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者不应该单独工作

独居翻译?

今天读马丁路德的《桌边谈话录》(The Table Talk of Martin Luther),谈到耶柔米的翻译工作时,他的这句话在我眼前一亮:翻译者不应该单独工作

当谈到翻译工作时,或从不同语言族群彼此认识的角度,或从知识传播的角度,都极为重要。

当巴别塔之后,人类开始出现方言,变乱语言是上主对人类悖逆的一个拦阻方式,而且马上奏效。

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不同族群之间的语言不断细化。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地区,差不多10公里为一个粗略的方言改变线,每过十公里,语言就会有很多细枝末节的变化,虽然听得懂。

而翻译的过程中,很重要的是要找到精准译达的语素。这种精准度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来,而是一定要认知目标语言的文化并尝试目标族群生活才有可能明白。

耶柔米为了翻译武加大译本,一个人住到山洞里,搜罗他在那时可以找到的资料,做圣经的翻译。几乎啥都不干,就翻译圣经。后来武加大就问世了,到现在为止还是罗马的官方版本。

马丁路德说,从个人的角度,耶柔米做的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他老马也差不多自己翻译了德文圣经。

当然马丁路德推测耶柔米还是会有一些人的帮助,马丁路德自己翻译时也会得到一些人的帮助,所以绝对的独立翻译应该是不存在的。

好似马礼逊、马士曼等人翻译中文版本,虽然大体工作都是他们自己完成,但仍然会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他们需要参考前人的资料,询问当时的伙伴等等。

马丁路德谈及译者不应该单独工作的核心原因在于:恰当的准确词汇不会老被一个人想到。更别说在翻译大部头作品时,所耗费的经历、感受的孤独……

更何况在现在这个语言变化极大的时代里,做翻译的人基本是要有敏锐捕捉语言变化的能力,才能够翻译出时代性的作品,特别是一些灵性作品的翻译。

现在做翻译的好处在于计算机辅助技术,一个CAT软件就可以把一个译者以前要做的整理工作做好,并且能够很快的用于翻译工作(计算机索引很快啊)。

但到现在为止,AI还是无法在灵性作品的翻译上给予很到位的帮助,一些机器翻译或AI翻译的灵性作品质量堪忧,包括现在在一些公号上看到的小篇译文。

耶柔米去伯利恒是对的,直接的了解圣地风情,与翻译会有很大的帮助。但他若是长久有一两位伙伴陪伴就更好了。当然听说他师从于当时一位犹太拉比学习希伯来文,虽然他觉得希伯来文真是一点美感都没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