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浏览并执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 "同意"类别下找到有关所有 cookie 的更多信息。

被归类为 "基本"的 Cookie 保存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网站基本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 来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以及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只有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这些 cookie 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 cookie,但禁用某些 cookie 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总是激活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清岑多夫生平简介

但以理 于 2020年2月4日

  • 灵里贫穷的“贵族”

贫穷卑贱的人可以被上帝使用,富足高贵的人同样可以被上帝使用。上帝并不在乎我们的身份高贵或卑贱,他在乎的是我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全然奉献给他。清岑多夫虽然出生贵族,但他全然把自己奉献给上帝,年幼立志,为主而活。他带给我们最深的感动就是一颗炙热的心,对基督炙热的爱以及对灵魂炙热的爱。

他是萨克森大贵族。受敬虔主义的影响,创立了莫拉维亚弟兄会,建立了守望村;开启了新教的宣教运动,成为近代教会宣教的先驱,也推动了18、19世纪的海外宣教运动。莫拉维亚弟兄会每58位信徒中就有一位海外宣教士,清岑多夫为宣教付出了所有的财产,直至耗尽生命。

  • 爱主非凡的“孤儿”

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敬虔主义的影响,受教于敬虔主义之父施本尔。施本尔发现改教后德国的教会变得墨守成规,注重仪式,教会生活刻板僵化,信徒灵性普遍低落。于是他聚集一小批信徒组成了家庭教会,自称敬虔小会,在路德宗内部发动了一场敬虔运动。(注:路德宗是德国的国教,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后产生的一个宗派

清岑多夫年幼失去父亲,母亲改嫁。外祖母承担了抚养他的责任,对他严厉督促,从小培养了他超凡的自律性。失去父亲,母亲远嫁他乡,使他比别的孩子更多依靠耶稣,每天长时间的祷告亲近上帝。10岁那年他就与耶稣立下一份誓约书:亲爱的耶稣,你是属于我,我也属于你。

从小他就展现了他惊人的领袖才能。在学校里,虽然环境艰难,但他不屈服于环境,化敌为友,结交了五位同学,开始了一个秘密聚会,取名叫芥菜种团契。一起祷告读经,过着比同学老师更敬虔的信仰生活。团契徽章:一面刻着基督受鞭伤,另一面刻着我们得医治,还为每人做了一枚戒指,上面刻着希腊文:没有人为自己活。

  • 负架舍己的“豪门”

进入大学后,他自己希望可以就读神学,但伯父不同意,坚持要他主修法律。他当时写下他自己的感受:我的内心持续的思念基督的十字架,一切与十字架无关的事物,我总是淡然,冷漠。

清岑多夫在大学里成绩优异,又是乐施好捐的豪门子弟。路得宗和敬虔派都盛情邀请他加入他们的教派,清岑多夫都不参加。他对朋友说:我从来不想把自己归入哪个宗派,我实在厌烦这么多的宗派区别,在我心里,除了基督之外,没有别的事物。

1720年春天清岑多夫爱上了堂妹,口头定下婚事。结果发生了很戏剧的一幕,他去见朋友,朋友吐露他恋慕一位女子,而此女子正是他的堂妹。清岑多夫非常震惊,觉得自己在婚姻上没有好好祷告,于是告诉朋友他与堂妹已经有了口头的婚约,但他愿意谦让,结果帮助朋友成就这桩婚事,在订婚仪式上他还做了祝福祷告。这件事也让我们感受到清岑多夫有一颗舍己的心。

同年秋天清岑多夫结婚了,他在给外祖母的信中写道:婚后难免有困难,因为他嫁给我这个立志清贫的人,他只好过一个舍己的生活。他要像我一样,弃绝对地位与财富的憧憬。那些并非属灵的事物,只是人类虚荣的产品,他若想要帮助我,就必须投身到我人生的唯一目标——为基督赚得灵魂,并因此被人轻看和辱骂。

  • 祈祷传道的弟兄

三十年宗教战争打响后,合一弟兄会闯进了清岑多夫的人生。反改教运动及三十年战争的洗劫几乎将这些人摧毁,只剩下一小部分余民,大批合一弟兄会的信徒因为逼迫来到德国。清岑多夫同情这些人,就接纳他们来到他的庄园,1722年6月17建立了赫仁护特,又叫守望村。流浪四方的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信徒一批接一批的来到守望村。清岑多夫和三位朋友缔结了四弟兄协议他们发誓:要过圣洁生活,好好祷告,带领莫拉维亚与波西米亚的弟兄们把守望村建立起来。转眼五年过去了,守望村的人扩展到了300多人,经过讨论,选立了十二位长老,共同管理守望村,因为有很多人来自莫拉维亚,所以守望村又叫莫拉维亚弟兄会。

1727年8月31日,星期三。这一天被称为是莫拉维亚弟兄会的五旬节。信徒互相认罪,求主赦免,大家哭成了一片,分不清是唱诗的声音,还是哀哭的声音。清岑多夫带头跪下,众人也跪下认罪悔改,圣在灵突然从天倾倒下来,接下来的事,没有人能用语言说清楚,他们分不清在何处,或在地上或是在天上,那一刹那间所有人感觉到基督与每一个人紧密的靠在一起。守望村的24位弟兄与24位姐妹当场立下志愿组队轮流,每天24小时不间断祷告,让教会蒙福。过了几天在清岑多夫的鼓励下,祷告人数增加到77位,接下来的100年中莫拉维亚弟兄会在守望楼上每小时祷告从未间断,每分每秒都有信徒在祷告。

同时清岑多夫也有了宣教的异象,决定到世界各处去,向不同肤色的人传福音。

莫拉维亚弟兄会接受了清岑多夫的异象,加紧宣教训练,装备自己。1731年有两位弟兄历经跋涉,终于到达了圣多马岛,给黑人传福音。拉开了莫拉维亚弟兄会全球性布道的序幕。

清岑多夫为宣教事工立下三项条例

  1. 宣教士到外国,不要有优越感,自以为高人一等,应当卑微的生活在当地人中间。
  2. 宣教士要开门见山,一传福音就要说主耶稣为罪人被钉十架,信他的人可以得到重生。至于上帝创造的历史,以及人类的堕落可以稍后再作补述。
  3. 宣教的最终目的,固然是要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蒙恩得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妨先带一些慕道友归向基督,不要急于求成。

这三项条例非常实用没有一句废话。

  • 清岑多夫与莫拉维亚弟兄会的发展

清岑多夫有才华,有谋略,有领袖魅力,为人仗义,产业丰厚,更愿意为传教散尽千金。他没有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毒害,他愿意撇下一切献身基督,他安排24小时不间断祷告,他深深知道属灵工作的诀窍就是祷告,祷告,恒切祷告。这样的人才在教会历史上实在是难得一见的。

清岑多夫在西印度群岛待了三星期,天天向人布道,带领黑奴和当地土著归向基督。他说在西印度群岛所发生的神迹比在守望村所发生的神迹更大。莫拉维亚弟兄会在西印度群岛带领了一万三千人信仰基督,同时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中间的宣教之门也被打开了,整整5年每小时代祷为爱斯基摩人的灵魂祈求。

莫拉维亚弟兄会影响越来越大,许多人慕名投奔。清岑多夫做过尝试想把莫拉维亚弟兄会纳入路德宗,但徒劳无功。莫拉维亚弟兄会不得不独自前行,在宗教的世界里他们还是孤独的吉普赛人。清岑多夫也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来守望村的人越来越多,清岑多夫总是设法接待他们(奥地利王国还抨击他煽动莫拉维亚人叛逃到萨克森王国)。1732年10月28日,萨克森政府勒令清岑多夫三个月内解散守望村,哪里有圣灵的工作哪里也有魔鬼的工作,清岑多夫被放逐几个月。同时清岑多夫建立了守望合格村,相当于宣教训练基地,宣教士在里面祷告,学习,接受操练,随时准备受差遣往世界各地去。

卫斯理兄弟也参加了莫拉维亚弟兄会的聚会,深受影响,从此灵性苏醒约翰卫斯理拜访了清岑多夫,信心大增,回到英格兰开始露天布道,向贫穷的工人传福音,创立徇道会。

在新大陆北美的工作,将聚居地命名为伯利恒。他花了相当的心血营造伯利恒,还有拿撒勒,也是莫拉维亚弟兄会的聚居地,清岑多夫在印第安人的地盘上三次遇难,差点丧命。清岑多夫向酋长表明:我们无意抢夺你们的土地,只是诚心把福音传给你们。酋长们总算相信了清岑多夫。从美洲回来海上遇到大风暴,差点丧命,但神还是奇妙的拯救了他们。

莫拉维亚弟兄会的宣教范围越来越广,宣教士差派越来越多,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清岑多夫独自支撑着莫拉维亚弟兄会的经济,可想而知他的压力非常大,1753年财务管理者突然宣布破产,然而上帝的恩典却够他们用。他们度过了这个艰难的时期。

  • 歇了劳苦的仆人

1755年清岑多夫回到守望村,因为在西印度群岛感染热病,此病一直折磨他,直到死时。一年后妻子因过度操劳而离他而去。妻子是一位理财专家,他经常四处奔波寻求援助,想方设法应付四面八方的需要,丈夫被放逐的日子,他把守望村管理的井井有条。

清岑多夫的最后五年是在守望村度过的。**1760年5月9日,清岑多夫以微弱的声音向女婿说:我儿啊,我快要去见我的主,我已经准备好了,如果他不再使用我,我要到他那里去,再没有什么妨碍我寻找他。他停止了呼吸,在耶稣基督里安息了,享年60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