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谈的是基督徒采用心理学概念解释灵性经历的界限问题
除了圣像这最后一节,我已经读完了《在地若天》这书。想聊聊作者使用许多心理学概念解释灵性经历和现象的进路是否合宜,若是部分采用则界限应该在哪里。以耶稣祷文为例。
据笔者自己的认知,至少从东方教会保守派的角度,耶稣祷文应该是整体东方众教会的核心灵性操练,且以希腊的阿托斯山为可见的灵性中心。
在查阅许多资料,特别是东方教会人员自己的表达看,操练耶稣祷文需要有东方教会某些共有的神学立场,也需要有师父教导和带领才能操练,因为十分容易入魔,且无法分辨在操作过程中的许多现象是否出于上帝。
本书作者温伟耀博士,他也明言希望将耶稣祷文的内涵引入到现代世界,所以书中的这一节就会涉及两个内容:他对耶稣祷文的核心内涵理解和如何将这内涵引入现代世界。
一、操练耶稣祷文时的意识状态
耶稣祷文的操练是对 “不住祷告” 这个命令的实践方式之一,因为一个人要进入连睡觉都在祈祷的状态想想都不现实。但既然圣经有这样的命令,肯定就有实现的路径。
从 《朝圣者之旅》 的描述和 《慕善集》 的记录来看,耶稣祷文在东方教会成为明显的传统应该要从公元五世纪开始,到公元十一世纪成为核心灵修操练方式,在 《维护神圣静修者三论集》 中确认地位。
不过,温伟耀博士开始便讨论意识(consciousness)与潜意识(Subconscious)的问题,且明确表达耶稣祷文的现代心理学解释就是从不断念诵祷文使得祷文从意识操作成为潜意识的操作。他认为:不断的重复念诵,植入祷告者的潜意识(Subconscious)层面,让他在潜意识(Subconscious)状态中保持祷告的状态。
这个解释的确非常不同于东方教会传统对耶稣祷文的理解。因为从二元人论出发,祈祷显然是全人参与的一种敬拜训练和位格交通。当人的身体休息时,灵魂仍具有祈祷之功能。
只是因为人的罪性和罪行玷辱,人即使不在休息时,意识也常常被扰乱和侵入,这是罪人的心思常态。但早期的沙漠教父时期,便已经意识到呼求基督圣名乃是除袪这些侵入性意识的有力途径,因为圣灵亲自的参与清理和保护的过程。
因此,操练耶稣祷文时,应该不是进入所谓的潜意识状态,而是意识功能的不断正常发挥,不断的从罪中挣脱而得。
所以笔者不赞同温伟耀博士对耶稣祷文的现代心理学解读,并其尝试以其他较短的经文来训练植入潜意识。这具有通灵交鬼之可能。
二、无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等心理学概念的演化
佛洛伊德发明了无意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说的形象化一些,就是人出生时有一个出厂设置,这个设置在佛洛伊德的解释中,就是本能、欲望等,他着重性欲,并且由性欲满足或未满足而来脑部了一套想象逻辑,形成了精神分析理论。
而潜意识则是以人自带的无意识为基础,因生命经历和体验不断积累的一个精神活动存储空间。并且认为正常意识可以被传送到这个库中。
人为何有这么多问题?因为这个库出了问题,只有想办法解决了这个库里头的各样问题,人就好了。因此他就开始提倡性解放、满足性欲等一系列敌基督理论。
那如何操作呢?催眠术便是极为有效的方法。现代的新纪元运动则更是从人类古老交鬼历史中总结了很多方法来实现这个目的。称为以鬼赶鬼,实至名归。
总的来说,佛洛伊德的理论至少还在心理学范畴之内,虽然基督徒明白这不可信。
他的学生荣格(Carl Jung)则在他老师的基础上,进入了灵异路线,尤其热衷于人类的各种秘术研究,包括他最喜欢的一本道家中文书《太乙金华宗旨》,并注释出版《金花的秘密》。
他更发明了集体无意识,并产生原型的概念,这些原型的直接体现就是各个民族中古老神话角色和事件。他认为这些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一个人是否相信有神,都实际都有直接的灵异经历。
荣格虽然时常谈及上帝,但基本就是等同于其中的一个原型,也常常和无意识等同,绝非基督徒概念中的上帝。若读此篇者阅读过荣格的作品《红书》就明白了。
所以,在油管上有一则短视频采访荣格是否相信上帝,荣格回答说相信与否并不重要。许多人点赞,而且是基督徒,实在是没有读过荣格的书导致的错误理解,还以为荣格和上帝关系很好。
实际上,读过荣格传记的人都知道他小时候就有许多灵异经历, 影响他一生的是他幼年做的一个有关耶稣基督的梦,梦中耶稣后来慢慢变为了一个阳具。 他一生实际上都随这个梦前进,而且此梦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梦境中。
笔者明确判断这是恶灵作为。
三、灵性经历的心理学注解边界
笔者其实并非那种认为一定要圣经出现的词语我们才能用的人,当然也尊重这些圣徒。但词语和概念的使用还是需要有界限。
类似佛洛伊德和荣格使用的概念和定义的词汇,不推荐使用。到是有许多实验支持的行为心理学的词汇是可以做仔细考量,酌情使用。
罗马教会曾经有一位叫做梅顿的人,他有一个学生叫卢云我们比较熟悉。梅顿从归信基督就开始走内修路线,有了许多灵性经历,但是他并不满足。因而向印度宗教寻求内修经历,最后因为事故死在了印度。此点在《神圣攀登的天梯》中文版一书前文中有相对简单的说明。
罗马教会的某些修院派系,包括历史上有一些比较著名的灵修大师之经历,容易偏离到我上面所说的荣格的范畴里,实际乃是交了魔鬼。
当然,我在第一篇心得中就说:这是一个不受控的领域,圣言一定要作为边界。
最后,我们使用一些词语来注解和表达圣经理解时,是要很小心的,不要随便发明新的概念和词语,我们没那么厉害。请尊重圣灵在各方教会历史中显明的一些用词,可不断更新或扩大这些词的内涵,以做圣徒使用之语言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