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志气”

​今日晚,小儿语文生字抄写尚未完成。衡量再三后,要求其生字需抄写完成,词语次日再抄写。在抄写过程中,其显出一些情绪。一会要求换笔,一会说灯不够亮,一会说累想睡觉。

笔者心里开始有些许怒火(西 3:8),这种恼恨实际带来的意念就是嫌弃孩子,属于仇敌藉老我的攻击。为此,离开孩子房间,开始做自己的事务。等事务完毕后,再去检查其作业,一部分已经完成,但还是有一部分尚未完成。
因着早期对孩子有一些太密集的介入和过分的要求,使得孩子在“志气”这块略显渺小,对自己所做之事缺乏合乎中道的信心。这个笔者有极大责任,为此曾求主赦免多次。
晚上,想起此事,查考了两节经文的教导:
 
[西 3:20] 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
[西 3:21]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恐怕他们失了志气
 
这是圣经对父母和孩童的双向要求,不至于产生一些极端状况:
一、父母过度介入孩子的言语行为,甚至做事的结果。导致儿女对父母有“气”,此处的“气”指的是父母激动和恼怒孩子,目的是使孩子成为父母心中向往之样式,而非神造其之样式。这种介入的模式,会使孩子失去志气(灰心丧志)。这是父母看事重于看人。笔者就常犯这种错误得罪神。
二、父母过度的尊重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没有长进在次序之中,反而带给孩子“志气高大”(罗 12:16)的罪恶果子。这样的孩童无论其能力如何,在神眼里是需要被更新的。现在社会大致处于如此教养孩童的状况。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作为父母是较难去把握的。对于要求孩童做事的程度,也需要有长久的衡量与祷告。若是有一种可以量化的技术就好了,可惜的是神造每个孩童都不一样,不能照样画葫芦,而需要细心观察神的灵在其身上的工作和反馈,就着孩童自身的回馈来决定坚持与否。
“温柔的坚持”,这基本是属于人本主义概念的教导模式。有时其表现与按照圣经的教导模式一样,但目的与动机是不同的。后来小儿还是完成了作业,读完《圣经日日学》就休息了。
现在越来越有体会的是,教导孩童,教导的技术不是紧要的。带着敬畏神的心,随时祈求神的帮助,求神赐分辨之智慧,并心中切求孩童的性命得救是紧要的。这类祈祷,有助于生发教导孩童时真正的温柔,不是凭着血气,乃是凭着圣灵。
虽笔者悟到此点偏晚,但还是愿意去操练,希望不要犯太多错误。以至于神伤心,孩子也受亏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