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2.12-13 | 亚米念或加尔文?

人类的自由意志乃是被造的奥秘

在中古教会走过的大约一千五百年中,有些许讨论上主主权与自由意志的关系,但的确没有发展出亚米念主义或加尔文主义中关于细化此两者关系和运作的思想(此细化将极大伤害众教会的建造)。为何亚米念和加尔文会这么在乎救恩论中此点的内容?显然与当时的人文处境有关联,也与当时罗马整个的半伯拉纠救恩形态有关。

或许在那个处境中,这是必须关注的问题。不仅罗马关注,连搞自由主义的世俗学者也关注,这些人或许非常注意观察这些改教领袖对此的观点,来为自己的观点背书。

继续阅读“腓2.12-13 | 亚米念或加尔文?”

帖撒罗尼迦后书 2.15 | 认识教会传统的重要性

根据圣经对教会传统平衡的认知

很久没有写原文碎饼系列了,原文还是在坚持细读,只是时间有限,没有很条理的记录。今日记录的这则,因对教会的建造太重要了,遂分享在此。

因在教会历史中,对教会传统的认知常常偏左偏右。有下面几种常见情况

继续阅读“帖撒罗尼迦后书 2.15 | 认识教会传统的重要性”

约翰福音 8.12-8.30 | 关于断词引起的文本多重含义

在处理新约抄本中,断词是其中的一个步骤。

空格引起的译文不同

今天来讨论因为空格而引起的译文不同。为何会有空格的问题?因为在新约的手稿中,都是没有标点和空格的。当人把手稿编辑为我们现在看的到的出版的新约文本,他经历了许多的工序,任何的工序出错,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文本。其中一个工序就是断词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8.12-8.30 | 关于断词引起的文本多重含义”

约翰福音 7.53-8.11 | 稳固的珍珠

珍珠就是那天国的福音,约翰福音行淫的妇人的经文就是那珍珠,是稳固在约翰福音中的珍珠。

此段文本的正典地位

在新约经文校勘领域,此段文本已经被排除到了新约正典之外。在最近的许多英文译本中,要么是用括号标注,要么是用脚注标注。所以实际上,现代译本的译者基本不认为此段文本属于第四福音书。

但笔者要在这里给这段文本正名,他是属于正典的。那为何现在找到的许多早期抄本中没有这段的记录呢?是因为这些早期的抄本都是属于埃及来源,而这些抄本基本共有一个抄本祖先,也就是是从同一个祖先抄本抄录下来的抄本。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7.53-8.11 | 稳固的珍珠”

约翰福音 7.40-52 | 第二次按外表判断

不要按照外表判断别人,也不要按照外表判断自己

在之前的记录中,说起老师教导众人不要按照外表去判断别人,要按照公义去判断别人。这个原则不是老师先给的,而是犹太人所尊重的法律所教导的。在旧约的法律中,充满了不要按外表判断人,要按公义判断人的标准。所以无论是穷人、富人、帅哥、美女、残疾、健康、丑陋、高位、低位等等。都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内在的标准。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7.40-52 | 第二次按外表判断”

约翰福音 7.1-24 | 两群不信的人

耶稣教导说:要按照公义而不是外表去判断人事物。

不信的兄弟们

当大徒弟彼得讲说对老师的认知后,他离开了犹大去了加利利,因为犹太人想要杀老师。加利利是老师的老家,所以就有了文本7.1至7.9的记载。

我们从这段文本中,可以看到从小到达一起长大的老师的兄弟们,对老师的做法也不理解。因为他们认为老师的目的是要让自己的出名(ζητεῖ αὐτὸς ἐν παρρησίᾳ εἶναι),所以他们用命令语气告诉老师说:去犹大吧(Μετάβηθι ἐντεῦθεν καὶ ὕπαγε εἰς τὴν Ἰουδαίαν)。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7.1-24 | 两群不信的人”

约翰福音 6.60-71 | 考验

关于生命的粮的终末话语。耶稣亲口的话语,记载在约翰福音上。

离开的人

这段文本是在来时与找他的人对话之后,之前的对话是发生在迦百农(Καφαρναούμ)。此处跟从的人已经开始有所摇动,他们发现老师并不会常常的发大麦饼。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6.60-71 | 考验”

约翰福音 6.52-59 | 因他活着

住在耶稣里面,耶稣也住在我们里面,这就是永生。

饼就是肉

当老师在(51)说他的肉就是他所赐的饼后(καὶ ὁ ἄρτος δὲ ὃν ἐγὼ δώσω ἡ σάρξ μού),这话引起了纷争(Ἐμάχοντο),因为这话是在太难理解了。

接着老师就又开始说:如果一个人不吃他的肉,不喝他的血,就不会有生命在这个人里面(ἐὰν μὴ φάγητε τὴν σάρκα τοῦ υἱοῦ τοῦ ἀνθρώπου καὶ πίητε αὐτοῦ τὸ αἷμα, οὐκ ἔχετε ζωὴν ἐν ἑαυτοῖς)。这真的是一句有挑战的话,并且老师特别的用了“诚诚实实的告诉你们”(Ἀμὴν ἀμὴν λέγω ὑμῖν),更是将这个话的分量加成。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6.52-59 | 因他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