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浏览并执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 "同意"类别下找到有关所有 cookie 的更多信息。

被归类为 "基本"的 Cookie 保存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网站基本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 来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以及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只有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这些 cookie 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 cookie,但禁用某些 cookie 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总是激活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艾弗冷简要生平

圣灵的竖琴

艾弗冷(英文:Ephrem 或 Ephraim,另有中译:义范 或 厄弗冷),不为我们所知,甚至在罗马教宗本笃十五世宣布他为普世教会的圣师前,连罗马背景的圣徒都对其几乎一无所知。

但对于叙利亚基督徒而言,他是名扬在外的。

今天我们来简单写写艾弗冷,这位古叙利亚圣徒。

生平记述

就中文资料而言,我们没有许多艾弗冷的生平介绍。笔者对古叙利亚语尚未涉及,也无法有能力拿到资料做查考。不过,罗马教会已经有一些关于艾弗冷的介绍,和点滴的作品翻译。因此,这是本篇资料的主要来源。次要来源为英文世界中的艾弗冷的资料,因为已经有许多他的作品翻译为英文。

叙利亚的艾弗冷,大约于公元306年生于尼西伯(Nisibis,又译:尼西比斯 / 尼西比)的一个基督徒家庭。成长于尼西伯主教雅各的身边,并且接受教育,后还和主教一起创办了本城的神学院,并被按立为执事。有非常追求的信仰生活。

直至363年尼西伯城陷于波斯之手,艾弗冷迁至埃德萨(Edessa,又译:艾德萨)。继续在此城为上主工作十年时间。

至373年,为了照顾埃德萨城瘟疫中的病人,遭到传染而去世。

我们对他其他的信息所知不多,不清楚他是否是隐修士,不过他终身未婚持守童身。

东向路径

至今为止,在中国一般的民众心中,基督教是带有显著的西方色彩的宗教,并且许多人都下意识的认为基督教发源于西方,这是一种模糊的误解。

巴勒斯坦地区地处欧亚非大陆交界之处,当福音开始被宣扬,基本沿着三条可见的路径前行。

第一条是往欧洲方向,几乎整个欧洲囊入基督名下(当然这有政治性因素,并且带来后期许多亏损)。笔者称呼为西向路径

第二条是往非洲方向,使得北非基督化,当然现在也几乎荡然无存(埃及仍有一些科普特基督徒),但还记得北非的特土良、奥古斯丁吗?。笔者称呼为南向路径

第三条是往亚洲方向,圣言之中已有记录到在亚细亚一带地方的教会,启示录更是选择了其中的七个教会作为授信对象。笔者称呼为东向路径。而正是在东向路径的进程中,安提阿被提及,叙利亚被提及。甚至历史流传,使徒时期便已经到了印度,若没有喜马拉雅山阻隔,可能那时便可以通过西藏进入中土。

不过正是这一支东向路径的福音流向,造就了波斯教会(或称呼为叙利亚教会,其中的一支是唐朝来到我国的景教)特有的闪族特色信仰文化,他们以叙利亚语和其文化构建其特殊的接地气的信仰表达。

在许多叙利亚圣徒先贤中,艾弗冷是常常被提起的,甚至在耶柔米的《名人传》中,还有艾弗冷的一席之地,耶柔米书中记载着说:他那时就在阅读被翻译为希腊语的艾弗冷的《论圣灵》。

艾弗冷作品拾碎

艾弗冷是一位诗人,他以诗歌来述说神学,这是叙利亚神学诠释的特色。在他独特的信仰表达中:信心、盼望、爱心都表露无疑,甚至最后他践行了爱德,为病患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他留下的神学遗产丰富,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类:散文作品(辩论作品或圣言注释)、诗歌作品、诗节讲道辞、赞美诗(这部分最丰富)

我们很难想象有人能够将神学与诗歌结合起来书写,这种交汇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所以他是以诗歌来书写神学。诗歌使他能够藉着许多的意象、悖论、比喻来深化其神学反省;又使得他的神学变为了音乐与礼仪。他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家。

神学、诗歌、反省、韵律、赞美,这五股织线织就了艾弗冷极具特色的信仰沉淀和表达,犹如七彩之衣,成为上主赐给他的荣耀。

本篇会选取一些他的作品,以让我们有初步的印象(以下凡诗歌翻译,都为罗马教宗本笃十六世所译,中文为罗马匿名圣徒所译,笔者稍有修改)。

《论基督降生》(On the Nativity of Christ)

一首以意象写就的赞美诗,充满灵感之祝福,以下为节选:

主进入她内,变为仆人,

圣言进入她内,在她内沉默无言,

雷霆进入她内,寂静无声,

世人之牧者进入她内,

祂在她内变为羔羊,声声咩咩。

祢母亲的腹怀颠倒了秩序,

哦,祢这号令万物者!

祂富着进入,却穷着出来,

至高者进入她内,却卑下地出来,

光明进入她内,衣冠楚楚,

却以令人蔑视的样貌出来…..

祂给了所有人吃的,进入她内,承受饥饿,

祂给了所有人喝的,进入她内,忍受口渴。

祂赤裸裸地出来,而祂给了万物华美的衣冠。

赞美诗 49:9-11

这一篇他将亚当和基督连在一起:

基路伯的剑斩断了,

通往生命树的路。

但为了人类,

这树的上主在奉献中,

将自己作为粮食献出。

伊甸乐园中的树,

给了第一亚当食粮。

但为了我们,

乐园的园丁亲自,

将自己作为我们灵魂食粮。

亚当离开乐园时,我们一同与他离开。

如今剑已经挪走,由矛取代,

我们就回得去了。

《论信心》

其中将火炭与饼联系在一起,先知以赛亚是被撒拉弗用火炭洁净嘴唇,我们却是用基督自己来洁净。

你的面饼中藏了不能吃的神,

你的杯酒中是不能饮用的火。

你面饼中的神,你杯酒中的火:

看!从我们口唇中听到的奇事。

撒拉弗,

不能用自己的手指,

触碰那挚热的炭火。

唯有以赛亚的口唇,

能触碰那炭火。

手指不能抓,口也不能咽。

但上主使我们两者都能做。

天降怒火,要毁灭罪人;

天降恩火,降到面饼中;

安置于其中。

不管那毁灭人的火,

而是面饼中的恩火,

我们吃了,得着活力。

对各宗派而言,艾弗冷在今天,是值得深入挖掘的人物。特别对于汉语为母语的圣徒,我们有着自带的诗歌传统,唐诗宋词元曲从小就朗朗上口,愿上主在我们中间兴起如艾弗冷式的人物。

他常常用自然、生活与圣言中的象徽来表达自己的神学,让当时的人读了朗朗上口,也能够明白。这或许就是福音落地在一个地方发芽的该有神态。

教会传统中,称呼艾弗冷为“圣灵的竖琴”是合适的,他的一生始终是一位执事,一位仆人,一位服侍人以至于死的仆人,效法他恩主的样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