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斯克里斯马斯(Christmas Evans)简要生平

上帝的独眼传道人

这是一位我们华人不熟悉的勇士。

他因小时候成长在残暴的舅舅底下,未受到任何该有的道德和文化教育。常常和别人打架。有一次,右眼被打瞎了,成了一位独眼之人。

他就是伊凡斯克里斯马斯,我们简单称呼他为克里斯。上主大大使用了这位独眼传道人,他所带特有的威尔斯“捕风”传讲传统,常常吸引许多人。

很难想象他在17岁时还不认字和写字,却凭自学学习希伯来文与希腊文,为了更加明白圣言之正意。

我们无法知道上主之拣选的奥秘,但好似给我们看到有话说:他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出生与成长

克里斯出生于1766年12月25日,所以父母给他起名叫克里斯马斯(Christmas),家住在威尔斯卡迪根的南迪苏尔。这就是一个风景优美,适合旷野布道的地方。

他的父母并不知道,这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位伟大的传道人。 继续阅读“伊凡斯克里斯马斯(Christmas Evans)简要生平”

操练敬虔:记录日记

一起来写日记记录吧

钟马田曾经说:如果你读过教会历史上任何一位信心伟人的传记,就会发现他们都很懂得管理自己和操练自己。可以说,这是所有信心伟人的共同特征。如马太亨利、大卫布莱纳、爱德华兹约翰卫斯理怀特菲尔德。从他们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不管他们属于哪一宗派,都深谙自我管理之道,生活极有规律,而且他们都非常重视这件事。

现代圣徒极为缺乏操练之心,甚至有时候会轻看极为枯燥的重复性生活。每日定时的祈祷,每日定时的阅读圣言,每日定时的散步默想,每日定时的和儿女交流…

今日我们说第一件重复性操练:记录日记

对于传记的作者,如果有主角的第一手资料,那就是如获珍宝。而这第一手资料,最为宝贵的是主角的日记。旁人对他的评价会值得参考,但心路历程最好的显露就是日记。 继续阅读“操练敬虔:记录日记”

马太亨利简要生平

朴素的圣经注释者

有这样一位释经者,几乎为各宗派所推荐。许多著名的传道者在预备信息时都会常常参考他写的注释书。他,就是马太亨利。

司布真曾经说:马太亨利的圣经注释是最适合每个人,也最帮助每个人怀特腓则更夸张的阅读了三遍,最后一遍还是跪着读的。

这套注释书从初版到现在,仍在不停再版,也上架在许多的电子阅读平台上。可见众人对此套书的喜悦。

此文将简略的记录马太亨利的一生。

继续阅读“马太亨利简要生平”

黑暗对光到底是不接受、不明白、还是不胜过?

接受、明白还是胜过?

约1.5节中的“κατέλαβεν动词原型为καταλαμβάνω)”,是一个意涵极为丰富的古动词。不同的译本对这个词的翻译也各不相同。和合本将这个词翻译为“接受”。

此篇是做一个整理,并给出笔者认为做合理的翻译。

约1.1-5 的七十士译本(LXX)背景

熟悉约翰希腊文的人应该很容易就感受到他有意将他的书信对照LXX的创世记一章。

从太初到创世,从创世到吩咐光从黑暗里出来,从此光暗分别到永远。

而约翰这里谈及的“人的光”乃是指生命而言,这生命约翰用了希腊文中最具深意的一个词:λόγος,和合本翻译为“”可谓妙哉,因为在中文中也是一个意义极为丰富的词。

因此,约翰福音里的光已经不是创世记中的被造之光,而是非受造之光,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来 1:3)。

我们来讨论κατέλαβεν的翻译。

意涵一:得到、抓住、领受

这是和合本采纳的翻译选项,这里谈到的是黑暗对光的拒绝。此解的“黑暗”是做拟人的解法。可用于描绘整个世界的黑暗实际,或者人心中的黑暗。

注意,这个翻译是读不出黑暗要攻击光的意思的。但可以读出黑暗对光的拒绝。

意涵二:明白、了解

KJV和NKJV采用的翻译,包括亚历山大的区利罗也采用此解释。这个解释注重的是黑暗无法理解光,无法明白光。

那么这个意思是在强调:既然黑暗无法认识光,那么只有光来引导黑暗明白。所以反而是从救恩的角度强调道成肉身的人子,上帝荣耀的光辉的主权行为。

此翻译去读的时候,会读出黑暗好似要认识光的感受。这又是在强调堕落之人有寻求上帝的动机。

意涵三:胜过

自俄利根起始,许多希腊教父都采纳此译。中文的新译本、吕振中、当代译本等都采纳此翻译。

安波罗修认为黑暗无法阻止人看到光,加帕多加之尼撒的格里高利则直接理解为黑暗追击光,俄利根则明确表达为黑暗发动进攻

此翻译强调的是黑暗的主动攻击行为,但结局一定是失败。

总结

其实这个词,三个意思在这段文本中都可以使用。各自强调的重点以上都有解读。

笔者个人还是偏向于“接受”和“胜过”的联合意思,因为“认识”一译还是常常见于关身语态。“掌控”或“掌握”是一个可能合适的翻译。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读者请不要用此文去做引起教会纷争的事,谢谢。

章伯斯简要生平

现代奥秘派

他被称呼为“现代奥秘派”,因其整个灵性经历几乎都可以用十架约翰的著作 《灵魂的黑暗之夜》 注解。

他在华人群体被知晓,是因为他的每日灵程著作 《竭诚为主》。这本别人编集的小书对于想深入会晤上主的人,可算为一张地图,一盏明灯。

他在世年岁不长,四十出头,却滋润了许多圣徒百余年。

家庭

章伯斯的父母是在司布真的信息中悔改信主的,并且由司布真施洗。随后就与司布真一起同工服侍。

老章伯斯虽不是像司布真一样是大能的勇士,但却也是勤勤恳恳的服侍主的教会。而老章伯斯的妻子哈拿则更是一位敬虔的妇人,满有信心的见证。 继续阅读“章伯斯简要生平”

莱尔简要生平

圣公会低派主教

英国圣公会脱离天主教并非信仰原因,而是英王的私事所致,所以也导致了圣公会内部对信仰的认知趋于天主教。

时间流逝,圣公会也慢慢分成了三支:高派圣公会、低派圣公会和广派圣公会。

而这三支中,高派注重礼仪却死气沉沉,广派心胸稍微开阔但无福音负担,低派则形成了我们现今称呼为圣公会内部的福音派。生活有力,充满对灵魂的负担。

本文主角莱尔主教,就是低派圣公会的主教。

继续阅读“莱尔简要生平”

爱写歌唱歌的查理卫斯理

约翰卫斯理有一位弟弟,名叫查理卫斯理。其对于华人些许陌生,但也是循道会核心人员。

他有许多文字作品留世,也为上主作工无数。但比起这些,他的诗歌则更为上主所使用来祝福众人。

用公理会领袖曼宁的话说:查理卫斯理的诗歌非但对循道会作出贡献,也对整个基督教作出贡献,查理的诗歌是超宗派、超国界、超民族的。

所以这篇,别于之前的人物生平,将着重介绍查理的诗歌,以同得滋润。

继续阅读“爱写歌唱歌的查理卫斯理”

为何光先受造而光体后受造?

上周日相聚时,有人问起这个问题,具体的经文是在创1:3创1:14。因各种原因尚未作答,就索性开个问答栏目,此篇作为第一篇。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 1:3)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 (创 1:14)

此问题在早期东方教父巴西尔的作品《创世六日》中有很详细的讲解,自己也觉得许多解释挺合适的,所以将教父的意见概括在此,作为一个解释。

光与光体不同

上主先造出天地,然后造出光,用以分开昼夜,显出所造之宇宙的丰富,从此光暗不可混淆,昼夜不会变乱。后续才造出日月,特别用于管理昼夜。因此,太阳月亮不是昼夜出现的原因,而是上主用于管理昼夜的工具。(此处我们不讨论其他星球的昼夜)。

1.4节之受造之光乃光之本性,而后之光体则有发出光之功用。如同蜡烛可以发出火,但蜡烛不是火一般。 继续阅读“为何光先受造而光体后受造?”

认识罗马大公教会(天主教)

罗马教会的简介和分析

简要的历史与发展

天主教是罗马大公教会在中国的称呼,学界称呼为罗马教会或者罗马大公教会。本节简要叙述天主教的历史,让读者有个整全的大概的了解。

使徒时期

从新约《罗马书》我们知道,当初在罗马已经有了主的教会。从《罗马书》我们可以一瞥当时的罗马教会,保罗说“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可知当时的罗马教会在众教会中是有美好见证的。

大公教会

“大公教会”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伊格纳丢所写的《达示每拿人书》第八章中,里面如此描述到“凡主教临在之处,会众也都要到齐,一如耶稣基督所在,即是大公教会所在。不得主教许可而施行洗礼或设爱席,都是不合法的;反之,主教所许可的,也就是上帝所悦纳的;你们这样做,万事就妥当而有效。”。从该文字的描述和表达中,我们知道当时的教会是主教制的教会,且伊格纳丢是在强调上帝在教会所设立的次序,圣徒需要顺服主教的权柄。而“主教”一词在和合本被翻译为“监督”,这也是为何在一些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教会也有以监督为主要教会权柄体现。

那时教会尚未分裂,且各地方教会的地位是平等的,基本不存在公开的彼此轻看的问题。伊格纳丢还同样写《达罗马人书》来劝勉在罗马的教会,正如里面开头所写“伊格那丢又名提阿甫箬,写信给那在至高圣父和祂独一儿子耶稣基督的伟大中得蒙怜悯的教会;这教会是按照耶稣基督我们的上帝之爱,而决定了万有之为万有的祂的旨意,得蒙垂爱,并蒙光照的;她又住在罗马人的地域里…”,我们从这样的表达中可以明显看到,作为安提阿教会的主教伊格纳丢对罗马教会的定义乃是“住在罗马人的地域里的教会”,所以并没有任何高举罗马教会的意图,但是罗马教会背景的教会史学家把伊格纳丢对罗马教会在爱德上美好见证的称赞(“配有其圣洁而在爱心里领袖群伦”),误解为罗马教会的某种首位权,这是不恰当的。

在同时期的使徒教父还有坡旅甲、革利免、黑马、帕皮亚,在他们的著作中也找不到任何高举罗马教会的影子。所以那时的大公教会不是单指罗马教会,而是包含了早期教会所有的教会,最为著名的表达为五大教区(牧区),她们是:耶路撒冷教区、安提阿教区、亚历山大教区、罗马教区、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教区。

历史的车轮开到了使徒教父的末期,尼西亚前期的教父时代开启。这时涌现了一批在众教会中既有美好生命见证,又有对圣经、神学有思考,又有实际的敬虔操练之人,他们的名字我们也许并不陌生,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居普良、特土良、爱任纽等。这些圣徒在其作品中已经有些表达罗马教会和其主教似乎拥有某种领导地位。爱任纽在反驳诺斯底的文章中,表达到罗马因为有使徒彼得和使徒保罗两个使徒的光环而拥有更大的权威,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表达是不合宜的(不能因为某教会有多位使徒的背景,就觉得该教会地位较高[林后 12:11]),而居普良虽然表达了类似的罗马优先权的文字,但是他不认为罗马教会拥有统治众教会或者颁布普世教会训令的权力。在这个阶段,我们依稀开始看到罗马独尊为大的影子,但是这种独尊为大基本还是受到了当时政治环境和对使徒地位错误的认知的影响,所以可以看为是罗马教会独尊为大的一个过程。

那时政权对教会的态度大致还是逼迫的,转折点是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主后313年将教会合法化。从此教会开始被政权支持并且拥有了一些特殊的权力,也因为此有大批的人开始涌入教会,实际上这也是教会从古代那忠贞的见证向世俗妥协的一个转折点。罗马教会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实际上成为了众教会中最被政权控制的教会。从此很多大公会议都是会有政权的参与,皇帝的意见也成为不得不考虑的意见,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政治。

从主后313年到主后692年的君士坦丁堡主教会议,是罗马教会优先权实际成型过程。期间发生的太多的人和事笔者这里不再详述。到了主后692年,在君士坦丁堡举行了主教会议,该会议明确表达了反对罗马领导权,反对罗马要求圣职人员不婚,允许圣职人员结婚等反对罗马教会的会议规定,而罗马主教拒绝在会议决议上签字。那时罗马教会的领导权不断巩固,而东西方教会的间隙也越来越大 继续阅读“认识罗马大公教会(天主教)”

约翰卫斯理简要生平

马背上的牧师

作为循道宗的开拓者,卫斯理有着自成的神学认知。虽然常被加尔文主义者诟病,但不可否认其带来了灵性的复兴。

又因为他对成圣的理解趋于情感化与经历化,也带来了错误圣灵的洗的认知,成为近代灵恩运动的起源。可能就他本人来说也不愿看到灵恩如今的乱象。

还有他那常常拿来作为传道人婚姻的案例,也成为许多想要走上服侍的人的一个反面见证。

但毋庸置疑的,他是上主拣选之器皿,为了上主之国的拓展与丰富。

因他著作颇丰,为他立传者甚多,本篇仅摘选其人生的重要节点,作为彼此的勉励。

出生与成长

约翰卫斯理的父亲是一位牧师,还是位作家。卫斯理父母一共生育了十九位孩子,卫斯理排行十五,生于1703年6月28日。

母亲从小就教导孩子们背诵主祷文和圣公会的《公祷书》,也对孩子们有较为严格的品行要求。家中也常有家庭聚会,一起的阅读圣言和祈祷。

卫斯理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1709年2月9日,卫斯理家中遭遇大火,家人都逃离火场,只有卫斯理还在家中。六岁的他险些丧命在火场中,真是“火里抽出来的一根柴”。母亲意识到,上主在卫斯理身上一定有着计划。

1714年1月28日,卫斯理入学,至1720年6月24日,他离开学校,期间的学业优秀。毕业后他进入了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学习。

之前的学习已经打下了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基础,他开始大量涉猎作品阅读。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兴趣,包括逻辑学、古典文学、各类诗词(这也为卫斯理后来写出许多诗歌打下坚固的文学功底)。

他也阅读许多中世纪的灵性作品,如肯培多马的《效法基督》,也阅读一些新教作品,如劳威廉的《敬虔与圣洁生活的严肃呼召》。也是因劳威廉的书,他开始向往过圣洁的生活。

一七二五年,约翰·卫斯理被圣公会按立为执事。

大学的追求生活

他在牛津大学的荣誉一个接一个:林肯学院的院士、文学硕士、并且还开始教授希腊文、哲学与逻辑学。

1728年9月22日,卫斯理正是被按立位牧师,但必须常驻学校。因为之前会帮助老家父亲所在的教区,这时的他分身乏术。之后就在学校教习。

在牛津,他被选为了“圣洁会”的领袖。此会乃他的弟弟查理卫斯理和其他二位学生一同建立,追求圣洁的灵性生活。包括乔治怀特腓也是此会成员。

此会成员常常一起阅读圣言、祈祷,并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但在彼时自由派学风兴起,也常常被同学嘲弄。

1732年7月,卫斯理拜访了劳威廉,而劳威廉也极为欣赏卫斯理,成为了他的灵性老师。

那时,会中还有一位叫奥格托普,乃是一位议员。他得到英国政府在美洲的一块地方,来安置一些需要的人。

这时就需要有人去美洲。卫斯理兄弟自告奋勇的去了美洲。

那是1735年。

遇上莫拉维亚的圣徒

在去往美洲的船上,圣洁会的会有严格遵守纪律生活。但他们在船上接触到了一群从德国而来的莫拉维亚信徒(请参看此篇:亲岑多夫简要生平)。他们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心,内心充满喜乐,特别是在船遭受暴风雨,甚至有可能沉没的时候,他们仍然有内心的镇定与平安。

卫斯理极为羡慕他们,因为他内心害怕的不得了。

当到了美洲后,卫斯理受到了莫拉维亚弟兄会的传教士史宾真堡迎接。

他们有一个简短的对话

史宾真堡问约翰·卫斯理说:“神的灵和你的心是否一同见证你是神的儿子?” 约翰·卫斯理听了这个问题,甚感惊愕,这个问题对他是生疏的,他竟不知如何回答。史宾真堡察觉他的惊愕情形,又问他说:“你认识耶稣基督吗?” 约翰·卫斯理稍微迟疑了一下,答说:“我知道他是世界的救主。”接着,史宾真堡又问:“诚然,但是你知道不知道他已经拯救了你?” 约翰·卫斯理又呆住了,他回答说:“我希望他是为救赎我而死的。”史宾真堡最后问:“你知道不知道自己?” 约翰·卫斯理应道:“我知道的。

这也是这个对话让卫斯理对莫拉维亚弟兄会产生向往。

深入接触莫拉维亚

从美洲回到伦敦,1738年2月7日,卫斯理遇到了彼得波勒,莫拉维亚的传教士。

因对莫拉维亚的向往,常常参加莫拉维亚的聚会。

1738年5月24日晚,他又参加了一个莫拉维亚的聚会。时正一位弟兄在阅读马丁路德的《罗马书序言》。这时,约翰卫斯理内心感受到了异样的温暖,他真实的信靠了。卫斯理常常称呼这一次的经历叫做重生的洗(或称作圣灵第一次的恩典)。

这对卫斯理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经历,但他给这个经历留了一个口子,因为他把个人的经历绝对化、神学教义化,并开始在讲台上宣讲,成为后来灵恩运动的实际起源。

1738年6月13日,卫斯理与其他人一行去到德国,会见了亲岑多夫。并在守望村生活了一段时间,他深深受感于这种弟兄相爱的生活。甚至他说:

我愿意在此间快乐地度过一生!

与怀特腓同工

之前我们说到牛津的圣洁会中,有一位叫做怀特腓。也是一位追求圣洁的弟兄,但是他是持加尔文神学立场的。

当卫斯理从德国回到英国,看到英国灵性光景的低落,决心要以从莫拉维亚那边领受的救恩的信息来作为宣讲中心。彼时,正是怀特腓在英国布里托斯开展帐篷会。

怀特腓有意出发去美国,就需要物色接替的人。所以就正式的邀请了卫斯理,起初卫斯理并不愿意,后在会社的弟兄们抽签后,决定要卫斯理前去接受怀特腓的邀请。

在布里托斯八个月,卫斯理传讲了500多篇信息,因为圣公会的建制,其招来了许多的反对,不允许他去教堂讲道。但上主祝福他的工作。

后其用奉献的款项在马市场买一块地,造了一间“新房子”来安置新蒙恩的圣徒。这间新房子,成为实际的循道会的开始。

与莫拉维亚分开

1739年6月11日,约翰卫斯理接到紧急信件,要他尽快调节费达巷的会社中产生的争论,这争论主要是由他弟弟查理卫斯理和其他带领弟兄产生。

后来卫斯理解决了争端,但因为在布里托斯时期,会社的一些圣徒已经寻求德国的亲岑多夫求助,后因为过来调节的莫拉维亚的弟兄的观念与卫斯理的观念有了冲突。

最后在一次1740年7月的聚会中,卫斯理谈及了一些与莫拉维亚之间的看法不同。最后在这次聚会中分开了。

注:历史资料中描绘卫斯理与莫拉维亚的分开,实际还要复杂,本篇只是简要描述。

英伦三岛之工作

卫斯理在英伦的服侍,得来一个雅称“马背上的牧师”。他那时的工作极为繁重,许多的信息都是在马背上准备的。常常奔波于各个地方。

大致的概括如下

  • 1739年11月11日,卫斯理在伦敦分享,8000人聆听。并购得一残留厂房,经过修整后成为循道会的总部。
  • 1742年5月27日,在纽加塞耳宣讲救恩的信息。场面一下子超过了1000人。及至下午,会众增至30000人左右。圣灵极大的工作。后在纽加塞耳建立了循道会的另一个中心。
  • 1743年2月,他回到约克郡。 差不多50年之久,他在布里托斯、纽加塞耳、伦敦三地奔走。后留存一本《日记》作为其自己的记录,是极为宝贵的资料。(此书一部分已经翻译为中文,在中国大陆初版,《约翰卫斯理的日记》

卫斯理在英伦服侍期间,受到了许多势力的反对

  • 圣公会的人因为其使用未按立的人去传道,对他咬牙切齿。
  • 恶霸土豪因为不喜欢其宣讲的悔改和平等的信息,不喜欢他。
  • 政治上被人诬陷是法国叛党成员,招来许多误会。

荣耀与患难同行,喜乐与悲伤同路,这就是服侍之路。

情感踌躇与冲动的结局

第一次情感

在卫斯理因圣洁会而被派去美洲的日子,他对一位叫苏菲赫琪的女子产生好感。时年1736年3月13日。

当一位牧师对一位未婚的少女产生好感,本来也无可厚非。卫斯理生性严谨,他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她。

二人交往不断密切频繁,只是卫斯理思虑太多,一直不敢求婚于苏菲赫琪。这反而引起了苏菲极大的反感和埋怨。结果此女突然决定与另人结婚,结婚日期还定在1737年3月13日。是他们二人相遇一周年的纪念日。

当事件发生,卫斯理作为圣公会的牧师,按照条规拒绝让新婚的苏菲领受圣餐。因为圣公会规定结婚应该在发布结婚公告后,但苏菲结婚是在结婚公告之前。

这事件后又有苏菲家族的介入,卫斯理无法在立足于乔治亚。

卫斯理的性格有一个特征,就是常常因为考虑太多而在重要人生节点上迟疑过度,带来许多的亏损。思虑繁多,是他的一个软肋。

第二次情感

有一位寡妇,叫做葛丽丝莫瑞。他在管理循道会的孤儿大厦上,显出极大的品格和恩赐见证。

卫斯理不是轻易投入情感之人,开始详细的观察葛丽丝。看到其任劳任怨,满心喜乐,把大厦所有的事物代理的仅仅有条,就把她放在心上。

3年之后,卫斯理因劳累国度需要修养,恰好是葛丽丝的照顾让他恢复健康。等他醒来时,看到葛丽丝居然整夜候着他,心中感动不已。

约翰·卫斯理突然冒出一句话说:”如果我结婚的话,我想你就是我最适合的对象。”身为教会的领袖,约翰卫斯理说这句话算不算求婚,何况整句话加上”如果”两个字。考虑到约翰·卫斯理平时谨慎自己的话语,既注意外在的圣洁,又注意内在的圣洁;而在所有循道宗的同工中,他的生活言行都是他们效法的榜样。这时候他已经四十五岁,是考虑婚姻问题的时候了。当时葛丽丝·莫瑞的答复很大方得体,她说:“先生,你高抬了我。”

结果,卫斯理这次真是想和葛丽丝结婚,但是又犯了之前第一次情感关系中的问题,没有坚定肯定的表达自己的渴望。他实在太犹豫不决了。

直到有一天葛丽丝与自己的同工宣布要结婚了。这时后悔来不及了。因为又关系到循道会的同工关系,他觉得自己深深受伤。

第三次冲动

此后,有人为他介绍了一位银行家的遗孀,名叫玛丽花雪莉。这次卫斯理居然一反常态,仓促的向玛丽求婚,未曾与同工商量此事。

当结婚的消息宣布后,他弟弟都被震惊了,因为卫斯理对玛丽的印象并不好。

这婚姻的结局是悲哀的,玛丽是极为拦阻卫斯理的工作。这里不仔细讲了。

但回过头来,这显然是卫斯理的一个冲动之举,带来了几乎一生的伤痛。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玛丽。

最后寄居的日子

循道会后也开始在美国拓展,卫斯理曾经结的果子回到美国后开始建立美洲的循道会。

也经历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循道会对英国循道会的猜忌。最后是以卫斯理删除一些条例作为处理结果。

  • 删除了圣公会的第三十九条,此条要求教会效忠英国王室。
  • 删除条款中的第十五条。

至此,美国的循道会完全脱离了英国的圣公会。

1783年,卫斯理80岁。身体仍然健朗。

1784年,卫斯理发表了《宣告书》,把循道会的治理权柄过渡给一个循道会大会。

1789年,他86岁生日那一天,日记写着:

今年我已经到了八十六岁,现在我才知道自己是衰老了。我的视觉已经减弱,我的眼睛看不见很小的字,除非在强烈的光线底下。我的体力也衰残了,我走起路来要比前几年更加缓慢,对于人名、地名的记忆,都衰退了,常常需要停下来思索一番。

已经是呈老态龙钟之象

1790年,他已经无法再记录日记,需要人照顾。

1791年,88岁的他弥留之际,说:

最美好的是,神与我们同在。

1791年3月2日,卫斯理离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