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是教导孩童的核心

什么是『世界的智慧』呢?

核心在于有无神的位置在里面。举个例子,如果马哲看似有智慧,辩证法看似有智慧,但因为没有神,其必然导致人自高自大,失去对主的敬畏。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也就说真智慧不存在在不敬畏神的人身上。圣经从来没有根据一个人的知识量,智商水平,等等现代社会的评判标准去衡量一个人在主面前是否真的有智慧。为此,在训练自己和训练孩子的重心上,要有所取舍。

如何训练

  • 第一,一定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这个看似『愚拙』的道理,要自己领受,活在生命中,然后教导给孩子。世人会轻看这个『愚拙』的道理,因为心未开启。
  • 第二,在普遍启示的范畴内,教导认识万物和他们的关系,并且要从中显明神在这些被造物上的荣耀,却不能将荣耀归给被造之物。
  • 第三,在『人』的认知上,也要以神为中心。包括:
    1. 人与神的关系最为重要
    2. 人与人的关系需要人与神的关系作为基础,否则为空中楼阁
    3. 人与万物的关系乃是要学习看到神赐给人的治理的权柄和责任
    4. 万物之间的关系乃是看到所有被造物的不可分割又是独立的,此为三位一体的神在被造的万物中的影子。
    5. 所以,当整个被造界的知识体系被建立在以神为中心的基础上,这些都会成为一种预备,可以为主使用。

七十士译本简介

作者:lambride

初信主时,就听到身边的一些弟兄姊妹谈起过《七十士译本》。听说是七十位犹太学者在一个岛上各自翻译,结果发现每位的译文彼此没有出入,当时觉得这事好神奇。又听说主耶稣和使徒们在世时所用的圣经就是《七十士译本》,从此这译本在我心里就有了特别的地位。当时就知道这些,那时也没什么资料可供查阅。近来对圣经译本有些兴趣,就搜寻了一些相关资料。从我所获得的一些有限的资料中,对《七十士译本》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愿与大家一同分享我所了解的《七十士译本》。

何谓《七十士译本》

《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该词取自于拉丁文septuaginta,即“七十”,或用罗马数字 LXX 表示 70 这个数字),这名称源自一个流传,认为有犹太七十二位学者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将他们自己的希伯来语摩西五经翻译成希腊语。但在翻译的人数上,有的认为是七十位,有的认为是七十二位。但基本上七十二位是较传统的见解,因为在《亚里斯提亚书信》(Letter of Aristeas)里提到翻译人员是从犹太人十二支派的每个支派中各自派出六人,总数七十二人,并详细列出他们是何许人。后来却约化成七十位,可能是为了表达“七十”是一个象征数字,对比出昔日七十位长老联同摩西在西乃山与神立约(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
《七十士译本》,最初只指摩西五经,后来才通指全部包含二十四卷的圣经(旧约)。根据译文的语言,最早五卷完成于公元前285-247年间,其余部分约到公元前150年完成。《七十士译本》各卷的次序与希伯来原稿不一样,除了希伯来圣经正典,此外还加上了15卷次经(Apocrypha)和伪经(Pseudepigrapha)。新约圣经不少引用旧约的经文均出自此译本,后来再译成多种文字。《七十士译本》原书已失传,现存的是公元四至五世纪的抄本。 继续阅读“七十士译本简介”

七教会之以弗所教会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 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启示录 2:2-4 和合本)

继续阅读“七教会之以弗所教会”

两律争战中恩典的作为–读《论自制》

因为非常特别的一次经历,奥古斯丁从摩尼教走到了基督教会,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此,读此文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就是驳斥了摩尼教二元观的胡说八道。

自制,在和合本的圣经中,被翻译为节制,是我们平常经常背诵的圣灵九果里面的一个,顾名思义,那是圣灵的恩赐和工作的结果。这也是奥古斯丁通篇所要强调的,特别是与摩尼教的分别。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自制应该是属于人自己的一种修养或者品格,可以与神无关,而奥古斯丁就是要根据圣经驳斥这样错误的教训。 继续阅读“两律争战中恩典的作为–读《论自制》”

莱尔:父母的职责

简介:「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箴言22:6

我猜想大多数自称基督徒的人都熟悉上面这节经文,读起它来可能会十分耳熟,就像一曲老调。十分有可能,你多次听过它,或者读过、谈过、引用过它。难道不是这样吗?但是,这节经文的要义却很少被注重!它所包含的教义看起来几乎不为人所知,它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责任恐怕很少有人履行。读者,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继续阅读“莱尔:父母的职责”

旧约中的割礼仅仅是仪文吗?

当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的时候,设立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这个割礼就是现在的割包皮,并且就主耶稣和初期教会给我们的见证,犹太人是非常注重割礼的仪文的。

[利 26:41] 我所以行事与他们反对,把他们带到仇敌之地。那时,他们未受割礼的心若谦卑了…

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知:犹太人、以色列人、犹大人其实在圣经中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以色列人是上帝与立约之民的称呼;犹太人是两约时期及之后希腊罗马对以色列人的蔑称;犹大人是十二支派的一个支派的称呼。犹太人与犹大人的关系,我们这里不查考。所以旧约没有出现过犹太人,新约以色列人和犹太人会同时出现,新约没有出现过犹大人。 继续阅读“旧约中的割礼仅仅是仪文吗?”

耶稣必然降在阴间

在使徒信经中,有一句很难理解,就是『降在阴间』。历史上也争论这句信经是否是圣经的教训,所以现在有些教会的使徒信经中是没有这句话的。从教会历史的角度看,早期的使徒信经版本中,也是没有这句话的。所以有些人认为,无论是从历史出发,还是从圣经的经文出发,都不支持耶稣降到阴间的论诉,他们就轻轻忽忽的删除了使徒信经中的这句信仰宣告,真是胆大包天!

本文愿意从圣经和教会历史的角度去查考使徒信经中的这句话的含义,初期教会的信仰中是否包含『耶稣降到阴间』的内容。

继续阅读“耶稣必然降在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