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曼简要生平

印度宣教三人组之一

华人圣徒对于马士曼或许不如对威廉克里熟悉,因后者所做的事可能更大。马士曼虽没有到过中国,但对华人的工作可以说是有促进作用。特别是他与拉沙( 一位出生于澳门的亚美尼亚人 )合作翻译了第一本中文圣经( 马士曼译本与马礼逊译本到底谁先翻译完成我们不做讨论了 )。 马士曼的工作都是在印度,本篇所写的重点也会放在印度。 此篇主要是记录马士曼服侍中的重要节点,因中文资料缺乏,所以也会引用一些英文资料。

出生与成长

马士曼于1768年4月20日出生于英国威尔特郡的威斯伯勒(Westbury Leigh)。

他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军官,为人敬虔热心;他的母亲则是一位恩赐丰富并有深厚灵性经历的女性。虽然家庭很穷,但也是活在上主的眷顾之中。

因家中贫穷,马士曼幼年并未受到许多教育。7岁时,他被送入科格索尔(Coggeshall)管理的乡村学校就读。

喜欢读书

马士曼有个值得人羡慕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在乡村学校中,马士曼遍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据传,他12岁时便读了约100本书,18岁时已经超过500本。

所以,即使没有多高等的教育,从知识层面也仍然丰富。也是后来他能够参与大量文字工作的基础。

15岁节点

15岁时,一位书商提议马士曼父亲,让马士曼去他的书店帮忙。因此马士曼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书籍,虽然工作时间基本没有空闲,却是几个很好的积累机会。

不过后来马士曼跟随父亲一起回了老家,开始做织布的工作。

婚姻

到了1791年,马士曼与汉娜薛普德(Hannah Shepherd)结婚。他妻子可说是义人的后裔,她的外祖父在浸信会做牧师60年之久。

汉娜本身也是德才兼备,是马士曼的得力助手。婚后三年,即1794年,他们搬家到了布里斯托尔,并受洗成为布拉麦德浸信会(Broadmead Baptist Church)的会友。

在布里斯托尔,他还接受了布里斯托尔布罗德米德一所学校校长的职位,并在学校任教五年。在此期间,他还在布里斯托尔浸信会学院学习。最后,在布里斯托尔学院学习时,在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和叙利亚语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们真的可以看到上主对一个器皿的预备,时候是刚刚好的。当马士曼受了语言训练后,了解到威廉克里在印度的工作,于是渴望加入,决定启程前往印度。

印度服侍

1799年5月25日,马士曼和汉娜带着他们的孩子出发前往印度。尽管面临法国海军的威胁,但一家人最终平安到达加尔各答,再前往塞兰波尔定居。

马士曼夫妻、威廉沃德、布伦森、格兰特一起加入威廉克里的队伍。

马士曼对克里疏于照顾四个男孩感到震惊!

他们不懂礼貌、不守纪律,甚至没有受过教育。后来马士曼夫妻和沃德一起带走了这些孩子。威廉克里或许没有对自己的孩子尽责,或许真的是有重负在身他不得已才没教导孩子(因克里的妻子精神有状况,这个精神状况到底是如何引起的,笔者也希望下次写威廉克里的时候仔细说明)。

今天这里谈的是马士曼,他做伙伴真的是没话说,为了让克里一心一意的服侍和应付许多的工作,他们夫妻还有沃德负上了许多代价。值得庆幸的是,后来克里的孩子还都不错。

翻译工作

前文说到马士曼被装备学习许多语言,现在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威廉克里也非常有语言恩赐,他们二人将圣言翻译为许多印度语言(印度是一个多语言国家),也把印度的一些作品翻译为英文。

马士曼也鼓励印度学校采用印度语言教学,而不是使用英文教学。这种宣教士特有的本土化意识好似是自带的,就像内地会在中国一样。这对于印度教会的本土化是非常重要。

马士曼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花了大约15年的时间,翻译了整本的中文圣经,现称呼为《马士曼译本》。他本身就对汉学有极大的兴趣,还编撰了汉语的语法、字体、读音等语言学习资料,也翻译了《论语》、《大学》等中文经典作品给英文世界(之前英文世界也有这些中文作品的英译,只是二翻的作品,所谓二翻作品就是指不是从原文翻译,而是从其他语言的译本翻译的)。

建立学校

“塞兰波尔三人组”(马士曼、威廉克里、威廉沃德)想建立一座“可以指导亚洲人、基督徒和其他年青人学习东方文学和欧洲科学”的学院,名为“塞兰坡学院”。至今该学院仍在运作。

为真道争辩

在印度传好消息,挑战很大。因印度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信仰环境,马士曼也遇上了。

他碰到了一位印度教徒Ram Mohum Roy,此人是一神论者,但是属于印度教背景的泛神论一神论,他抵挡马士曼所传的“耶稣基督是神,是神的儿子”的信息。

为此,他书写了一份《A Defence of the Deity and Atonement of Jesus Christ, in Reply to Ram Mohon Roy of Calcutta》来为三位一体的核心信仰辩驳。

这是值得我们现今学习效法的!

离世

马士曼于 1837 年 12 月 5 日在印度塞兰波尔去世,与他挚爱的同工威廉克里和威廉沃德埋葬在这块石头脚下的同一个墓地。

三人组墓碑

汉娜于 1847 年去世。

克里、马士曼和沃德通力合作,被称为 “塞兰波尔三人组”。

生时,和睦同居,何等的善,何等的美;死时,安息同葬,何等的盼望与情谊!

引用资料

  1. Memorials of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to the Chinese: Giving a List of their Publications and Obituary Notices of the Deceased, Alexander Wylie, 《1867年以前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列传及著作目录》
  2.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shua_Marshman
  3. Missionaries of the World: Joshua Marshman

《马士曼简要生平》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