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牛顿简要生平

《奇异恩典》圣诗的作者,戏剧性的一生简要摘录

他,曾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人。但却因为遇见了生命中至宝,人生 180 度翻转,并留下了一曲广为传唱的圣诗《奇异恩典》。

他就是约翰牛顿,今天我们来短暂的掠过他的一生,以彼此激励。 继续阅读“约翰牛顿简要生平”

宾路易师母简要生平

教会灵性传承中的奥秘派代表人物

对华人教会有根基性影响的聚会处的灵性传承中,有一支是被称呼为奥秘派。这支派在教会历史中,有许多著名人物,也有许多无名之人。像达秘、穆勒、慕安德烈,还有罗马背景的盖恩夫人,劳伦斯,十架约翰,纷乃伦等都可归属到这枝之下。

在这一枝叉中,有一位被称呼为宾路易师母的人对华人教会有极大的影响,这影响是借倪柝声而成的。

在倪氏的著作《属灵人》中,许多的观点都是从宾路易师母的《魂与灵》而来。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的去看看这位奥秘派巨人整个的人生,以使得更加清晰的分辨这一枝对华人教会影响的益处和劣处。 继续阅读“宾路易师母简要生平”

认识三自系统

简要认识三自系统

壹、简要历史与发展

在我们正式的开始论述“三自”系统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给“三自”这个词有一个从圣经和历史角度的澄清。

当我们打开新约圣经《使徒行传》,从教会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卷书,他是在描述福音从耶路撒冷开始,到犹大全地直到撒玛利亚,最后到地极的传播过程。从传福音到建立教会,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我们需要稍微看初期教会的使徒的职份和功用。

使徒,在初期教会有至少两个功用:传福音与建立教会。并且我们看使徒保罗,这位外邦人的使徒所作的,他并非常常传福音建立教会完毕就离开,而是会在该地停留一段时间,等当地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被主兴起来接续牧养与治理之责任,则他会继续前行去传扬主道直到西班牙(当时认为的地极)。使徒时期的教会是以后众教会的模板,虽然形式可能不一致,但是内涵一定一致。

所以,作为使徒,他肯定要离开他自己建立的教会,并且托付给值得托付之人,就是使徒自己在祷告中和上帝之印证中显明之人。如此,一个初初建立的教会,需要被使徒扶持,直到该教会长大成人,独立自主,使徒则会离开,使徒自己仍然会关注其建立的教会,若教会出了问题,使徒则仍然以书信或者直接拜访来解决。正如保罗自己所说,“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这是圣经对于从教会植堂到独立自主的简明的教导。所以从圣经的角度,各处教会最终独立自主,自己牧养建造,自己有能力生儿养女是上帝自己的心意。这是从圣经角度对于“自”的定义。

如此,我们将镜头转到中国。虽然已经没有使徒职份,但是起初到中国的宣教士实际具有使徒的功用。他们被主差遣,来到中国,他们中多数是带着负担来到中国的。当福音开始生发果效教会开始建立,对宣教士而言一个实际的问题开始产生,他们需要预备本土的圣徒起来承担教会治理与牧养之责任。为此,当初在宣教士中间大致有一个一致的认知,就是要培养本土的传道人与各类教会治理需用之人,来最后实际承担教会建造之责任。其实,这就是非常符合圣经的“自治、自养、自传”之原则。但是这里的“自”绝对没有与众教会割裂之意,更没有因为政治介入而“独立”之意。

综上所诉,“三自”的原则是符合圣经的,且在历史上多处被证明乃上帝对各地方教会之心意。但为何中国现在的“三自系统”其中多种教导和呈现是不符合圣经的呢?三自系统内部的人往往将圣经支持的地方教会独立建造之原则与中国背景下的“三自系统”有意无意的混为一谈。我们会来一一诉说。 继续阅读“认识三自系统”

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会

简要剖析耶和华见证人(JW)的小文章

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会

文/Timothy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iblereader.cn/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会.html

耶和华见证人会,简称“耶证”,又称呼为“守望台”,是起源于美国的一个泛基督教教派,正统教会传统定位耶证为异端教派。本篇将较为系统且简要的分析耶和华见证人会,使众圣徒对此泛基督教教派有一个整全系统的认识,以帮助圣徒在面对该教派信徒的时候有正确的态度和方式。

继续阅读“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会”

约翰福音 8.12-8.30 | 关于断词引起的文本多重含义

在处理新约抄本中,断词是其中的一个步骤。

空格引起的译文不同

今天来讨论因为空格而引起的译文不同。为何会有空格的问题?因为在新约的手稿中,都是没有标点和空格的。当人把手稿编辑为我们现在看的到的出版的新约文本,他经历了许多的工序,任何的工序出错,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文本。其中一个工序就是断词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8.12-8.30 | 关于断词引起的文本多重含义”

约翰福音 7.53-8.11 | 稳固的珍珠

珍珠就是那天国的福音,约翰福音行淫的妇人的经文就是那珍珠,是稳固在约翰福音中的珍珠。

此段文本的正典地位

在新约经文校勘领域,此段文本已经被排除到了新约正典之外。在最近的许多英文译本中,要么是用括号标注,要么是用脚注标注。所以实际上,现代译本的译者基本不认为此段文本属于第四福音书。

但笔者要在这里给这段文本正名,他是属于正典的。那为何现在找到的许多早期抄本中没有这段的记录呢?是因为这些早期的抄本都是属于埃及来源,而这些抄本基本共有一个抄本祖先,也就是是从同一个祖先抄本抄录下来的抄本。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7.53-8.11 | 稳固的珍珠”

约翰福音 7.40-52 | 第二次按外表判断

不要按照外表判断别人,也不要按照外表判断自己

在之前的记录中,说起老师教导众人不要按照外表去判断别人,要按照公义去判断别人。这个原则不是老师先给的,而是犹太人所尊重的法律所教导的。在旧约的法律中,充满了不要按外表判断人,要按公义判断人的标准。所以无论是穷人、富人、帅哥、美女、残疾、健康、丑陋、高位、低位等等。都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内在的标准。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7.40-52 | 第二次按外表判断”

约翰福音 7.1-24 | 两群不信的人

耶稣教导说:要按照公义而不是外表去判断人事物。

不信的兄弟们

当大徒弟彼得讲说对老师的认知后,他离开了犹大去了加利利,因为犹太人想要杀老师。加利利是老师的老家,所以就有了文本7.1至7.9的记载。

我们从这段文本中,可以看到从小到达一起长大的老师的兄弟们,对老师的做法也不理解。因为他们认为老师的目的是要让自己的出名(ζητεῖ αὐτὸς ἐν παρρησίᾳ εἶναι),所以他们用命令语气告诉老师说:去犹大吧(Μετάβηθι ἐντεῦθεν καὶ ὕπαγε εἰς τὴν Ἰουδαίαν)。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7.1-24 | 两群不信的人”

约翰福音 6.60-71 | 考验

关于生命的粮的终末话语。耶稣亲口的话语,记载在约翰福音上。

离开的人

这段文本是在来时与找他的人对话之后,之前的对话是发生在迦百农(Καφαρναούμ)。此处跟从的人已经开始有所摇动,他们发现老师并不会常常的发大麦饼。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6.60-71 | 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