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浏览并执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 "同意"类别下找到有关所有 cookie 的更多信息。

被归类为 "基本"的 Cookie 保存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网站基本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 来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以及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只有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这些 cookie 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 cookie,但禁用某些 cookie 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总是激活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纳西昂的格里高利简要生平

敏感的诗人,真理的勇士

最近都在整理早期教父的生平,顺便慢慢地去回顾这些曾经上主兴起的勇士的作品,可谓的甘雨滋润。

虽然时代有阻隔,但圣灵里的相通是真实地。这些勇士,有些是靠着上主之恩努力走成圣之路的沙漠修士,有些是在教会面临极大争战时为主兴起的真理勇士,有些则是走内在奥秘路线,渴望与上主相亲相近的书拉密女,不一而足。

也是意识到我们新教背景的圣徒对1550年之前的历史知晓略少,人物几乎完全没有概念,所以慢慢整理这些短短的生平。

要知道,这些是走在前面的人。

此篇所要介绍的,是巴西尔的朋友,纳西昂的格里高利又译:拿先的格里高利、拿先的贵格利、拿先斯的格里高利、拿先斯的贵格利等),区别于巴西尔的兄弟尼撒的格里高利

出生成长

纳西昂的格里高利于公元326年出生于一个主教之家,加帕多加人。其母在出生时便将他归上主为圣,奉献于主。

幼年时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后进入当时有名的学校学习。在凯撒利亚求学时便遇上一生的挚友巴西尔,后又在亚历山大求学,在雅典又与巴西尔相遇重逢。

他与巴西尔的友谊,在他心中的地位用以下的话,可见一般:

那时,不单是我,看到他德行上的严肃及演讲中的成熟与智慧,对我伟大的巴西尔充满敬意,而且,他使得还不认识他的人效法他……我们对知识同样的渴求驱动着我们……我们之间存在这样的竞争:不看谁是第一,而是谁让对方第一。好似我们在两个身躯内共有同一灵魂。

格里高利他也是受到了传统的希罗古典教育,对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哲学了解颇深,这也给他后面在阐述三一论时,受到一些影响。

不过读过他的《神学演讲录》,便可知他是用新柏拉图的语言来作为表达,却想要清理新柏拉图哲学对神学诠释的影响。这是一个很累的活,很重的活,也是一个会引来非议的活。

实属不易!

逃避圣职

格里高利是一位诗人,从某种角度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特征,他想超越世俗价值,因世界的事物深深地受苦。

当格里高利回到家乡,他受洗归于基督,并盼望过隐修的生活,因为独处、哲学、默想令他着迷。

在他的自传《他的一生》中,写道:

对我,好像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使一个人的感官沉静下来,从肉体里挣扎而出,退回到自己以内,除非绝对必要,不再关心世事,与自己并与上主常有交谈,过一种超越可见世界的生活,让自己的灵魂带着神性的形像,长久的纯洁,不与世俗或错误的形像混同;真正做一个完美的上主的形像写照,而且荣上加荣,变为更相像……

他在自传中坦诚接受神父职任时多少带有勉强,因为他知道日后一定会成为主教,要照顾他人,关心信众之事,不能够再过一个隐修的默想生活。

我们从格里高利的自传中,可以深深感受到那种他渴望与上主契合的心。

当然我们的主,那常常行奇事,并挑战人的主,却让如此敏感的灵魂,去学习接受一个治理和牧养的生活。

若是我,也会有深深的哀叹,却又不得不低头同意。

格里高利最终顺服于这样的安排,接受圣职,开始负担其牧养的工作,他愿意上主带他去其不愿意去的地方,犹如曾经那位对彼得最后的告别之言。

公元371年,巴西尔在格里高利未有意愿的情况下,想要按立他为萨默西的主教,这是加帕多加一个战略性的重要城镇。然而,这一次他拒绝了,没有去就职,留下了拿先。

人生高峰

公元379年,格里高利被召往首都君士坦丁堡,担任那里的一个忠于尼西亚大公会议的小团体的领袖,不过到了那边居然发现大多数人是附和亚流主义的。

格里高利发现自己是属于少数,四周犹如豺狼一般围困。如此情境下,他却在一个小教会洋洋洒洒的发表了五篇演讲录(这些作品已经翻译为中文,书名为《神学演讲录》,需要的读者可自行购买),为的是捍卫尼西亚大公会议的正确三一论,并且使之更加容易理解。

可以说,格里高利虽然生性敏感,亦不愿多与人接触,但其仍然有上主真理之战的托付。作为笔者的我,对于一个只想安安静静好好和上主相交,不愿与人多有接触之人,能够深深体会那种心灵争战之巨。

也因为这些演讲,在东方教会,他被冠以“神学家”的名号。要知道在东方教会的传统中,“神学家”的名号并不多见。

因为正如格里高利的思想所示:神学不仅是人的理性思辨,因为这很可能会成为人复杂臆测的结果,却需要有因祈祷和圣善的生活,以及与上主恒心之对话才能生出

他的这段话,可以说是道尽了如今新教背景的教会与圣徒的乱象之根源。

也就是格里高利认为神学实际乃是三一之奥秘在理性中显明。

君士坦丁堡会议(公元381年)

格里高利参加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并且被选为君士坦丁堡主教,担任会议的主席。不过可想而知的是,他遭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几乎到奔溃。

对于如诗人般的格里高利,实在难以承受。

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中,他决定辞职君士坦丁堡主教。

在君士坦丁堡主教座堂,他发表了告别的演说,最后以心碎的语词结束了君士坦丁堡主教生涯:

再会吧,基督所爱的伟大城市……小子们,我恳求你们要保管所受的托付,要纪念我的捆锁。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与你们同在。

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在加帕多加教父们竭力地争辩下,圣灵以其真理之能力,击败了亚流主义思想,使得教会整体仍然在正确地三一论阐述之中。

而我们地格里高利,则回到了拿先。

隐修生活

到了拿先,他花了两年地时间来服侍该地的圣徒,最后决定回到他的出生地阿瑞兹(Arianz),开始专研过苦修的生活,就是他在年少的时候就愿意的。

在这段时期内,他写就了自己的自传《他的一生》,以诗歌重述了他一生之旅。可以说,是背负了十架,受苦的一生,在内心极大的冲突中,顺从了圣灵的带领。

他深知自己是做话语的职事,是圣言的仆役,所以固守自己的使命。他明知自己的软弱,但对上主之爱的经历,总是占了上风,使他有愿意低头阿门的力量。

离世与主同在

公元390年,上主将这位忠心之仆拥入祂的怀抱。

他曾经以真理捍卫祂,他也以挚热之爱用诗歌赞美祂。

如格里高利所言:

愿祢怜悯,祢,是所有事物的永恒。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