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岑多夫简要生平

一位向往合一和普世宣教的圣徒

亲岑多夫,也被译为辛生道夫、青岑多夫等,是莫拉维亚弟兄会的创始人。 与一般的创建者不同,他并不想开宗立派。所以在德国的莫拉维亚弟兄会,就会和路德宗去沟通,询问是否可以并入。在英国的莫拉维亚弟兄会,就会和圣公会沟通,询问是否可以并入。 因此,亲岑多夫内心最重的一个负担就是基督徒能够合一,还有一个负担乃是普世的福传。 其也是为数不多的愿意舍下一切去跟随主的贵胄。 本篇会简要记录其为上主使用之一生,亦会记录他生命中的亏缺。也是与我们知晓,虽为上主重用之人,但人不过是人。

出生及幼年

1700年5月26日,亲岑多夫出生于德勒斯登——今德国西北部。为其母的首生子。

他的母亲在其出生后,就祷祈在上主面前说:

但愿满有怜悯的上主管治这孩子的心思意念,使他无可指摘地走在正路上。但愿邪恶的事无法操纵他,使他的脚步因神的话语而坚定。这样,他将一直具有属天的美德,从今生直到永远。

父亲离世

但他刚出生六星期,其父便因肺结核离世。如此,便成了孤儿寡母。母子二人便回到了母亲的娘家。

其母名叫卡洛蒂,本身亦出生贵族,实乃一敬虔妇人,精通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可用原文去阅读圣言。

直至1702年,卡洛蒂的父亲亦因病离世,如此又添了一位寡妇:卡洛蒂的母亲。新旧寡妇母女便搬到了汉勒斯多城堡居住,这城堡是卡洛蒂母亲的。

母亲再嫁

1704年,卡洛蒂再嫁,亲岑多夫时年四岁,被交给了外祖母照顾,住在汉勒斯多城堡。亲岑多夫的外祖母是公认的才女诗人,不仅深谙德文与拉丁文,更是熟悉希腊文与希伯来文,常阅读原文经卷。

并且其时常在家中接待当时的敬虔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包括施本尔和法兰克(此法兰克对办孤儿院的乔治慕勒产生极大影响

施本尔本为亲岑多夫父亲的挚友,也是亲岑多夫婴儿洗礼后的教父(路德宗彼时仍施行婴儿洗礼,也会为孩子预备属灵的父亲,乃称呼为教父,区别于早期教会的“教父”概念

虽然父亲离世,母亲改嫁,在外祖母代养下长大,但亲岑多夫仍平安长大。在一次施本尔访问他的时候,更是按手为其祝福,能够为上主之国献上所有。

六岁蒙恩

六岁那年,教导他三年的家庭教师要离开了。老师临走之时,和亲岑多夫谈起了上主之拯救恩典。老师说:

无论如何,亲岑多夫是属于祂的,而且永远是属于祂。

这话力量巨大,深入亲岑多夫心中,甚至其流泪不止。在那一刻,他心深深已为主所夺,愿意为上主献上所有。

而他的姨妈也时常与他谈道,他便将姨妈当作知心朋友。

我在她面前毫不觉得畏惧,我向她吐露一切的心事,好事、坏事,我都毫不隐瞒地告诉她。我向她这样敞开地、坦率地沟通,使我得益不少,令我永远无法忘怀。

亲岑多夫与他姨妈的敞开交流,也成了后来他开始服侍后与其他人的交流方式。

加倍亲近

1706年,瑞士攻占了德国萨克森地区,就是亲岑多夫所住之地。

瑞士士兵为收刮补给到了亲岑多夫的家,居然看到作为孩子的他跪着在虔诚祈祷。士兵见此情景,默然离去。

在十岁时,他便与上主立下誓约,言:

你是属于我;我也属于你。

所以就灵性经历来说,亲岑多夫在十岁时便已经极为丰富。

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便有人生的三个准则,几乎持守一生:

  1. 对恩主的苦难和美德有至深的感受。
  2. 他坚定不移地把全人毫无保留地奉献。
  3. 他与恩主之间,一直维持着坦率的、敞开的交通。

谦卑的功课

1710年,亲岑多夫去哈勒的预科学校受教育,该校校长正是敬虔派领袖法兰克。

其母卡洛蒂却告知法兰克:亲岑多夫一定要多加管教,其才华出众容易骄傲

这一误会让亲岑多夫在预科学校受尽磨难。法兰克对亲岑多夫的偏见持续三年之久。1713年,法兰克对他的评价可谓到了冰点:

我曾慎重地考虑要把他送回家去,因为我发觉很棘手,很难办,特别是他不肯顺服,他又说谎、虚伪、贪爱虚荣、惹事生非。

法兰克办孤儿院和预科学校都是凭着信心而做,亲岑多夫虽然符合孤儿的条件,但是其本身贵族的身份一直为学校担忧。

学校为了使他谦卑下来,一开始就把他安排在比他程度更低的班级,并要他作卑贱的工作。他每每因着微不足道的过失,受到惩罚。除了体罚之外,教师还当众羞辱他,在他头上挂上假驴耳,罚他这样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

虽是如此,但他的课业却几乎都是优秀。特别是在语言方面的恩赐才华开始显现。他的诗歌恩赐也是在此阶段开始显明,灵感一到,便如水而注,一气呵成。此作诗之恩赐,一生未离开他。

芥菜种团契

在预科学校的时光中,对于亲岑多夫来说,最大的收获便是成立了芥菜中团契。

在学校他一直寻找可以同心祈祷的小孩子,最后觅得五位,连他六位。

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

这个小小团队鼓励队员勇敢的做上主之见证,不要羞耻,不要惧怕。

更是勉励队员突破肤色、民族等狭隘概念,要有普世的福传胸怀(注:可以看到,这时的亲岑多夫已有普世的负担)。

每个团员都会佩戴一枚戒指,上面刻着希腊文:

没有人该为自己活。

起初此团体非常低调,几乎无人知晓。后上主显明,发展为一个国际化的团体。

等到预科学校毕业之时,法兰克对其已是刮目相看:

这位少年人有朝一日会在世界上光芒夺目。

大学的时光

预科学校毕业后,照理是顺理成章的入读哈勒大学。但因为父亲家族希望其去威腾堡大学攻读法律。其也甘心顺服,于1716年入读威腾堡大学。

威腾堡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路德当年就是在威腾堡教堂上钉了一个95条的帖子,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他却一心心系恩主,希望能够攻读神学。但因伯父不同意,就仍然修读法律。

亲岑多夫那时写下心中感想说:

我仍继续不断地思念十字架。我谈话的中心题目总是环绕着十字架;既然十字架的信息是我所喜爱的,我知道我若有一天能担任一位福音的使者,我将是何等的喜乐。所以,一切与十字架无关的事物我总是淡然、冷漠。我虽然在威腾堡大学读法律,但是在假期中我仍花时间读灵性的书籍,我总是抓住机会装备自己。

亲岑多夫为敬虔派出生,威腾堡为路德宗大本营。敬虔派不满于他跑到了威腾堡,但威腾堡则对他充满了怀疑。这是害人的宗派主义,割裂了教会。(注:“宗派主义”与“宗派”是不同的概念,前者为错谬之思想,后者则是教会发展必定会呈现的。怎么区分两者?宗派主义带有狭隘和高傲,宗派则谦卑自身尊重对方次要点领受。

后经他认真研读双方的意见和作品,确认两者拥有共同的根基,只是在一些次要的事上意见不一致。作为亲身经历宗派主义痛苦之人,一个负担深深的被埋植在他的心中:为各宗派的合一而努力

彼时德国的大学都会有游学,亲岑多夫就有机会去碰见不同宗派背景的人。他在荷兰的乌德列支碰到加尔文主义者时,咋时无法接受他们的拣选预定论点,但他也愿意谦卑自身来听取他们的意见;当他在法国巴黎遇到天主教徒,则也愿意与巴黎大主教沟通相关信仰争论。(注:巴黎天主教大主教与亲岑多夫的很多认知都不一致,但都同意基督为信仰的中心)。

合一之事,也是亲岑多夫一生的重中之重。

开放的庄园

1721年,他回到了家乡汉勒斯多城堡。他开始开放庄园用于唱诗、祈祷、分享等聚会。

这期间,有些诗歌从他腹中流出,如《耶稣仍引领》(Jesus Still Lead on),现摘抄两端如下:

一 、耶稣仍引领,直到平安境, 虽然道路,险阻难行, 必定跟随,镇静不惊; 敬求主伸手,引我到父境。 二、倘若路难行,倘若敌人近, 莫让疑惑,忧虑胜我; 莫让信心,指望离我; 仇敌虽多遇,我必往家去。

1722年4月,亲岑多夫向他外祖母买下一座靠近鲁沙地亚高地的古老的庄园伯色杜夫。

婚配的经过

他的婚姻这里还是值得一谈,因为他学习到了逃避私欲的功课。事情乃是这样:

亲岑多夫曾爱上自己的堂妹,并且在得到姑妈的同意后,向堂妹求婚,并得到堂妹同意。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朋友亨利丢路斯伯爵来和他小聚,并吐露出自己恋慕一位女子,就是自己的堂妹。 这让他极为震惊,他认识到自己没有好好为自己的婚姻之事祈求上主之心意。

最后亲岑多夫在明确向堂妹求婚乃自己的私欲之爱后,竭力促成了好友与堂妹的婚姻,更是在他们的订婚仪式中献上祈祷祝福。

他在这件事上学习到一个功课:凡事都要祈求上主之心意

最后他是和伊曼女伯爵结婚,他的妻子成为他非常好的伙伴。(后面我们会说到因为儿子的离世,亲岑多夫和他妻子的婚姻乃是名存实亡的。这是他在婚姻之事上对上主的得罪)。

建立守望村

在亲岑多夫出生前300年左右,英王理查二世于1831年娶了东欧国家波希米亚的安妮公主为皇后。使得两国交流密切,特别是牛津大学和布拉格大学之间。

威克里夫开始将圣经翻译为英文,使得一般的老百姓都可以直接阅读,极大的挑战了当时的罗马教廷。

而后威克里夫的作品被翻译为波西米亚文,由公主带回母国。公主离世后,更是由她的臣仆们将更多的威克里夫的作品带回波西米亚。

布拉格大学的约翰胡斯原是一位神父,后同意威克里夫的思想,因为宣传,被罗马教廷当众烧死在火刑柱上。

由此使得民怨沸腾,揭竿而起反对罗马,包括邻邦莫拉维亚。

有一群人正式宣布脱离罗马教廷,在波希米亚东部的康瓦特村庄,成立了合一弟兄会,拉丁文是Unitas Fratrum ,捷克文是Jednota Bratrska。这就是莫拉维亚弟兄会的起源。

1522年,合一弟兄会还与马丁路德有交通。至1621年,罗马教廷在波西米亚得势,一部分合一弟兄会成员逃至波兰,另外一部分逃至奥地利。

当敬虔运动在德国兴起时,被奥地利罗马教会逼迫的合一弟兄会成员逃至德国,也有从波西米亚和莫拉维亚逃至德国的弟兄会成员。

从此,合一弟兄会总算可以自由的敬拜上主。

后经人介绍,亲岑多夫认识了一位莫拉维亚的带领者。这位带领者名叫克里斯谦大卫。

大卫和亲岑多夫谈及了还有许多莫拉维亚弟兄会成员想在德国找栖息之地。

辛生道夫听了,非常同情弟兄们的遭遇,说他愿意借出庄园给他们使用。但是克里斯谦行动迅速,立即回到摩拉维亚,通知弟兄们好消息,即他们可以移居到辛生道夫的庄园。一七二二年六月十七日,克里斯谦在哈伯小山上砍下第一棵树,建立了守望村。

后亲岑多夫夫妇也来到守望村,为那边的弟兄们祝福。

亲岑多夫如此慷慨接待,还是与其小时候所建立的芥菜种团体的核心理念有关。就像他自己所言:

亲岑多夫述及这件事,说他之所以接待他们,是因为他十五岁时,和几个小孩子,创立了芥菜种团契;他当时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上主,并与他立约,要将好消息传扬到世界各地。

守望村的发展

1723年,亲岑多夫与守望村的另三位成员缔结了四弟兄协约Convenant of the Four Brethren )。

四人开始操练敬虔的生活,并抓住任何机会与人分享好消息,望能领人归信基督。四人也一起在经济上支持守望村的运作。

守望村纷争

后来到守望村的人越来越多,至1727年,达到三百多名。又因为这些人许多有不同的宗派背景(包括路德宗、加尔文宗、浸信会等),他们开始为着一些信仰认知争辩,甚至相互攻击和论断。有心者感到极为痛心,知晓这是仇敌在想方设法的拆毁守望村。

两份协约

后亲岑多夫与守望村的成员缔结协约。

一份协约要他们承担应有的责任,在庄园里不得违法乱纪,这协约是为《庄园约束令》;另一份协约是《以使徒的准则,来规范来自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等地弟兄们言行的协议》。

守望村的成员接受了这两份协约,圣灵也行使了饶恕和医治的工作,使得成员之间彼此更有谦卑。

合一的果子

一七二七年八月十三日星期三,那一天被视为摩拉维亚教会的五旬节,因圣灵降在会众中。

因为剔除了宗派之间的隔阂,成员们愿意同心祈祷在上主面前。

当大家恳切祷告的时候,突然间上主之灵的的确确从天倾倒下来。究竟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一个人能用人的话语说得清楚,当会众离开教堂时,他们分不清身在何处;是在地上,抑或是在天家?亲岑多夫说,在那一刹间临到众人的,使所有在场的信徒都感觉到基督与每一个人紧密地靠在一起。

祷告链的建立

在浇灌发生的同一天,8月13日。以前因为教义问题争论的不可开交的成员,尝到了在基督的爱里合一的滋味。

1727年8月27日,二十四位弟兄和二十四位姐妹立下志愿,要开始从午夜至午夜的每小时的不止歇的祈祷,称为每小时代祷。

此24小时祈祷之链,据说已经持守近百年时间,后又突破祈祷地点之限制,成为了一个全世界区域的祈祷之工。极大的祝福了普世的教会。

也由此,开始了莫拉维亚弟兄会的普世福传工作。

普世的福传

1731年4月31日,亲岑多夫应邀参加丹麦皇帝克里斯谦六世的加冕盛典。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期间,他结识了一位黑奴安东尼乌尔里奇。安东尼乌尔里奇来自西印度群岛的圣多马岛;安东尼乌尔里奇对亲岑多夫说,他多么盼望有人到圣多马岛去挽救失丧的灵魂;他说,许多黑奴渴望有人向他们传扬福音。7月23日,当亲岑多夫在守望村述说安东尼乌尔里奇的故事时,立刻有两位弟兄献身,回应呼召,决意到圣多马岛作差传工作。这两位弟兄,一位是陶匠杜巴,一位是木匠大卫聂克文。他们两人屡经跋涉,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到达圣多马岛。这样,摩拉维亚弟兄们全球性的差传事工,正式开始。

历史学家格拉丁在《波希米亚——莫拉维亚合一教会简史》中写道:

摩拉维亚传教士遭遇了千倍的困难,但没有一样能叫他们退缩不前。不论是坐监、迫害、沉船、瘟疫、生活必需品的匮乏,都不能难倒他们,反而激发他们更加热心、忠诚。这些宣教士具有坚定不移的献身精神,他们宁愿牺牲,也不愿不结果子,空手而回。

亲岑多夫作为宣教工作的总指挥,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他的一些工作准则也被证实为有效的,列举如下(如今,我们也可以参考):

  1. 在异族人中间,要谦卑,不要高高在上。
  2. 要开门见山,直接讲说十字架的救赎。其他可以后补充。
  3. 最终目的乃是整个民族和国家得蒙救赎。

他们的脚踪遍及了西太平洋岛屿、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上主之灵与他们同行,虽然会遭遇抵挡,但好消息终究传开了。

新的守望村

莫拉维亚弟兄会和路德宗一直处于微妙状态,亲岑多夫想让弟兄会归入路德宗建制,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后因为利益问题,路德宗甚至之前的敬虔派都开始反对他。

后因为莫拉维亚的移民问题,亲岑多夫第一次被放逐几个月。

一七三三年二月一日,萨克森的国王弗德立克奥格杜斯二世驾崩,继位的君王为人温和,是位仁君,特准亲岑多夫回到萨克森境内。

最后经历曲折,把总部迁至马利恩邦城堡。该城堡原为一座修道院,刚好可以使用。

新的守望村建立,人数也一下子多了起来。亲岑多夫心中被催促开始做英国的工作。

英国的工作

他去英国有许多理由,列举两点如下:

  1. 讨论摩拉维亚弟兄们在乔治亚的撒万那刚建立一年的居民区的有关事宜。
  2. 咨询如何将在英国的摩拉维亚弟兄会纳入圣公会的建制内。

也就是,实际上他只负责传扬好消息,但最终的牧养工作是希望给已经成熟的教会来承担。

到了英国后,圣公会的主教愿意作为莫拉维亚弟兄会的灵性督导。

这期间还发生了亲岑多夫与约翰卫斯理的小故事。

当卫斯理在船上的危难之中看到莫拉维亚弟兄们的安息,羡慕不已。随后便摆放守望村,心中向往居住。

只是后来因为教义的问题,亲岑多夫与约翰卫斯理也是渐行渐远。(注:教义立场乃一个地方教会的基石,肯定要坚持,若不能合一,便可相互祝福,不可彼此攻击。

磨难的岁月

亲岑多夫也曾与怀特腓有交集,后因为在拣选预定的问题上不同意怀特腓的意见,最终关系也趋于破裂。(注:怀特腓也是乃上主重用之仆

莫拉维亚弟兄会在俄国的工作也遭遇很大的挑战和拦阻。亲岑多夫最后被驱逐出境。

让他最为伤心的是,弟兄会自身趋于分裂。

一七四八年终,摩拉维亚弟兄会内部出现了纷争。守望村的毕萨牧师向辛生道夫投诉,说守望村的负责人,以摩位维亚弟兄会的领袖自居,擅发指令,又挥霍无度,以致整个弟兄运动步骤不一,无法协调。那时候守望合格村的负责人里纳杜斯辛生道夫牧师,正是辛生道夫的儿子。

亲岑多夫这时无法再偏袒儿子,只好把儿子里纳杜斯召唤到伦敦,让儿子在自己身边学习服事。

之后他的儿子便心生愧疚,郁郁寡欢,于1752年死于肺结核。

这让亲岑多夫夫妇遭受极大的打击。

理财的软弱

亲岑多夫是贵族出生,花钱基本属于没概念,导致守望村债务累累。甚至要到被债权人告至坐牢的地步。

怀特腓是上主之仆人,在此时刻,写了一封教会历史上的真性情书信:《对了还是错了?》

书信可以说是严厉的责备了亲岑多夫和整个莫拉维亚弟兄会:

怀特腓严厉地批评了摩拉维亚弟兄们过分地注重个人的主观经历,偏离了圣言的根基。又指出辛生道夫最近在伦敦的车尔希区,购买了豪华巨宅林榭大厦——从那大厦人们可以俯瞰泰晤士河。怀特腓说,辛生道夫背离了往常的朴素作风,丧失了原来持守的勤俭的美德。 怀特腓又指出,这种奢侈的陋习,已经感染了一般的摩拉维亚,他们到处借款,赖债不还,导致有些出乎爱心借出款项给他们的人濒临破产。

这是当面的责备!莫拉维亚弟兄会听了进去,开始处理财务问题。削减许多奢华的建筑和装饰,还清债务。慢慢的度过了一个整体低潮时期,但却满了祝福。

因为这是悔改!

婚姻的亏欠

一年之后,一七五六年六月十九日,辛生道夫的妻子伊曼因操劳过度,不支卧倒,在失去知觉的情况下,她溘然长逝,终年五十六岁。

他的妻子真是一位贤德的妇人,将守望村打理的井井有条。

他的妻子伊曼简直是一位理财专家;数十年来,特别在丈夫被放逐的日子里,伊曼把守望村打理得井井有序。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她懂得开源节流,懂得调度款项。她常为支出四处奔波,她想方设法去应付四面八方的需索。

只是在儿子离世后,也变为沉默寡言,最后就黯然离世。

亲岑多夫得罪上主之处在于,在末了的15年婚姻生活中,他与妻子的婚姻是有名无实的。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正确的态度是:虽有呼召,但不可以呼召为借口要忽略了家庭。摆正次序,尽力而为。其实他应该拉着自己的妻子在身边的。

甚至他还要求妻子如果先于自己离世,要允许其续弦指定的姊妹(这确实已经是突破常人认知)。

如莫拉维亚弟兄会钦定的为亲岑多夫作传之人,约翰温力写道:

合一弟兄会的年长姐妹安娜聂克文,多年来取代了伊曼的女主人地位,成为他的同伴。他是这样的天真和粗心大意,相信伊曼会容忍这种事。一七四一年在他前往美洲之前,他竟迫使伊曼作出一项许诺:即伊曼一旦先他离世,伊曼同意他续弦,同意他娶安娜聂克文为继室。

令人讶异的是,亲岑多夫在原配离世一年后,真的续弦聂克文。

虽然这仍是光明正大之事,但从圣言角度其极为亏欠原配妻子。

相信上主在此事上一定给予他公正的裁决。

息于守望村

从一七五五年至一七六○年,辛生道夫的人生旅程的最末了五年,他落叶归根,在守望村度过晚年。

1760年5月9日,他以微弱的声音向女婿约翰瓦特威尔说:

我儿啊!我快要去见我的主。我已经准备好了,祂若不再使用我,我要到祂那里去,再没有什么妨碍我去寻找 。

在最宁静的时刻,辛生道夫终止了他的呼吸。

他是为主重用之人,虽有欠缺与软弱。他已面见他幼时所信赖之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