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浏览并执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 "同意"类别下找到有关所有 cookie 的更多信息。

被归类为 "基本"的 Cookie 保存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网站基本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 来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以及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只有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这些 cookie 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 cookie,但禁用某些 cookie 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总是激活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叨雷简要生平

一个在人面前都紧张无法讲话的人,如何为主所用

这是一位坚决相信圣言无误的人,是一字一句的无误,而不仅仅所谓信仰意义的无误。 他自己也践行了深入研读圣言的教训,留下许多的作品。特别是一册《Torrey’s New Topical Textbook》暂无中译,此书一直不断再版,暂将书名译为“叨雷新主题课本”,此书主要罗列了许多圣经与神学相关主题,并给出经文引用参考 当然,他更是慕迪的亲密伙伴,是一位常年外出短期宣教的传教士,也是一位兼任牧羊责任的牧羊人,更是写了许多的书。可以知道他肩负的是何等的责任! 叨雷对于华人基督徒,比迈尔要熟悉,比慕迪要陌生。他的一生仍然值得我们去常常回顾与回味。

幼年至年少

叨雷出生于一八五六年一月二十八日,在美国新泽西州侯波肯市。他是清教徒的后代,并且家族显赫。家族中出现过哈佛大学的校长,也有植物学家和教会历史教授。

其父乃一位银行家,但因为投资失败,失去了所有的家产。一八五九年,叨雷随着父母,搬家到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

其母乃是一位虔诚的信徒,更是在叨雷未出生之前,就将叨雷献给了上主。正如宣信的母亲,也如圣经中的哈拿,将未出生的后裔献给上主。(注:如此的奉献是上主喜悦的,但这不代表孩子一定会如何,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需要自己与上主建立关系明白呼召。

叨雷一家,在主日通常是上午在教堂,下午母亲则会带着读圣言或一些于灵性有益处的作品。这是清教徒家庭的敬拜传统。

后父亲又因投资成功,家庭的资产比先前更为丰富。搬到了纽约州的日内瓦居住。

叨雷幼年并不怎么愿意做基督徒,如下所记

有一天,叨雷在阁楼的书堆中,找到一本《第一长老教会的盟约》,说及怎样作基督徒。叨雷有意作基督徒,但当他继续把那本书读下去,里面说到他必须作神所要他作的事情,前往神所要差遣他前往的地方,叨雷也就不愿作基督徒了。他想当律师,故怕神呼召他当传道;还有,他不想放弃现在的生活方式,他愿意享乐,他怕作了基督徒之后,再不能有任何的生活乐趣。

一八七一年,十五岁的叨雷进入了耶鲁大学。家里富有的叨雷在大学里染上了赌博、跳舞、抽烟、喝酒的恶习,感受到生命非常空虚,正如现今许多在大学学子所感受到的。

上主以一个特殊的引领来带领他

有一晚,他梦见他的母亲已去世。梦中她像天使一样向他显现,恳求他出来传扬好消息服侍主。在梦中叨雷答应他母亲他将会作传道,这是叨雷毕生难忘的许诺。

过了一阵子,他感受到人生的极度空虚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一时却找不到刀片。他手指颤抖,跪下来祈祷上主,说

如果祢卸下我心灵的重担,我愿意传扬福音服事祢。

上主听了他的祈祷,真的将内心的安息赐给了他,很快甘甜入睡。

叨雷与慕迪的初遇

在耶鲁毕业后,叨雷进入了耶鲁神学院。但是接下来发生了家庭变故,父母相继离世,带给他许多痛苦。

而且父母也没有留下许多的财产,因为刚好碰上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没有许多的遗产继承,是上主对他的保护,正如他后来所认知的:

庆幸自己没有得到庞大的遗产,他说钱财会使他沉沦。

恰逢慕迪在贝特尔教堂分享好消息,耶鲁大学的许多学生都去听慕迪的信息。叨雷和很多学生都感受到,虽然慕迪未受过高深的教育,但他的信息是带着能力的,这正是学生们所缺乏的。

第二晚,叨雷与一些学生请教慕迪怎么带人信靠主。慕迪勉励了一些圣经的经节,也给了更重要的劝勉:

就这样去做。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实地去做。要知道怎么做就是实际地做。

慕迪更是具有先知性的眼光,对叨雷说:年轻人,你最好出来侍奉主。 慕迪对晚辈的勉励,也成为他一生的激励。

叨雷与慕迪的此次相遇,更是明白了信心在服侍中的重要性,但是他一直不得门路,不知道如何才能有信心。

直到有一天,他读到了圣言的一节说

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叨雷明白了,原来信心是建立在圣言之上。从那时起,叨雷便每日都花许多的时间研读圣经,成为其信心的来源和根据。

初步服侍与训练

一八七八年十一月,叨雷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格列斯尔一间公里会礼拜堂担任牧师。开始了其服侍的生涯。

在读了芬尼的作平后,明白教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祈求复兴。

为了等待复兴的到来,叨雷培训他的会友,教导他们如何领人归信,及如何带领新信徒。在叨雷四年的服事期间,教堂人数增加;叨雷本人也受到锻炼,使他成为神更有用的器皿。

后经过同学建议,叨雷去到德国深造,主修希伯来文与希腊文,师从于那时的 Franz Delitzsch 和 Theodore Zahn(注:Franz Delitzsch 为彼时希伯来文专家,而 Theodore Zahn 则是专注于新约研究领域)。

叨雷在从德国返美后,在选择于成熟的教会牧会和开荒之间,选择了开荒,最后建立了公理会的人民教堂。

在服侍的过程中,慕勒的《信托的生活》(The Life of Trust)给叨雷极大的震撼,他的心喜悦像慕勒一样的信心生活。

所以他放弃了许多的野心,就像传记所记录的

叨雷说,慕勒的书所说的,使他放弃了一切的野心,他唯一的野心就是遵行祂的心意、讨祂的喜悦。他愿意前往祂要他前往的任何地方,他愿意说祂指示他说的任何话语。

他也更放弃了固定的薪水,仰望上主自己活泼的供应,经历信心的训练。

信心的扶持

叨雷从小就因为猩红热的后遗症,一只耳朵基本属于失聪状态,而且耳道常常流脓。有一日他耳道疼痛,突然想起自己常常为别人祈祷病能够得到医治,为何不为自己祈祷呢?

叨雷立刻跪下来,求神医治他的耳疾。结果神垂听他的祷告,耳朵不再流脓,鼓膜也弥合了,听觉也恢复了。叨雷到明尼亚波利斯的一个耳科专家检查,经过了一番详细的检查,该耳科医生查不出他两个耳朵有什么异样,两边耳朵的听觉完全一样。

这是一个医治的神迹,加添了叨雷的信心。当然,叨雷不会走神医大会那种极端,他是领受了上主给他自己的医治。

他更是自己研读圣经,认定圣灵是有位格不仅仅是一个教义层面的认信,更是每个跟随之人有力量的来源。为此他祈求上主之灵能够充满和管理他。

在明尼亚波利斯的亚当街(Adamstreet)一千三百四十八号的书房。

他领受了圣灵的充满经历,这也是他一生传扬的要点和持守之一:圣灵乃是有位格的

主持学院

上文提及了慕迪与叨雷的初遇。慕迪后听闻了叨雷整个传道之事迹,有心请他来主持圣经学院(慕迪圣经学院)。

叨雷与慕迪有相同点,就是都是有能力之人。不同点乃在于叨雷受过更多的圣经训练,他可以读希腊文的新约,希伯来文的旧约,又懂许多的外文。为此,他作为圣经学院的支持者是合宜的。

慕迪所看重的当然不是叨雷外表的学识,而是其内心的火热与渴望遵祂心意而行的心。

工作

我在之前的一篇慕迪生平的介绍中,提及了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期间的福传工作。实际上异象乃是慕迪所见,但大部分的工作安排都是叨雷操作的。

在这六个月之内,叨雷把聚会安排在芝加哥八十间不同的教堂、帐篷、戏院、礼堂、会所等、整个圣经学院的学生被动员起来,到芝加哥各区派发单张,并在聚会场所负责招待等。

叨雷显示了惊人的行政恩赐,这么大的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

祈祷

学院也是注重祈祷的一个学院,特别注重被圣灵充满和管理。

一次在为慕迪布道会祷告期间,虽一开始有许多仇敌的搅扰,但最后圣灵临在于整个祈祷会场,如下所记

到了午夜,祂完全得胜了,闹事者消失了,从半夜祷告到星期六清晨二时,祷告的光景很热切,是一种罕有的神的同在的光景。在两点一刻,他们全都双膝跪着,忽然间,圣灵降临在与会者全体的身上。那时没有一个人能够谈话,没有一个人能够祈祷,没有一个人能够唱诗,几乎寂静无声。每个人所能感觉到的,所能听到的,无法说出来,满有荣光,全体喜乐而啜泣。

普世的服侍

一九○○年一月初,叨雷在星期六晚上教完课之后,有一位史特朗姐妹问叨雷说:“为什么不在每个星期,有一晚专门为全世界的复兴祷告?”叨雷觉得此提议甚好。

于是这样的祈祷会就建立起来了。每星期六,叨雷教完课之后,从晚上九点到十点,一起聚集祈祷。

大约一年后,在一次祈祷聚会中,叨雷心中有负担没有按时停止祈祷聚会,而是继续到凌晨二时左右。突然他开口说出了一连串的国家名字:

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英国、苏格兰、爱尔兰

叨雷被主之灵感动,祈求差派他前去这些地方传扬福音。下面笔者愿意带着读者简单的掠过叨雷的圣灵引导之行。

日本

一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叨雷前往的第一个国家是日本,他一口气跑遍了仙台、横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山口,和长崎。

在五千位代祷的勇士的扶持下,结出了许多福音之果。

中国

一九○二年二月、叨雷到达中国,在中国足足住了一个月。前后到过上海、杭州、苏州、福州,和广州。

也有许多福音之果留存。

澳大利亚

一九○二年四月,叨雷在澳大利亚的行程。在澳洲,他会合了领诗的查理士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从小就有音乐的恩赐,并且在叨雷的学院学习。

在澳洲的第一站是墨尔本,这次工作显出了同心合意的重要。此次的工作有美国的五千人和澳洲的二千一百个家庭的代祷扶持。

叨雷到过澳大利亚的几个市镇,包括悉尼、巴拉特、华纳布尔、玛里波罗、本笛哥等(注:某些地名不同于如今的译名

澳洲的工作蛮有果效。

印度

从澳大利亚,叨雷前往印度布道,他在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现称呼为:金奈)、可伦坡等地都有聚会,许多印度教徒听了叨雷的讲道后,归向了基督。

他更是对在印度的传教士有勉励,虽然传教士听过这样的信息无数次,但圣灵还是膏抹了叨雷的信息,生发了勉励的果效。

英国

一九○三年一月,叨雷抵达伦敦。迈尔主持了对叨雷的欢迎聚会。

英伦三岛布满了叨雷的脚踪,从苏格兰的爱丁堡,到爱尔兰的贝尔发斯特。圣灵的工作也随之而行。

回到美国

一九○三年七月,叨雷和亚历山大回到美国的芝加哥。他此行有一个很深的感触

你们这里有人认为,我们需要一本新的圣经,一本参照我们的经验,予以删订整理的新圣经。你们有人认为,这样一本新款的圣经,会好过这本古老的圣经。这十八个月的传扬福音,有三万男女被基督得着,证明这本圣经,这本古老的圣经,正是世界所需要的,正是二十世纪所需要的,正是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所需要的,正是欧洲和美洲的需要的,也正是今天芝加哥所需要的。

注:因彼时自由派神学思潮兴起,人想以理性认知在修剪圣经合乎理性。叨雷明确反对之。

更多的地方

叨雷此行显明上主同行,上主亦将他显明于世界。如此,叨雷还去过许多地方。

  • 第二次英国之行,许多的灵魂归入大牧人的帐下
  • 一九○六年一月开始,直至一九一一年,叨雷先后在加拿大的多伦多、美国的费城、亚特兰大、加拿大的渥太华、美国的纳什维尔、奥马哈、克利夫兰、水牛城、加拿大的蒙特里尔、美国的芝加哥、底特律、洛杉矶举行聚会。许多人被叨雷带领归向了基督。

另外二次中国之行

这里更要记此一笔,因为离我们是何等的近。湖南圣经学院原为芝加哥圣经学院的中国分院。叨雷于一九一九年访问湖南。

这是他第二次到中国,带着对中国的爱。

一九二一年,叨雷第三度访问中国。这次他严厉的责备了那些没有上主呼召而来中国的传教士,他责备这些人没有该有的见证,又没有该有的负担,待在美国更好。

应该让那些深爱中国人灵魂的人来中国。

不配之人

叨雷会说起自己,因为他是一个胆小之人,在许多人面前更是不知道怎么说话。

我在学校里最感苦恼的事,就是在教师面前背诵功课。教师一定睛看我,我就慌张到背不出来。想起这一切,我怎么可能在今天布道呢?我在耶鲁大学作学生时,有一次放假回家,家里有客人来访。客人走了之后我母亲责怪我,为何不和客人说几句话。我答说,我已说了。我母亲说,你嘴唇动一动都没有,怎么说你有说话呢?其实我是想说话,但话到喉间,害羞到说不出来了。

即是成了一个常上讲台的人,他仍然会感受到许多的压力

我出来服事主头几年,一天讲道三次,实在是一件苦事,我一面讲道,一面手捻衣扣,直到讲完道为止。

但最后被更新为一个管道,能够畅通无阻的流过活水的管道,这并不是他自己能,乃是宝贝放在瓦器里。

我今天作这个见证,就是告诉大家,有一天我蒙了恩典,那肉眼看不见的圣灵,站在我这边,负责一切我所作的。我让上主之灵工作,使用我这器皿。我成了喜乐的人,再也不怕羞了。

这是应了圣言之语说: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 上主的恩才成的

留存的作品

叨雷一生有许多的作品留世,除了文首所提及的那册,列举一些

  • 如何为基督工作(How to Work for Christ)
  • 圣经教导些什么(What the Bible Teaches)
  • 如何祷告(How to Pray);
  • 如何领人归向基督(How to Bring Men to Christ)
  • 圣经的神圣根源(The Divine Origin of the Bible)
  • 神为什么使用慕迪(Why God Used D.L.Moody)

以上只是他的一部分作品,读者可自行网络搜索和查阅

离世的见证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十一日,叨雷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次布道会。

接着,他的喉咙开始失声,甚至连吞咽食物都很困难。那时他只能靠饮料和流质食物来维持生命。

在最后一个主日下午,叨雷一家人聚集在曼彻斯特,一起驱车到落日墩。在看完大自然的迷人景色之后,叨雷带领一家人祷告,作最后的祝福。他要求家人把他葬在那里。

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叨雷平静地、没有病痛地回到了天家。在他的墓碑上留下了简短的、感人的经文: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