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浏览并执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 "同意"类别下找到有关所有 cookie 的更多信息。

被归类为 "基本"的 Cookie 保存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网站基本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 来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以及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只有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这些 cookie 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 cookie,但禁用某些 cookie 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总是激活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富能仁生平简介

从1909到1938年,52岁的富能仁在中国离世。30年的时间,富能仁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中国云南西部山区的傈僳族。实在感叹上帝爱的伟大,竟然可以感动无数的优秀杰出宣教士,来到这贫穷落后的地方,甚至把一辈子的生命都奉献在这片荒凉落后的土地上。

出生与成就

1886年,富能仁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富裕家庭,是皇家兽医外科学院院长,母亲是莫拉维亚名门之后,都是循道会的虔诚信徒。

富能仁擅长数学与音乐。他就读于伦敦皇家学院的工程系。1906年,20岁的富能仁举办了第一次钢琴演奏会。

加入内地会

富能仁大学毕业后,曾经3次申请加入中国内地会,前2次都因为他患有耳炎而被拒绝。在他的耳炎治愈之后,第三次申请,终于获得批准。这一年,富能仁21岁。

到达腾冲
1909年春,富能仁辗转好几个月,终于到了目的地,中国云南腾冲的一个小镇。他每天学习中文,尝试着用并不熟练的中文与居民交流,并且尽快适应云南的风土人情以更好的传福音。他在周边地区不停分享福音。很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傈僳族人。

传扬福音
富能仁来到傈僳族中间开始传扬福音,不久工作就有了起色,有一些家庭开始归向上帝。但是好景不长,属灵的争战非常激烈。傈僳族原本就是一个崇拜魔鬼的地方,家家户户都放着祭坛,所以整个傈僳族的山林都是盘居着撒旦的权势,要想改变这样的一群人,难度可想而知。当陆陆续续有一些家庭开始接受基督之后,魔鬼就开始疯狂的攻击那些家庭。结果所有的人都开始放弃这份信仰,又回头供奉鬼神。将近6年的努力,富能仁发现,他那么多的努力结果都是徒劳,如今一切都化为乌有,傈僳族百姓仍然是去祭拜他们的假神与偶像,宣教工作似乎没有任何的果效。

灵性低潮
富能仁感觉整个人都快要崩溃了。于是他也陷入了对上帝的叛逆与怀疑之中。

这个阶段,富能仁经历了非常大的属灵的争战,魔鬼天天把这种灰心软弱沮丧的意念放在他的心中,想要让他放弃这个宣教的工作,有一段时间,一直有一个声音会跟他说:

你的祷告兑现了吗?根本没有人会听你的信息,原来相信的几个人现在都回头了难道不是吗?不信我们走着瞧没有用的,你根本不该留在这里,更不应该揽上这个傻差事,你来中国五年了,没有做出任何可以展示的成绩,难道不是吗?你自认为被上帝呼召,做一个宣教士做梦罢了,我看你最好走掉算了回家去吧,痛痛快快地承认这只不过是一个可怕的错误吧。

富能仁最软弱的时候,他甚至有想过从悬崖上跳下去死了算了。

不知道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在怀疑和绝望的深渊里挣扎。富能仁发现这场战争不只要面对山里的偶像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软弱,正是这样的艰难,把富能仁带到了祷告当中,为自己争战,为山里的百姓争战,富能仁开始成为一个祷告的人,一跪下就是几个小时,一跪下就是到深夜。在祷告中,他胜过了自己的软弱沮丧,在祷告中,主释放了他,在祷告中他明白了神的旨意。与此同时在他的家乡也开始组建了祷告团队,是祷告让他胜过了魔鬼的控告,是祷告让他胜过了内心的软弱,是祷告让他走出了怀疑和绝望,之后几年富能仁用了许多的时间在内室中争战祷告寻求上帝。就如他自己所说

过去我以为第一是祷告,第二是教导,现在我觉得第一是祷告,第二是祷告,第三还是祷告,第四是教导。他又说坚实而久远的宣教工作,是由我们的双膝,所成就的。

除了传福音的艰难,还有生活的艰难,真是受尽折磨吃尽苦头。每天穿梭在大山里,等待着他的不是美味的食物,不是舒适的大床。他过着和山里人一样的生活,所经历之艰险超过常人之想象。山峦丛林中之瘴气,野兽虫蛇蚊蝇之攻击,令人望而却步。他常常居无定所,忍饥挨饿,且饱受疾病折磨,伤寒、疟疾、肠胃病和疫病等,他都患过,多次几乎丧命。由于他经常来往奔波于崇山峻岭之中,衣着褴褛,看上去就像一个“洋叫花子”。他住在傈僳族人的茅草屋,没有一张像样的床,没有一个像样的房间,到处充满了老鼠,下雨天的时候,房子也是会漏的一塌糊涂,常常都会满身湿透,人们根本就不会知道他是一个卓有成就的青年。

大概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富能仁一直等候在上帝的面前,在祷告中越越来越明白上帝的旨意,他相信等到神的时间到了,一定会有大的复兴会临到这些地方。

复兴来临

8年后复兴终于来到了,有一天有一户人家来找他要信主,这边刚做完决志祷告,又有一户人要信主,接下来几天福音的火开始点燃起来,他们来到大锅村有15户人家愿意信主,50多为年轻人围着富能仁,又到柏树岗村又有15户人家愿意信主,毁掉了一切的祭坛,来到乌龟村又有24户家庭愿意成为基督徒,似乎一切全都准备好了,就等富能仁的来到。又来到彩色山,发现有49户家庭要归向神。

就在那几个月,福音的浪潮席卷傈僳族,129户人家脱离异教膜拜,约有600人信主。从此,傈僳族教会渐渐形成并成熟。而在之后更长的时间里,富能仁继续在傈僳族地区传福音,牧养教会。

教会建立与牧养

1920年到1925年,富能仁在同工帮助下,发明了一套傈僳文字,首先用它编写了教义问答、翻译《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以及傈僳历史与语言手册,最后在1936年,完成了全部新约的翻译。

富能仁1931年的报告也告诉我们,内地会在云南最初的25年中,只有19人受洗,而到1931年时,受洗基督徒人数已达到8,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

富能仁向来主张傈僳族教会要自立,在他多年努力之下,到1933年时已大有成效。是年秋,他如此回顾说:”经过12年在傈僳人中宣教,他们已建立教会,支持自己的传道人,完全自养自立自传,宣教士只是当顾问而已。

婚姻与安息

因为宣教工作一直无心考虑自己的婚姻。很多人也为她的婚姻而担忧,觉得富能仁应该有她自己的婚姻了,应该有人照顾她。但是这个宣教的勇士一直到42岁,才开始考虑自己的婚姻,42岁那一年神给她预备了一位妻子,小他很多岁。他的妻子23岁,然后就结婚了,他们有了三个孩子,但可惜的是,52岁那一年因为脑部的疟疾,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妻子非常的忧伤。

1938年12月30日,富师母带着八岁的长女和五岁次女,伤心地离开保山转往缅甸,在那里又产下遗腹幼女;其后乘船送长女到山东烟台读书。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后,侵华日军把欧美宣教士全部关进山东潍坊集中营去,富师母一家亦在其中。直到二战结束后,她们才获释放,于1945年10月19日离开中国。

富能仁被安葬在山上松林间, 墓碑上用傈僳文、汉文和英文刻着:“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 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11:25-26)

《富能仁生平简介》有3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