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浏览并执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 "同意"类别下找到有关所有 cookie 的更多信息。

被归类为 "基本"的 Cookie 保存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网站基本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 来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以及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只有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这些 cookie 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 cookie,但禁用某些 cookie 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总是激活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cookies可以显示

约翰福音 5.1-18 | 谐音和双关意义

今天读的文本记录了另一件事,一个被医好的病人忘恩负义之事。或许这不是他主动的行为,有一些难处,但实属不应该。

今天读的文本记录了另一件事,一个被医好的病人忘恩负义之事。或许这不是他主动的行为,有一些难处,但实属不应该。

一个节庆日(ἑορτὴ

事情发生在一个节期(ἑορτὴ)里,这是否是一个特别的节期(ἡ ἑορτὴ)?我们从不同的古卷来看,是有这个可能性的。有些古卷是有冠词(ἡ)的。但这里的区别与我们文本的意义没有多大的影响。

池塘边(κολυμβήθρα

老师要上圣城去过节,在一个叫羊门(τῇ προβατικῇ)旁边的池塘边(κολυμβήθρα),遇到一个人,这个池塘所在的地方叫“毕士大”(Βηθεσδά)。虽然在不同的古卷中,这个地方的名字有一些出入,但这也不会特别的影响我们对文本的理解。

老师看到很多人躺着(κατέκειτο),包括有各种身体问题的人,是一群可怜的人。这时他看到一个病了(ἐν τῇ ἀσθενείᾳ αὐτοῦ)三十八年(τριάκοντα ὀκτὼ ἔτη)的人(ἄνθρωπος)。老师就问他:你想要康复吗?(Θέλεις ὑγιὴς γενέσθαι;)老师的意思是自己来医治好他,但是他好像理解错了,以为是老师要帮助他抬他到池塘里去洗。因为他说:当池塘的水在动的时候,没有人抬我去(ἄνθρωπον οὐκ ἔχω ἵνα ὅταν ταραχθῇ τὸ ὕδωρ βάλῃ με εἰς τὴν κολυμβήθραν),而且有人会比我先下去池塘(ἐν ᾧ δὲ ἔρχομαι ἐγὼ ἄλλος πρὸ ἐμοῦ καταβαίνει.)。接着老师用命令语气讲了一句话,而且这句命令的话与后面的话具有对应作用,主要是在动词的细节对应上:

(1)Ἔγειρε(命令语气):“起来!”。这时一个命令,甚至从心境角度,不期待接受命令者有信心。
(2)ἆρον(命令语气):“拿!”。这仍是一个命令,也不期待接受命令者有信心。
(3)περιπάτει(命令语气):“走!”。这命令是突破接受命令者认知的,如果我们说“起来!”还是自己尝试挪动撑起来;如果说“拿!”,可以动手去拿;但是“走!”则是不可能靠着自己的力量去走的。

接着,是一个能力显现的时刻,此人居然立刻康复了!(καὶ εὐθέως ἐγένετο ὑγιὴς ὁ ἄνθρωπος),接着是对应上面的两个动作:

(1)ἦρεν(陈述语气):“起来了”。这是命令的结果,这个结果并非信心的效果,而是当事人看到康复后的自然行为。
(2)περιεπάτει(陈述语气):“走了”。这也是命令的结果,这个结果与上面的动作相同,并非信心的效果。

这个康复的人就离开了。

上面的整个文本中,约翰埋下了一个谐音,就是关于毯子和安息日的谐音。

文本中的谐音(κράβαττον 与 Σάββατόν

毯子(κράβαττον)和安息日(Σάββατόν)其实是压韵的词,有点类似谐音(不完全的谐音)。但是各方的民族都会对押韵的词特别有诵念和背记的感觉。文本如此记录,很有意思。毯子的发音有点类似于“卡入阿巴痛”,安息日的发音有点类似于“撒巴痛”,都有“巴痛”的尾音。

结果文本记载说:那天是安息日(Σάββατόν),在安息日拿毯子(κράβαττον)是不可以的。(Σάββατόν ἐστιν, καὶ οὐκ ἔξεστίν σοι ἆραι τὸν κράβαττον σου)。要说安息日应该是安息的日子,但是却因为一块毯子(κράβαττον)在安息日(Σάββατόν)没有安息。

告诉与报告(ἀνήγγειλεν

结果,这位被老师医好的人,因为被追问,而把老师报告(ἀνήγγειλεν)给了犹太人。这里文本没有使用“告诉”,“说”等语气较为轻的词,而是使用了“报告”一词。这个词往往正面是用于报告好消息,负面则是用于打小报告。他居然这么做了。

老师第二次碰上这个人时候,还告诫他:不要在犯罪,否则会有更坏的事情发生。结果没过多久,他还是做了一件昧良心的事情。文本没有记录这个人最后如何,估计结局也是不怎么好。

破坏与释放(λύω

因为此人的报告,老师开始被逼迫了。犹太人说他是破坏(ἔλυε)安息日的人。在最后的(17)和(18)中,老师将自己与天上的父情联系在一起:

(1)ἐργάζομαι:“工作”。这是从经历世界的角度,老师和其父是从不间断的工作的。
(2)ἴσον:“相同的”。这是从本质(本性)的角度,老师和其父是相同的。

破坏(λύω)这个词也是在文本中常常出现的“释放”一词。实际上老师并未破坏安息日,而是实际上释放了在安息日中被绑住的人。使安息日真的能够成为自由安息的时间。

寻找(ζητέω)

感叹一句,曾经老师去寻找(ζητέω)苦女子,天上的父亲寻找(ζητέω)真正的敬拜者。但这里他们也在寻找(ζητέω),不是去寻找老师要什么,而是要寻(ζητέω)杀死他。多么的反讽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