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浏览并执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 "同意"类别下找到有关所有 cookie 的更多信息。

被归类为 "基本"的 Cookie 保存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网站基本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 来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以及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只有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这些 cookie 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 cookie,但禁用某些 cookie 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总是激活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约翰福音1:3-4节的标点之重要性

此篇为译作

χωρὶς αὐτοῦ ἐγένετο οὐδὲ ἕν ὃ γέγονεν (4) ἐν αὐτῳ ζωή ἦν καὶ ἡ ζωὴ ἦν τὸ φῶς τῶν ἀνθρώπων
约翰福音1:3b-4

一些文本批判者会争论 ὃ γέγονεν 是属于前句或是后句(4节)。在翻译时,两种意见如下:
1.…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2.…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都在他里面有生命,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这是因标点而产生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标点几乎肯定不包含于原文,而是文本接纳及解释历史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与择词、词序和拼写的变化不同,这些对文本内容皆不确定。两者都呈现了后期对无标点的原文的解释。因此,无论哪种选择在文本批判上更合理,我们本质上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在语法、文学和神学上最有意义的解读。

文本批判的论据

希腊新约圣经最重要的批判版本是 Nestle-Aland Novum Testamentum Graecum(现已是第 28 版)。Nestle-Aland第 27 版(1993 年)即 NA27 的编辑们打破了传统和以前的版本,选择包含选项 (2) 的标点(即,将“凡被造的”与第 4 节连接起来) 在正文中。换句话说,编辑们认为选项 (2) 很可能是两个标点选项中较早的一个。读法 (1) 是传统读法,它得到了希腊文新约大多数早期编辑的认可(Tischendorf、Westcott/Hort(边栏)、Merk 和 Bover,以及 NA 的所有先前版本) )。我没有 NA28 (2012),但我怀疑他们保留了 NA27 的决定。继 NA27 之后,希腊文新约的其他最新版本也支持选项 (2)(UBS4、UBS5 和希腊文新约的 SBL 版本)。

根据 Nestle-Aland 的校勘栏数据,支持选项(2)的文本如下:P75纠正手稿(原为3世纪文本;他们认为原作者不确定)、Codex Ephraemi Rescriptus(以法莲复抄本)(5 世纪)、Codex Bezae Cantabrigiensis(伯撒抄本)(5 世纪)、Codex Regius(8 世纪)、Codex Washingtonianus(华盛顿抄本)(原为 4 或 5 世纪;未注明补充日期)的补充读本(填补原作的空白)以及 050 号手稿(9 世纪)。

这似乎是大多数古代译本(包括拉丁译文)以及许多重要教会教父(例如爱任纽、特土良和俄利根)的读法。
支持读法(1)的文本如下:Codex Sinaiticus(西奈抄本)(4 世纪;原始版本不确定)、Codex Koridethi(9 世纪)、Codex Athous Laurae(8 世纪或 9 世纪)的修正手稿,手稿 050 的第三手稿。这是主流读法(这仅仅意味着,随着中世纪读法种类的减少,这种读法逐渐占据上风,因此支持这种读法的现存手稿数量最多)。一些古译本也沿用了这一读法。

在我们最重要的文本见证中,读法并不明确。这些文本见证包括西奈抄本原始稿,亚历山大抄本(5世纪),梵蒂冈抄本(4世纪),桑加伦抄本(9世纪) 。

这并不包含于校勘栏中提到的来源的详尽清单,但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希腊文本见证。基于这一证据,人们可以合理地得出不同的结论。当NA27采用了第二种读法时,我仍然认为读法一在文本批判上证据亦是充足。无论如何,很明显,最终决定不能完全基于纯粹的文本批判焦点。因此,我们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种读法的语法和含义,并确定其中哪种读法更符合上下文。

语法与句法

在我看来,任何语法上的争论都取决于第 3 节最后一个词的完成时态,即 γέγονεν — “产生了 “或 “存在”。

不同的动词时态

我认为第 3 节中的完成时态ὃ γέγονεν 与第 4 节中的非完成时态ἦν (ἐν αὐτῳ ζωή ἦν)之间存在不连贯。假使采纳第二种标点选项,从字面意思上此段经文读作”凡被造的, 都在他里面有生命”完成时态γέγονεν的时间视角是现在而不是过去,而未完成时态ἦν的时间视角则肯定是过去。换句话说,如果ὃ γέγονεν归属于第4节,我就会认为第 4 节的开头应为ἐν αὐτῳ ζωή ἐστιν(ἐστιν是ἦν的现在时),而整体的意思则是 “在他里面存在的就是生命”。另一方面,第 4 节中的未完成时 ἦν 在第 3 节末尾加上不定过去时 ἐγένετο 会更好(这也是我们在约翰福音 1 章其他地方看到的动词形式,到目前为止,包括第 3 节前半节内容) 。再者,假使采纳第二标点选项,我们将会这样理解约翰福音1:3b-4a:“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 都在他里面有生命”。

根本上的,问题不仅仅在于一个句子中从一个动词到另一个动词的时态变化。此类事件经常发生。对我来说,问题在于这两个动词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时态变化及其产生的奇怪含义。如果我们把ὃ γέγονεν 与第 3 节联系起来,也会发生类似的时态变化,但在我听来,这种时态变化听起来更自然–“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时态的变化是为了把过去的事件带到现在,解释现在。而在第二标点选项中,我看不出作者有什么理由使用完成时态γέγονεν,并在回到过去之前将时间范围转移到现在,却只是一瞬间。说得好听点是马虎,说得难听点就是糊涂。
拉丁语在第 3-4 节中模糊了完成时态和不定过去时态之间的区别,因为拉丁语只有一个完成时态,它在某些方面涵盖了希腊语完成时态和不定过去时态。它的(通常)完成时态和形态与不定过去时态最直接相似。但它可以传达希腊语完成时态的“由过去事件导致的当前状况”的含义,并且从形态上看,它有时会在其词干中表现出重复,让人想起希腊完成时态(例如,curro,“ 我跑”,变成 cucurrī,“我过去跑”)。结果是,在拉丁语中,第一个动词使用完成时态 fio,第二个动词使用未完成时态 sum,短语变为 quod factum est in ipso vitaerat – “在他身上发生的就是生命”。在拉丁译本中,动词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分离意义。

无论如何,结论是我在语法上无法将第 3 节中的 ὃ γεγονεν 与第 4 节中的 ἐν αὐτῳ ζωή ἦν 连接起来。动词之间的时态变化以及关系代词的性别(见下文)使我很难将它们放在一起阅读。话虽这么说,根据 NA27 校勘栏,爱任纽、俄利根、亚历山大的克莱门和托勒密似乎都是用希腊语以这样的读法而没有任何问题,并且他们都是希腊语使用者。我需要追踪这些文本,以更详细地了解约翰福音 1:3-4 是如何被他们接受的。

关系代词ὃ和句子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凡被造的 “误解了关系代词ὃ的作用,将其翻译得过于强烈,将ζωή “生命 “视为话题的注释ὃ “那个”,这似乎是指先前讨论过的东西。相反,我们可以将整句话翻译为 “在他里面出现的是生命”,这也是 “在他里面有生命”的另一种说法。在这种情况下,“生命”在功能上是强调句子结构中的主题,而不是评论。这种区别很微妙。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期望相对代词是阴性的(ἥ),以符合 ζωή 的词性,而不是中性的(ὃ)。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希腊文学中也有很多关系代词性别不一致的例子。特别的,我们经常看到中性单数会出现在语法上应该是阳性或阴性之处。换句话说,中性似乎是复杂句子结构中关系代词的一种默认性别。

无论如何,这句话理解为“生命在他里面产生”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约翰福音前几节经文的重点是宇宙论——我们谈论的是所有的被造之物,不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ἐν αὐτῳ (在他里面) ≠ δι’ αὐτοῦ (藉着他)

第三个问题是ἐν αὐτῳ的含义。当人们将 ὃ γέγονεν 作为下一句的开头时,似乎假定 ἐν αὐτῳ(“在他里面”)应该被理解为工具格,本质上与 δι’ αὐτοῦ(“藉着他”)同义,如我们在约翰福音 1 章其他地方看到的工具格短语(第 4 节之前和之后)。换句话说,ὃ γεγονεν ἐν αὐτῳ 的意思是“藉着他而有的东西”,与说 ὃ γεγονεν δι’ αὐτοῦ 没有任何不同。然而,考虑到《约翰福音》第一章其他地方(事实上,整本《约翰福音》)的语言简洁性,人们不得不质疑这一假设。在整个约翰福音第一章中,工具格都是通过 δια + 属格介词短语来表达的。如果我们把ὃ γέγονεν 视为前一句(第 3 节)的结尾,那么第 4 节中的ἐν αὐτῳ ζωή ἦν显然与其说是工具格,不如说是位置格–“在他里面有生命”。虽然 ἐν + 与格肯定有工具格的意思,但我在约翰福音第一章中找不到另一个这样使用介词 ἐν 的例子。另一方面,也有位置格的例子(第 10 和 14 节)。甚至在第 31 和 33 节中,ἐν 也可以说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个地点,是一个人在其中(而不是通过它)给别人施洗(”差遣我在水中施洗 的对我说……那就是在圣灵中施洗 的人”)。因此,除了时态从第 3 节到第 4 节的变化和关系代词是中性之外,介词短语 ἐν αὐτῳ与周围文本中介词短语的用法相比,与 γέγονεν 并不自然匹配。

两种读法的含义

传统读法(1)的含义相当明确,由两个不同的理解组成。第一,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道而造。所有被造的都是藉着道且是为道而造。第二,道中有生命与光。

改变标点的第二种读法,这两节经文的意思就不那么清楚了。这似乎是说,在他里面所造的(读作 ἐν αὐτῳ,与 δι’ αὐτοῦ同义)是生命。换而言之,生命与人的光与被造物是一样的,都在道中被造。尽管这是对读法(2)最直截了当的理解,但鉴于耶稣在约翰福音8:12中说 “我是世界的光”,又在约翰福音14:6中说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这种解释似乎不太可能。把约翰福音1:4理解为生命和光是通过道创造而不是道本性的存有,似乎有很大的违背。

另一方面,也可以这样理解标点异文(2):ὃ γέγονεν,”所造之物”,并不是指所有已造之物,而只是指ζωή “生命”。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生命是在他里面造出来的 “或 “生命是在他里面造出来的一件东西”。虽然这可能比读法(2)的第一种理解稍好一些,但它仍然把 “生命 “和 “人的光 “认定为有别于道的东西(即在他里面造出来的东西),而不是道本身的属性。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不能接受读法(2)中的标点,无论其文本批判证据支持如何。

然而,我甚至不同意 NA27 的编辑们的观点,即读法(2)在文本批判上更优越。诚然,有许多证据证明读法(2)的标点非常古老,但这段经文最古老的见证却根本没有标点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读法(1)(也有非常古老的证据)成为主流是有充分理由的。从文学和神学角度来看,这显然是更优越的读法,是两个读法中唯一与《约翰福音》全文主题一致的。

现代译本的接纳

在主流的英文译本中,很少有选择NA27的认可的标点异文也许可以预见,《通用英语圣经》是为数不多的几本之一。CEB 译者似乎常常沉迷于翻译的偏执。它偶尔会产生优越的解读,但更多的时候,它产生的是令人震惊的错误解读(如 CEB 对《创世纪》15:6 的解读–“亚伯兰信靠耶和华,耶和华也承认亚伯兰的高尚品德”;关于 CEB 的更深入评论,请参阅我的文章 “《通用英文圣经》的优点和缺点”)。CEB 的译文 “借着道而有的就是生命 “有两个我已经指出的错误–(1)忽略了 γέγονεν (完成时)和 ἐγένετο(不定过去时)在时态上的区别;(2)将ἐν αὐτῳ 解释为 δι’ αὐτοῦ的同义词。

RSV 有时会选择一些特立独行的译法,它采用了传统标点的《约翰福音》1:3-4,但其主流继承者 NRSV 则选择了后来 NA27 所喜欢的标点:”在他里面所成的就是生命”。至少在识别《约翰福音》1:3-4 中使用的不同时态和介词短语方面,NRSV 的译法要优于 CEB 的译法。不过,我最终还是不明白 NRSV 的翻译在文学或神学上有什么意义。值得注意的是,NRSV 的保守派姊妹 ESV 没有采用 NA27 的标点决定。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New Living Translation》也选择了NA27所钟意的标点符号。在我看来,NLT 试图通过对标点符号周围的一切进行折磨人的翻译,来避免标点在文学和神学上固有的奇怪之处。NLT 将 γέγονεν αὐτῳ ζωή ἦν 译为 “道赐生命给一切被造之物”,但这个译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被造之物都有生命显然是错误的。《约翰福音》1:4 中的 “生命 “是什么意思还存在争议,但似乎很清楚的是,它不仅仅是指肉体上的生命。它指的是一种灵性的、超越的和神圣的生命,我们会说这种生命在始祖犯罪的那一天就已经失去了。此外,在第 4 节的前半部分将ζωή解释为万物之灵之后,NLT紧接着将下一个ζωή解释为 “他的生命”,即 道 的生命(耶稣的肉体生命? 驻留在 道 中的生命能量?)虽然 NLT 的动态对等翻译通常能忠实而清晰地表达出经文的意思,但在这段经文中却失去了忠实和清晰。

结论

虽然 NA27 认为将《约翰福音》1:3 最后两个字与第 4 节合并在一起在文本批判上更优越,但这一决定至少是值得商榷的,更是非常值得质疑的。即使从文本批判的角度来看,这一决定也很奇怪,因为两个文本批判选项相对平等,而且该文本原文没有标点符号(这意味着这主要不是一个文本批判问题)。从语法、句法、文法和神学角度来看,传统的标点将句号放在第 3 节末尾的做法要优越得多,大多数英文译本都正确地选择了这种读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