρετο.)。他们又继续的勉强划了一段(ἐληλακότες οὖν ὡς σταδίους εἴκοσι πέντε ἢ τριάκοντα),想要避开暴风的袭击。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6.16-21 | 似之畏与是之慰”

约翰福音 6.1-15 | 赴席之人与强暴之民

对于记叙性的文本,我们只要按部就班的读下来就可以,因为没有太多思想类的思考需要。但就好像小时候上语文课一样,我们要特别的关注文本中使用的某些语词或者短语细节。

对于记叙性的文本,我们只要按部就班的读下来就可以,因为没有太多思想类的思考需要。但就好像小时候上语文课一样,我们要特别的关注文本中使用的某些语词或者短语细节。

赴席之人(ἀνακειμένοις

这个词是在(11)中,文本描述的是老师分食物的场景。但整个场景的描绘和用词是有一种筵席的感受。这是一个多而不乱的场景,下面的人群一排排的坐下(ἀναπεσεῖν),好似真的在朝见君王一般。这场景又像是筵席一般,是等着主人分发食物,一同与主人享受快乐。

所以用这个词(ἀνακειμένοις)是一种双关的含义,这个词本身就是由“坐”(ἀναπίπτω)衍生而来,但此“坐”非彼“坐”,那是一种等候筵席开始,装扮整齐等候开席的坐。

这是一副预表性的场景,是让我想起在老师的最后一餐时的那个场景。所以这里(11)节既预示了老师的身份,也预示了那些跟从老师的人的尊贵身份。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6.1-15 | 赴席之人与强暴之民”

约翰福音 5.31-47 | 如何能相信

在这段希腊文本中,主要在谈一个“信”字。整个文本围绕此核心展开。

在这段希腊文本中,主要在谈一个“信”字。整个文本围绕此核心展开。

见证的问题(μαρτυρία

我们的老师首先谈及的是关于他自己的见证有效性问题。按照摩西的法律说:人是不能为自己做见证的。所以老师说:若他自己为自己做见证,他的见证就不是真的(31.Ἐὰν ἐγὼ μαρτυρῶ περὶ ἐμαυτοῦ, ἡ μαρτυρία μου οὐκ ἔστιν ἀληθής·)。因为当我们谈及“相信”问题的时候,核心在于思考凭什么相信,这个“什么”就是老师这里说的见证,这个词将通贯这段文本。

老师接着谈到了“另一位”(ἄλλος),他为老师做见证(ἐστὶν ὁ μαρτυρῶν περὶ ἐμοῦ)。这样这位就成了第一位老师的见证人。再后面的文本中,老师还谈起了自己的施洗约翰的事情。因为这位约翰曾经也为老师做见证,见证老师到底是谁。

但这里有意思的是,这位约翰作为另一个“另一位”,从摩西的法律的角度,已经符合了见证人的数目的最低要求(两个人)。而老师说:他不接受从人来的见证(ἐγὼ δὲ οὐ παρὰ ἀνθρώπου τὴν μαρτυρίαν λαμβάνω),但是为了“你们被拯救”(ἵνα ὑμεῖς σωθῆτε),他才谈起了这位约翰,接受了从他来的见证,接受了他还河水中的洗(ἀλλὰ ταῦτα λέγω)。

到这里,老师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作为父亲的独生子,他不需要有人来为他作证。这是作为三一的超越而言的。谁能够见证在上的那一位呢?那一位又真的需要人来见证吗?这其实是老师的虚己。

接着老师说,这位约翰是灯(λύχνος),而且是点燃的(καιόμενος)和发光的(φαίνων)。他的这盏灯,实际是为了老师最终的来到。但是这些人想要在这盏灯中暂时大大的欢乐(ὑμεῖς δὲ ἠθελήσατε ἀγαλλιαθῆναι πρὸς ὥραν ἐν τῷ φωτὶ αὐτοῦ),老师有更大的见证(ἐγὼ δὲ ἔχω τὴν μαρτυρίαν μείζω τοῦ Ἰωάννου),他们就是视而不见。什么见证呢?

老师接着说:父亲给我的工作,就是我将要完成的,这些工作要为我做见证,见证我是父亲派来的(τὰ γὰρ ἔργα ἃ δέδωκέν μοι ὁ πατὴρ ἵνα τελειώσω αὐτά, αὐτὰ τὰ ἔργα ἃ ποιῶ, μαρτυρεῖ περὶ ἐμοῦ ὅτι ὁ πατήρ με ἀπέσταλκεν)。就是这位“差遣我”(καὶ ὁ πέμψας με πατὴρ ἐκεῖνος μεμαρτύρηκεν περὶ ἐμοῦ)的父亲,为老师做见证。所以文本到这里,已经有两位给老师做见证的:天上的父亲和那位约翰。

谈到这位天上的父亲,老师说:你们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声音,也没有看过他的样子(οὔτε φωνὴν αὐτοῦ πώποτε ἀκηκόατε οὔτε εἶδος αὐτοῦ ἑωράκατε)。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5.31-47 | 如何能相信”

约翰福音 5.19-30 | 第一次论及三一

这是一段涉及三一的较为详细的表达,而且是老师亲口表达的。体现了三一的秩序、交流、荣耀、意志。具体体现在能力、爱、尊敬、旨意这些方面

今天读的这段文本是第四福音书中,老师第一次非常详细的谈及自己和天上的父亲的关系。实际上,如果按照文理,从(17)开始就是在谈这个问题了。

这整一段的谈话是因为犹太人的一个表达开始的:你把自己看作和神一样(ἴσον ἑαυτὸν ποιῶν τῷ θεῷ)(18)。老师亲自的解释了这些犹太人的认知。主要谈到了以下几点:

能力(δύναται

这个词表达的是做事情的能力性,而不是意愿性。所以在(19)中,老师诚诚实实地(Ἀμὴν ἀμὴν λέγω ὑμῖν)说:他自己是不能够做什么事情的,除非他看到了天上的父亲做了。(οὐ δύναται ὁ υἱὸς ποιεῖν ἀφ’ ἑαυτοῦ οὐδὲν ἐὰν μή τι βλέπῃ τὸν πατέρα ποιοῦντα·)。所以老师做事的能力和准则是取决于他的父亲,取决于“看到”(βλέπῃ)。这里的“看见”并非是一种一般意义的动词表达,而是指老师与父亲的源头和次序的关系。接着老师说:因为那位做了的,儿子也照样去做(ἃ γὰρ ἂν ἐκεῖνος ποιῇ, ταῦτα καὶ ὁ υἱὸς ὁμοίως ποιεῖ.)。所以这个主题论及的是三一中的秩序。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5.19-30 | 第一次论及三一”

约翰福音 5.1-18 | 谐音和双关意义

今天读的文本记录了另一件事,一个被医好的病人忘恩负义之事。或许这不是他主动的行为,有一些难处,但实属不应该。

今天读的文本记录了另一件事,一个被医好的病人忘恩负义之事。或许这不是他主动的行为,有一些难处,但实属不应该。

一个节庆日(ἑορτὴ

事情发生在一个节期(ἑορτὴ)里,这是否是一个特别的节期(ἡ ἑορτὴ)?我们从不同的古卷来看,是有这个可能性的。有些古卷是有冠词(ἡ)的。但这里的区别与我们文本的意义没有多大的影响。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5.1-18 | 谐音和双关意义”

约翰福音 4:43-54 | 发烧的孩子

命令语气的翻译,一定要知晓当时动作发起者的心境。

今天读的这段文本记录了一位孩子生病的官员(βασιλικὸς),这个词原来的意思是王国的、王室的,所以这位孩子生病的父亲可能是官员,也可能是王室的亲属。有时候我们会把这个事件与第一福音书和第三福音书中的百夫长事件混淆,从事件的记录看,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无论他是官员还是亲属,现在他的孩子病得快要死了(πρὶν ἀποθανεῖν τὸ παιδίον μου,在我的孩子死之前)。他的孩子具体得的是发热(πυρετός),与彼得的岳母的病的用词是一致的。所以实际上这个病是否真的到了要死的地步?有可能,因为发烧的是孩子。甚至这里的用词叫做婴孩(παιδίον),这个词有少年人的意思,也有刚刚出生的孩子的意思。所以,如果一个婴孩发烧,死掉的可能性在那个医疗条件很差的时代可能性极大。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当官员听到了老师曾经在迦拿把水变成了酒的事情,他是怀着一份请求和信心来到老师的面前。

所以接下来的文本中,两个命令语气的词语分别细致的表达了官员与老师的心境:

(一)κατάβηθι:求你下去。这里是在(49)里面官员请求的一句话。这句话显然不可能译为命令语气。若译成命令语气,则就翻译为你下去!,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要翻译为请求的语气,但在这份请求中因命令语气而是有一份信心在的。

(二)Πορεύου:你去!。这是在(50)里面老师的命令,他命令官员回去。而且后面跟着一句话(τῷ λόγῳ),什么话呢?“你的儿子活了”(ὁ υἱός σου ζῇ)。后面官员就是因为相信了这句话而去的(ἐπίστευσεν ὁ ἄνθρωπος τῷ λόγῳ ὃν εἶπεν αὐτῷ ὁ Ἰησοῦς καὶ ἐπορεύετο)。这是信心的提升。

所以,显然都是命令语气的动词,但翻译的语气还是有所不同。但真的能够分得很清楚吗?其实是很难的。所以实际上命令语气的表达,常常混合了许多心境,不同的情感都会占用这个动词一定的比例。

这件事情有个美好的结局:他和他全家都信了。(ἐπίστευσεν αὐτὸς καὶ ἡ οἰκία αὐτοῦ ὅλη),在这个句子中,“ἐπίστευσεν”这个动词的主语“他”(αὐτὸς)被强调了。照着我们之前的认知,这里的强调是指官员“亲自”的相信了。这个亲自带着一份实际与老师的认识和关系在那里。

老师回到第一次行神迹的地方:他知道这些情景,好似预备了这次信心的相遇。

约翰达秘生平简介

约翰达秘是英国“普利茅斯运动”的发起领袖,他是一位低调的存在者。但却有许多人受到他的影响,包括我们中国的许多人。

达秘简介

约翰达秘是英国“普利茅斯运动”的发起领袖,他是一位低调的存在者。但却有许多人受到他的影响,包括我们中国的许多人。

出身

1800年11月18日,达秘约翰(John Nelson Darby)生于威斯敏斯德,他父亲的伦敦寓所内。他是幼子。当他才五岁的时候,母亲离世,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在这孩子的心里。他心中怀念先慈的情形,有时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在他五十岁之时,他写到他的母亲,这样说:“我想我时常注视先慈的遗容。在我幼稚之日,她如何照顾我,只有母亲才有这种照顾。我只能记得一个不完全的面貌,因为我早年就失去了她,但是她那双温柔的眼睛看着我,她以我为她心中的宝贝。她胜过我、得着了我,虽然当时我所知有限。在我不懂何为信任之前,她得着了我的信任。因此我学习了爱,因为我觉得自己是蒙爱的,我成了爱的对象,那爱也以服事我为喜乐。我一切所学习,而且珍藏在我心里,变成我人格一部分的,都与挂在我眼前的慈容攸戚相关。这就是我先母的素描。她虽然早已不在,我却能在心中回忆着她。”

早年教育

他早年的教育,受于威斯敏斯德学校,然而那些年日非常平淡,也无什么光荣的预兆。1815年全家迁居爱尔兰古堡,年轻的达秘首次足抵该地。他就进入杜百龄(Dublin)的三一学院攻读,那里的和谐空气立刻使他整个的人得着释放。他的进步非常惊人,十九岁就得着学位,而且名列前茅。加上三年专攻法律,于1822年他得着资格作爱尔兰律师公会的会员,可是他并未执行律师业务。就在于此,他未来的工作开始显明。

天召显明

达秘自18岁就关注了属灵的事,那是他的良心对于法律的工作非常不安,经过了极为挣扎的心里过程。

有一次,当他和开雷(William Kelly)谈到深切属灵的经历时,他说有七年之久他实在活在诗篇八十八篇中,他惟一的光线就在开首的一句话:“耶和华拯救我的神啊。”

这段心路历程记录的并非很详细,这与达秘的性格也有关系。但我们知道因为这七年,他被训练为一个准备被使用的人。在达秘的经历里,那一线的光辉,照亮了他七年的黑夜,最后引导他进入光天化日之下。他也准备好了,一生来服侍在上的那一位。他欢然的放弃了律师职位,最后在爱尔兰的一个教会执事团队中开始他的工作。

山区工作

达秘被派到威克诺州( County Wicklow)的山区,即客拉兰( Calary)教区作副牧师。那是一个大而散开的教区,他觉得和他非常相合。他安心的住在一所建在沼地上的农民屋内,全心执行各种牧师职务。因着他忠恳的履行职务,严格的执行教规,他很快就得着了贫寒百姓的欢心。他同情百姓的遭遇,体贴他们的软弱。他把礼拜堂的财产捐作开办学校和慈善事业之用。在他一年副牧师的任内,整个教区都得着他良好的影响。他不是一个雇工,也不是一个官吏,而是一个赤忠侍奉的人。几乎每晚他都在农民的家里教训他们,他的足迹走遍整个散漫的教区,难得有一夜他在十二时以前回到自己的茅庐。

直到有一次,他的坐骑受惊、旋转,把他剧烈的掷在一肩门板上,使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损伤。这样他必须往杜百龄就医。在那里他逗留了一个时期,在长期休养时,关于国教和他自己牧师的地位问题。

思考国教

他说:

在我孤独之时,矛盾的思想加增;但是经过里面的熟思,圣经的话完全得着了优势。我一直承认这是他的话。仔细阅读使徒行传,给了我一幅原初教会的实际图画;使我深深觉得那里的情形和教会今日的实在光景大不相同,纵她仍旧是他所爱的。

由此,达秘开始与一班志同道合的同道开始以使徒行转所记录的教会的样子聚集。达秘也辞去了在国教中的职务,开始了他后面更影响后人的服侍。

服侍原则

  • 一、达秘是以圣经为服侍的根基,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研读,甚至自己还翻译了一本英文的新约。可以看出他极为看重圣经的地位。当有人以他的作品来说话时,说的不对时,他会公开承认“那是达秘错了”。
  • 二、在小事上常显出温柔。无论是对婴儿、对儿童、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并没有多大的所谓的架子。

个人性情

达秘是一个不寻求朋友的人,在他的人生中,有屈指可数的朋友,但他并不寻求朋友。这种较为孤僻的性格可能与他早年是去母亲有极大的关系。但他虽然不寻求朋友,人却喜欢与他做朋友。主要是看到他的真诚、他的温柔、他的细腻。

但达秘的性格确实也很大的影响了他的服侍,所以在同时代的司布真对达秘的看法并不好,说达秘是有些狭隘的。达秘的狭隘主要还是在闭关弟兄会的事上,当然这是他们自己的理解,表示尊重。

文字工作

达秘也留下了许多文字的作品,包括那本他自己翻译的英文新约。还有一些注释书和诗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留下来的一些歌本,是值得我们去看看唱唱的。他的确具有文字上的才华,也有语言的功底和学习能力。

有些人认为达秘是个教师,他专长于教会的呼召和性质。你说这是恢复也好,说它是革新亦可,它的影响的确是具有革命性的。那些诗歌表示他里面的单纯虔敬,似乎不应当出于他的手笔。但是达秘的一生充满了奇妙显著的矛盾。他一面有伯纳多(St.Bernard of Clairvaux)的柔仁忠诚,一面带着多明尼的沸腾热诚。他如同一个奥秘派的人,专心于诸天之上,同时又象一个宗教派的人,囊中常有法宝。他是一位机智的领袖,有时却有猛烈的冲动,使其他的弟兄感觉局促不安。他的一生犹如一幕景色,有高耸的山岩和岩穴,有青绿的草场和迂回的溪流,有汹涌的瀑布和平静的湖水;每一件都显在布景上,抓住人的视线。他被许多人所尊敬,也受到许多攻击。

人生终点

在1881年上半年,他在苏格兰邓地(Dundee)跌倒受伤极重。那次跌倒较比他当时所想象的还要严重,大大影响了他的心脏和肺部。有一段时期,他晚上不能躺下休息,只有坐在床上才能得些睡眠。1882年三月间,他被送到波尼摩(Bournemouth)一位朋友汉门(H.A.Hammend)的家里养病。将近二月之久,他弥留在本仁约翰(John Bunyan)所称之巴拉地(Beulah Land-即流奶与蜜之地)。

最后在四月二十九日,旁边守着的人知道时间已到,不久这位精兵要结束了他地上的日子。他已经在他的世代中服事了在上的那位,现今如同一个疲倦的旅客倒下安眠,和他所事奉的那位同在,等候那无云烟的早晨。

五月二日达秘的遗体葬在波尼摩墓地。送殡的约近千人。“寂静无声,只听见脚步的践踏,步伐整齐,几如军葬一般。”记念碑上刻着:约翰达秘,”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

1882年四月二十九日离世,享寿81,在世隐藏服事,在天同享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