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浏览并执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 "同意"类别下找到有关所有 cookie 的更多信息。

被归类为 "基本"的 Cookie 保存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网站基本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 来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以及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只有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这些 cookie 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 cookie,但禁用某些 cookie 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总是激活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约翰牛顿简要生平

《奇异恩典》圣诗的作者,戏剧性的一生简要摘录

他,曾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人。但却因为遇见了生命中至宝,人生 180 度翻转,并留下了一曲广为传唱的圣诗《奇异恩典》。

他就是约翰牛顿,今天我们来短暂的掠过他的一生,以彼此激励。

早年生活

约翰•牛顿(John Newton)于一七二五年七月二十四日,生于英国伦敦的瓦平(Wapping)。瓦平在驰名的伦敦塔(Londo Tower)附近,在当年是一个海员出没的村落。

他的父亲是一位船长,虽然从小受教于耶稣会的学校,但是他是一名挂名的基督徒,实际的生活是缺乏该有的样子的。他的母亲是一位独立教会的成员,生活较为敬虔。一家人的邻居是著名圣诗作者以撒华滋的好友。

其母常常教导幼时的牛顿唱以撒华滋的诗歌,他几乎可以首首背诵,相信这些诗歌在其幼年的心灵中还是撒下一些敬虔的种子的。这也与他日后成为圣诗作者有分不开的关系。

其母常常向上祈祷,希望牛顿能够长大了做一位牧师,成为一个服务在上那位的人。

父亲对牛顿的教导带有许多的暴戾和情绪,所以其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好。牛顿的母亲因一次感染了肺结核而离世,那时他七岁。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生活在暴戾的父亲和慈爱母亲的家庭氛围中的七岁孩子,妈妈的离世对他带来的是什么。

当父亲出海回家听闻妻子依然离世,就接回寄养在邻居家中的牛顿,很快了娶了继室。继母偏爱亲生的孩子。在其11岁时,他进入了一所私立学校读书。

偏偏造化弄人,这间学校的校长也是如他父亲一般的暴躁之人,常常用鞭子来做随心所欲的管教。牛顿失去母亲,也无父爱,学校亦无可蔼可亲的老师,就产生了反叛之心。还好在学校的第二年,有位年轻的教员让他对拉丁文、数学产生兴趣,并获得不错的成绩。这对他以后成为船员有很大的帮助。

牛顿的幼年其实还是算作悲催的,缺乏基础的家庭滋养。但上主对他还是蛮有顾念,曾经多次救他脱离凶险之境。每当脱离凶险,牛顿心灵总是会被震撼一次,但是因缺乏引导和持续性的关注,他就又回到了随波逐流、野性、乖戾的状态里。

一生的爱人

牛顿的母亲在病重在卡特勒夫人的家里时,她俩有一个愿望,就是撮合牛顿和卡特勒夫人大女儿玛丽的婚姻。但因为牛顿父亲续弦后,两家的关系也疏远了。但牛顿母亲的托付一直在卡特勒夫人的心中。

后牛顿初次造访卡特勒一家,便对十四岁的玛丽一见钟情。这份对女子的迷恋,伴随着牛顿的一生,也成为某种推进他的力量。后面我们会知道,他们还是完婚的。

成为海员的浪子生活

牛顿邂逅玛丽后,根本就不想出海干活,所以就刻意躲过了许多他父亲安排的机会,但最后还是上了一艘商船。在腐化堕落的船员的影响下,他也很快的同流合污了,他母亲幼时对他的教诲已经完全无影无踪。他走上了一条对抗、叛逆的路。

期间,他做了一个神奇的梦:

他梦见轮船在夜间停泊在威尼斯港口,正轮到他值班,他独自一人在甲板上来回漫步。突然有一个陌生人来到他跟前,手指上戴着一只戒指,戒指上镶上一颗宝石,在月光下闪烁发光。陌生人对他说,小心地保管这只戒指,你就会成功和喜乐。假若你遗失这戒指,或者你丢弃这戒指,你将会十分悲惨和愁苦。约翰•牛顿遂即戴上戒指,并表示谢意。陌生人蓦然消失,约翰•牛顿继续在甲板上巡逻,深信自己能长期持有这戒指,好把未来的幸福和喜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想不到,又有第二个陌生人出现,此人长相邪恶,面目可憎;第二个陌生人对那戒指意见多多。当约翰•牛顿述及戒指具有神奇的力量时,第二个陌生者讪笑说,这是不可能的事,然后他用各种逻辑去支持他的判断,并催促约翰•牛顿把戒指扔掉。

在梦中,约翰•牛顿和第二个陌生者争论,直至那人采用各式各样的嘲笑和讽刺,引起约翰•牛顿生疑。他既心存怀疑,就感到羞耻。约翰•牛顿于是不再相信第一个陌生人所说的,竟把戒指扔进海中。转眼之间,在威尼斯的远处,阿尔卑斯山(Alps)一带,冒出大火,仿佛地狱的炼火在焚烧。这时他深感懊悔,上主对他的怜悯,都由这只戒指来象征,由于他的无知,他竟被神遗弃了。在梦中,正当约翰•牛顿忏悔的时候,第一次向他显现的人又来到他跟前,诘问他陷入痛苦和绝望的原因。约翰•牛顿据实以告,供认是他断送了自己的前途,根本不值得原谅和宽恕。第一位显现者责备他的轻率,但宽恕了他,并潜入海中,捞出那只戒指。当那只戒指被带上甲板上,环山的炼火迅即熄灭,那试探者也悄然失去踪影。约翰•牛顿要求取回这只戒指;但那恩人说,假若由你保管这戒指,你会再度遗失它;当你确实需要它时,我将为你带回来。

此梦之后的几个星期,他活在恐惧战惊之中,谨言慎行。但当他回到英国后,已经又全然忘记了此梦的提醒,回到了沉沦的生活中。

成为副官的戾气

当英法交恶时期,牛顿被强制性的征募入海军。父亲希望舰长恢复牛顿的自由身,但是那时正是缺兵的时候,舰长不敢徇私,但还是安排了他做副官。

从此他自高自大,全然藐视以前与自己同等的船员,并且被一位无神论者带偏,那时他对上主已然是毫无信心。离开了祂。

后因一些事务又被贬为普通船员,原来被他鄙视的水手们都不愿一他为伍,他非常孤单。后又非常奇妙的作为交换船员,被交换到了一首商船上。

不如黑奴的处境

新上的商船的船长与牛顿父亲关系不错,所以新船长对牛顿非常的友善,但牛顿一点不尊重船长,还羞辱船长,并且带坏此船的船员。后船长离世,原大副接任船长,新船长本来就看不惯牛顿在船上的作为,牛顿也害怕新船长将他遣返到军舰服役,就想抓住机会逃走。

正巧一位英国商人叫做克劳,在此船有股份,牛顿向他求职,尽然成功,就做了克劳的助手。此克劳原来乃酋长的女婿,而克劳的妻子是十分恶待牛顿,让他住到草棚,发烧时水的没有喝,连黑奴都鄙视他。他曾经到田间用植物的球茎充饥,真是可怜如圣书中的浪子一般。

当克劳回来时,牛顿诉苦,但克劳并不相信,反而相信妻子的辩驳,从此克劳也特别的提防牛顿。每当克劳离开船办事时,都会吩咐一个黑奴给牛顿的足踝戴枷锁,并给他一天一品脱的饭作为食粮,真是悲惨至极。

这种悲惨的日子让他真是绝望,后希望他父亲帮忙能够离开克劳,但无果。后牛顿抓住了一个机会离开克劳,又在另外一首船上工作。

灰狗号是他的幸运之船

牛顿后遇到了灰狗号商船,船长已收到牛顿父亲所托,要寻找牛顿。如今就让他给找到了。牛顿缺丝毫没有去见父亲的兴趣,船长用计骗了牛顿上了灰狗号,却没想到这是犹如喇合隐藏摊子一般的拯救。

灰狗号并不贩卖黑奴,都是收集贵重的物品贩卖。但牛顿在船上无所事事,也亵渎上主,灰狗号受到了他的玷污。船长责备牛顿,牛顿否定和嘲笑圣书,并在基督徒水手中散步谬论,企图动摇他们的信心。

后牛顿在灰狗号上读到了《效法基督》中的许多提醒他的段落,但是仍然是无礼的嘲笑和拒绝。有时此书中的一些话会让他有良心的不安,但是他拒绝悔改和归回。

某一日半夜,灰狗号落入了巨浪和狂风中,船长认为就是因为牛顿不敬畏的缘故招致了这些惩罚,那次的经历可谓是上主松土的工作,祂让牛顿想起曾经幼时母亲的教导的许多经文,使他从恶意的抵挡和中伤,走到了寻求的路上。

那时船在海上飘着,吃喝的食物不多,可能大家都会死在船上。牛顿有读了一册讲章,第四福音书的1章20节在他心中活了起来,因此得了信心,得了新的喜乐的生命。

最后因着牛顿的悔改,船上的食物和水几乎用尽之时,到了爱尔兰。

迎娶玛丽和贩卖黑奴

到了爱尔兰,牛顿开始去当地的教堂参加聚会,真实的有了基督徒的生活。也经过了一些波折,如愿以偿的与玛丽结婚。

但不得不说,男子的情欲时如此之强烈,牛顿那时虽已得了新的生命,但仍然被情欲所剩,在等候玛丽的求婚回复时,他仍然出海工作,也有几次与不正经的女子在港口开房,每次都是懊悔不以。

总算一次,上主亲自的管教了他,他情欲来袭又想着去找女子开房,结果自己热病高烧,根本没力气去想情欲之事。他被提醒自己的生活又回到了以前,这是有名无实的基督徒的生活,这次他彻底的悔改,祂也给他能力能够胜过自己的情欲。从此读圣书与祈祷这两件事就伴随了他的余生每一天。

结婚后,因为购买彩票,他签了债。为了还债干起了贩卖黑奴的买卖,良心常常被责备,因为目睹了黑奴们悲惨的生活经历,他厌恶了这样的赚钱方式。

脱离贩卖黑奴

牛顿祈求上苍能够帮他离开这龌蹉的行当,结果又一次快要出海时,他从椅子上掉下不省人事,救活之后医生诊断再也无法出航了。

这真是坏事变好事,他无需要再去做贩卖黑奴的勾当了。上主也为他准备了一份潮汐观察员的工作。

与怀特腓的一生友谊

恰逢怀特腓从美回英,牛顿手持介绍信骑马去造访了怀特腓。这五分钟的会晤带来了二人牢不可破的一生友谊。

在那些日子,牛顿常常早期去赶怀特腓的聚会。他自己用话说:

及至我来亲眼见了,才知道人所告诉我的,还不到一半。

后牛顿也多次有机会参加怀特腓的聚会,对他的灵性生命有极大的帮助,这是他自己的见证。

全心参与服侍

牛顿觉得他有去教会全职服侍的呼召,在自己长久的祈祷寻求中,妻子的印证中,他决定去回应这份召叫。但是事与愿违,英国国教拒绝了他的申请,原因是他没有大学文凭。

卫斯理还为牛顿抱不平,在日记中如此记着

我和约翰•牛顿有很好的交谈,他的情况非常特殊,英国的国教要求神职人员必须有学问,必须受过大学教育。但是许多持有大学文凭的人,程度不够,竟被按立为牧师;而像约翰•牛顿这样有学问,在行为上无可指责的人,却被摒除在门外,这简直是一场闹剧。一个教会的主教怎么会堕落到一个程度,必须以大学文凭,作为拒绝别人事奉上主的借口。

后来牛顿开始在家里面有了小小的相聚,最后由人推荐做了偏远小市镇奥尔尼的牧师。他心里非常感激上主的抬举。他说:

没有人像我这样的不配。因为我长期以来都在顶撞和亵渎。考虑到我已往所过着的是放荡的、淫佚的生活,我得以蒙受这么大的恩典,实在是我所不配得的。

一篇真实的记述

牛顿后书写一本《一篇真实的记述》,记录的是他整个的悔改过程,没想到此书居然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鼓舞了许多的人。

诗歌

牛顿从小就浸染在华滋的诗歌中,这好似他心灵中的种子一般,他一生也写录了许多的诗歌,最为著名的就是《奇异恩典》。这首诗是约翰牛顿读到历代志上十七章十六至十七节,有感所写。

其他较为著名的诗歌有《主,祢得胜》,《祢所述及的千般荣耀》,《我将心灵准备好》等,都在全世界广为传唱,帮助了世界上许多的人。

离世

一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约翰牛顿归回天家。在奥尔尼教堂的墓碑上,镌刻着约翰牛顿生前为自己写好的墓铭:

约翰牛顿牧师,从前是个罪大恶极悖逆的人,曾在非洲充当奴隶的仆役,却因者救主丰盛的恩典,得蒙保守、挽回和赦免,并被指派去传扬好消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