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生作为华人基督徒最为熟悉的传教士,无需要过多的介绍。他那句“假若我有千镑黄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若我有千条生命,绝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更是成为许多后来之人的激励。 此篇会略过戴德生许多事件的记载,会将笔者认为其人生关口的一些要点列出,望能够得到激励和反思。
敬虔家族的祝福
戴德生生于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其曾祖父戴雅各在循道会归主,并且在他那简陋的家里接待了约翰卫斯理。
从生活习惯来说,戴雅各带给这个家族极为简朴的生活习惯,但却在小事上依靠上帝。虽然家庭开销极少却不失施舍之心。
戴德生的父母也是一对敬虔的夫妻。其父是一位带职的传道者,母亲则是一位祈祷的妇人。戴德生的父亲在其未出生前两年便开始为中国的工作祈祷。
虽然戴德生要到少年时期才蒙恩重生,但深厚的家庭灵性传承成为其极大的祝福。
他的得救
幼年在敬虔的家庭长大,也希望长大后成为一位传道者,那时他才五岁。成长过程中常常会被带着去各种的聚会,也熟悉许多的救恩要道。
戴德生的得救离不开其母其妹的长久祈祷。甚至圣灵亲自的做了印证的工作,让戴德生其母亲自领受了儿子重生的喜乐和安息。
难怪戴德生在晚年的岁月中写道:
也许是很自然的,自我开始过着基督徒的生活后,我就被教导去感受上主的应许是真实的,不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我所代祷的人,祷告已成为我与上主主要的交通。
生长在一个真正的尊圣经为大,极力荣耀基督的家庭是何等的蒙福。
有时,当看到教会中许多孩童,虽生长于基督徒家庭,却甚少具有敬畏之心。当我留心观察,孩童当然有一定责任,但所谓信主之家庭是否真正敬畏上主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而一个半吊子的基督徒家庭带给孩子的灵性伤害甚至要大于在异邦世界长大却顺服良心的外邦孩童。
明白呼召是重中之重
戴德生有如此的坚定,于他明确知晓呼召有明确关系。
当我们读到在英国工作的岁月里,戴德生便已经在训练自己在上帝的应许中面对将来在中国的缺乏。
还依稀记得当他租用一个房子没钱交房租,却要祷告上主去感动老板将工资发给他来交房租的事迹。他并非是要试探上帝去观看一些神迹,而是希望知道上主会做成他的应许,养活他。
那么,去了中国,照样可以被养活。
但显然这条路他并非是一步就通,在最开始的差会工作时,常常就拿不到工资,这也是最后内地会成立的原因之一。
跨宗派理念的坚持
戴德生出生于循道会,受教于弟兄会,这种成长的模式几乎决定了他跨宗派的特点。
而上主常常在宣教士上就会这样做事,并且预备宣教的人也会这样操作。因为宣教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教会能够担当,挑战极大。
可在传记中也有记录戴德生自带的灵性传统给内地会带来的挑战:
戴德生犯了一项严重的错误。戴德生成立内地会时,在轮船出发之前,他在各地的聚会中,口口声声说内地会没有任何宗派背景,每个宣教士在涉及宗教的特殊教义和原则时,有取舍的自由。在同行的宣教士中,有两位姐妹——玛丽包耶和珍麦克琳——原属圣公会,她们来自英国迈德美的威廉宾法特牧师主持的圣经学校。威廉宾法特牧师和多田咸弟兄会的史达西姐妹、皮尔士等人关系密切。戴德生在兰花号上,说服玛丽包耶和珍麦克琳受浸。因为圣公会施行的是滴水礼。
此举差点毁内地会于襁褓之中。也是经过此事,戴德生自身的跨宗派认知才继续被扩充。也不再会要求内地会的宣教士执行一些非原则事物。
的确,跨宗派工作的难点在于当人在工作时,一定是带着其自身的宗派认知,所以能够参与跨越宗派的工作的人,必然有着极为宽广的胸怀,又坚守自身的立场,且不在工作中有所坚持自己的非原则立场。
对日常生活的注重
此处说的注重,并不是说贪恋享受物质,而是指戴德生在准备期间,便常常省吃俭用、锻炼身体,预备去中国的基础。
我们之前已经说到,他的曾祖父就有极为简朴的生活,却对人满怀爱心,去施舍钱财给需要的人。
戴德生继承了这家族特质,成为他内地会工作的极大祝福。因为传福音报喜信,便是要将好消息带到需要的人前。
身体的锻炼,是为了到了中国能够承受的住水土不服和各种疾病的攻击。
他来中国并不抱成功神学的套路,认为来中国会病痛远离,也不去搞所谓的神医神学。他是踏踏实实锻炼心灵,也勤勤恳恳锻炼身体。
这是一种信心!
脱离对英国政府的依赖
他在萧山和扬州的事件中,也脱离了自己“维系与地方政府友好”的原则,想用政治力量来处理教务问题。可以说是跌的很惨。
那时,经过英国报纸的报道,许多原来支持戴德生的人开始质疑他的做法。而弟兄会的乔治慕勒还是站在戴德生的一边。
但慕勒的站立,并非是赞同戴德生的做法,而是认定戴德生的托付和异象。因慕勒本身是一位不依靠势力,不依靠才能,乃依靠上主之灵的人。
在这些事情之后,戴德生开始完全走依靠耶和华的灵的路线,由此开始了内地会在中国的善工。
信心行传
整个内地会在中国的工作,可以说是一部“信心行传”。而这份行传,是耶和华的灵书写的,藉着戴德生,也藉着那许许多多无名的内地会宣教士。
《戴德生人生重要台阶》有2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