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浏览并执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 "同意"类别下找到有关所有 cookie 的更多信息。

被归类为 "基本"的 Cookie 保存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网站基本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 来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以及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只有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这些 cookie 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 cookie,但禁用某些 cookie 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总是激活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慕安德烈简要生平

一位灵性经历很深的长老会牧者。

慕安德烈对于华人信徒较为熟悉,特别是藉着聚会处系统的文字工作介绍的一些作品,给华人教会带来了许多祝福。 在历史上,慕安德烈的作品曾经扶持过迈尔,也特别的帮助过宾路易师母。使得二位能够从靠自己服侍的境况中走出,成为上主重用之器皿。 此篇非常简要的将慕安德烈一生写录,望能够给读者带来灵性益处。 本篇将引用慕安德烈传记的一些资料,也会引用慕安德烈的作品

家族与出生

慕安德烈生于1828年5月9日,他们一家三代同名。从家族的信仰传承来说,是属于长老会传统,而且是一支特别敬虔的长老会。

家族一直居住于苏格兰的亚伯丁。祖父英年早逝,在即将离世时仍大声为儿女祷告。上主垂听了他的祈祷,慕安德烈的伯父一生在亚伯丁的一个教堂服侍,而他的父亲老慕安德烈,对荷兰属地南非有负担,就来到了南非。

到了南非后,老慕安德烈被安排到葛莱夫瑞纳这个小镇的教会服侍,他在此牧养教会长达四五十年。

老慕安德烈是常常为教会的复兴祈祷,他的儿女们也耳濡目染。他们时常在书房外听到父亲大声的代祷之声,为着南非,为着苏格兰,为着荷兰,为着世界各地。

慕安德烈的母亲则是一位安静的妇女,常常关上房门与上主交通。每当这种寂静时刻,仆人和孩子都不敢去敲门打扰她的灵交之刻。

所以,慕安德烈生活在敬虔的家庭,他是义人的后裔。全家规规矩矩,在基督里彼此相爱生活。

受训的经过

随着慕安德烈和哥哥约翰的长大,老父亲想为慕安德烈安排更好的教育环境,因为南非小镇的教育环境欠佳。

当慕安德烈10岁时,就和哥哥一起被安排到了苏格兰读书,他们被委托给了一位牧师带到苏格兰的亚伯丁。1838年他和哥哥约翰到了亚伯丁,寄居在伯父家里,历经七年之久。

当时苏格兰的教会正在经历上主之灵复兴的作为,类似如查麦士、马其尼、宾伟廉等重用器皿被兴起。常常会有大的帐篷会,而慕安德烈常常给伯父做转述的工作,他从小在此事上受益甚多,会听会说也会整理,对他以后的讲道与写作有极大的祝福。

若有慕安得烈参加,也照样由他向伯父转述。这些说话的操练对慕安得烈大有帮助,日后从他的讲道和著作明显地反映出来。

兄弟二人在这样的灵性熏陶下,自然倾心向主,有心走上服侍的道路。

慕安德烈常与父亲有书信往来,好似那时慕安德烈就向父亲表明自己有传道的想法,他父亲心中喜乐的回复说:

我要恭贺你拣选传道的事业。我心中高兴,因为主乐意看到你真心诚意地走上祂为你安排的道路。(1844年

1845年,两兄弟完成了学业。为了将来能够在荷兰属地南非服侍,他们得学习荷兰文,所以就去荷兰继续深造。他们在荷兰一起学习三年之久。

荷兰当时的灵性空气已经冷淡和僵化,且许多新派思想已经在荷兰的教会蔓延。老父亲有先见之明,已经修书一封告知两兄弟:

你们既立志以传道为事,哦,让我恳切劝告你们,过一种警醒祈祷的生活,使你们得蒙保守,脱离情绪上的错误,不致偏离行为上的正路。不久你们会听到同学们,甚至教授们,侃侃发表神学上的意见,使你们受惊彷徨。你们领受这些言论要特别小心,不可理睬是某某等名人所主张。要学习作尊贵的庇哩亚人。在可称颂的灵的引导之下,默念你们的圣经和省察自己的心,你们就必被引导进入所有的真理。

果然到了荷兰,他们加入了一个敬虔的团体,常常祈祷交流。因为在聚会时不喝荷兰人常喝的各种酒类,而是用巧克力、咖啡、茶来取代。所以羞辱他们的人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巧克力俱乐部”。

同学们对弟兄们仇恨之深,甚至在教室内亦不与他们并肩而坐,出入也不与他们相偕。

那时的慕安德烈已经在为主之名受辱了。而慕安德烈也正是在这段时间有了得救的确据。

得救的经过

慕安德烈于1845年11月14日去书一封,告知双亲:

我有极大的喜讯通报你们,你们必定欢喜,连天使也都跳跃快乐,你们的儿子现在已经重生了。我难以用文字表达所感觉的。过去在信札和谈话间,我对于这些事总保持一种沉默,迄今我尚不知如何用文字表达。当我回顾神怎样带领我直到今日,我必须承认神所说的“我要引瞎子行不认识的道,领他们走不知道的路”。

信中慕安德烈详细的描述了自己心情的起伏,他说:

我一直以为人得救以前,必须先深深看见自己的罪,这种思想长久以来困扰着我。如今我不能说我对于罪有那种深刻的感觉,如同许多人所表达的。我却能相信而且觉得,我且能这样说,我有把握我这个罪人已经投靠了基督。亲爱的双亲,我还能说什么呢?只求你们与我一同赞美主。……我现在心平气和,虽不能说这是什么特别高兴的时节,却自念已经享受了一种向神真实的信心。

当然慕安德烈对罪肯定会有感性之认知,正如他在信中写道:

实际上我已经开始领略到我的罪孽,隔离了我和我的神,使我感觉一种畏惧,自恨因罪恶的拦阻而祷告不顺畅。

到慕安德烈18岁时,他已然是一位对上主经历很深的人。至20岁时,兄弟二人从荷兰学成,正式被按立为牧师。他们也准备回到南非,开始服侍。

虽然,慕安德烈感叹说:

像我这样不配的人,主为什么将我放在牧师的职位上,让我面对沉重的工作而生力不从心之感?为什么我寻找不到那能胜任的能力呢?

矛盾的侍者

慕安德烈虽然心中满是不配之感,但做事仍然忠心。他的第一个服侍之地为博罗方丁。此地大约有一万五千人,散布在不同的乡镇上,这里实际上充满了野蛮之人。

所以服侍可以预见到有许多艰难,4年后,他去信一封于老父亲,谈及自己的一些灵性经历和认知:

追忆初出茅庐的我,回顾所遭遇的危险,时时处处看出上主在眷顾我。我深深感觉这不是出于我的警醒或忠心。唉,当我初来此地时,我的灵性光景是何等的可怜。是的,直到如今,我还是这样的可怜。

信中还描述了许多他的软弱和失败。但实际上,旁人对他的描述却与他自己的认知有很大的反差:

一个热心的年青传道人,处境艰难,却能谨慎行事,十分称职。

慕安德烈的这段经历,我们是可以做自我对照的,因为人自己对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往往是极为主观的。我们在服侍时,定要跳出那种专注于感受感觉的趋向。

他的负担继续增加,要传扬好消息给维尔河北岸的七千游民,他们在那边漂泊了12年之久。

慕安得烈就决意利用每年六个星期的假期,渡河去向他们传讲福音。这项工作十分艰苦,在雨季到人烟稀少的野地旅行,并无康庄大道可走,只有羊肠小路可循,他时常骑马十至十四小时后,才到达人口荟集之地。出发未久,他就受寒得了先发冷后发热的病,然而他仍勇往直前,迨抵文堡,病体不支,倒下六周,他变得骨瘦如柴。慕安得烈回到博罗方丁后,医生诊断说:“我怕你永远不能再讲道,你只能安心在沙发上度过你的余生。”然而他再度到维尔河北岸探望那里的居民,不畏辛苦地传讲福音,这样一来,他的健康再度恶化,身体衰弱,他的背、胳膊和手都疼痛。

1854年,慕安德烈回到英国养病,这一养养了一年九个月,之后才回到南非。

圣灵的浇灌

1860年,慕安德烈来到了伍赛斯德工作。那时,上主已经在此地兴起了祈祷的工作,常有固定的在山顶的祈祷。

灵风越吹越密,祈祷之人的聚集人数越来越多,灵性空气越来越热烈。

某主日晚上,在一个小厅里聚集了约六十位青年人。四五个相继献诗祷告后,有一个黑女孩,年龄约十五岁,在海斯河一家农田帮工,她在后排站起来,问大家可否也让她选一首诗。得着许可后,她提诗而后恳切地祷告。当她在祷告的时候,众人仿佛听见有一阵遥远的响声自远到近,直到全厅好像都震动了。

慕安德烈尚未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因长老会出生的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合秩序的表现,勒令聚会停止。

但是祈祷仍然在继续:

祷告的声音仍旧不息,没有人听他,大家呼求神来怜悯,来赦免。慕安得烈又设法唱诗,人还是不断地祷告。

此后祈祷聚会每日都举行,渐渐的,人渐渐的不是掐点而止,开始随圣灵之引导持续进行。慕安德烈每当看到不受控的场景发生时,便会要求安静。直到有人提醒他说:

小心你所作的,因为上主之灵在这里工作。我刚从美国来,在那里我见了同样的光景。

而当老父亲看到此祈祷场景时,更是对儿子说:

慕安得烈,我的儿子,我多年渴望这种属灵的光景,主已经给了你。

更深的服侍

当在伍赛斯德复兴工作持续时,慕安德烈开始被慢慢的更新,他对第三位格的认知开始不断丰富起来,圣灵的位格现在对他来说已经不是神学理论,而是生命经验了。

当他还在博罗方丁时,他常常问自己:

现在我确知神藉着基督的血已经称义了我,但是我没有事奉的能力。我的思念,我的话语,我的动作,我的不忠——每件事都使我彷徨迷惘。在我四围的人都以为我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可是我对我的生活是极端地不满。我竭力挣扎,尽力祷告。

当伍塞德斯的灵风吹入慕安德烈的心时,他经历到了神之灵的能力:

在一八六○年,我到伍赛斯德仅仅六个月,神就藉着我所讲的道,倾倒祂的灵在会众身上。尤其是在我巡行乡镇之时,有一种不可言状的祝福临到了我。

由此,慕安德烈第一本荷兰文书籍问世:《住在基督里》。

1862年,慕安德烈34岁,已经具有一定的灵性分量,被推举为南非的荷兰改革宗主席。

1864年,牧养在开普敦的一个教会,使得此教会有一个复兴。

1871年,去到威灵顿乡村的一个小教堂担任牧师,在这里有写成一本《真葡萄树》。

1879年,南非的开普敦和威灵顿一带的教会经历了一次空前的复兴。他不断推进南非各地的工作。

在此期间,慕安德烈也开始了断续的文字服侍。

文字的硕果

这里笔者会列出慕安德烈的一些重要作品,这里列出有中文译本的作品(他一生的著作约有250种,语言涉及荷兰文、英文,有一些是大部头作品,有一些是小书,许多的作品被翻译为其他语言):

  • 《住在基督里》(Abide in Christ)
  • 《基督的灵》 (此书值得细看
  • 《至圣所》(The Holiest of All: An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1894)
  • 《内在生活》
  • 《谦卑》(Humility)
  • 《交通的秘诀》
  • 《宝血的功效》(The Power of the Blood of Christ)
  • 《属天的医治》
  • 《不祷告的罪》
  • 《等候神》
  • 《灵命的呼吸》
  • 《新生命》
  • 《在基督里的祷告学校》
  • 《敬拜的秘诀》

这些作品都值得一看,当然从灵性传承来讲已经偏于奥秘派的属灵传承。但在此,还是推荐。

安然的离世

慕安德烈晚年时分,是世界混乱之刻。世界大战让许多人分崩离析,家破人亡。他外面也是充满忧患,但是灵里却进入极大的平安。

那时他的声音略有变轻,但仍然稳静有力。1916年,他染上了一次流感,虽有恢复,但已经不能复原。

上主已然开始轻轻拔除慕安德烈帐幕的橛子,一日他远眺大海:

海浪飞溅何等美观。今天的海真是丰满,犹如神的大爱,辽阔无边,奔放满溢。见到美丽大海,岂能怀疑神的大爱?

他的盼望与感受仍然在不断加深,直到离世前夕,他还有坚定的口吻告知儿女说:

我的孩子,要信服神,不要疑惑祂。

1917年1月18日,地上的帐幕被拆毁,天上的帐幕多了一位圣徒,名叫慕安德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