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练敬虔:训练良心

如何藉圣灵训练良心

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 (罗 9:1)

一位初蒙恩之新造的人,一切对他都是那么新鲜,那么自由,由此开始他新的征程。

记得一位姊妹曾经说过:

真的是新造之人,我得重新学习怎么走路,怎么说话,怎么吃饭,怎么睡觉…一切都是新的。

她的意思乃是指自己的身份变了,就需要重新学习天国子民的生活样式。这是非常形像的表达。

当新人开始在基督里成长,最重要的乃是心灵的成熟和增长,圣言在多处提及这类,这里引一处:

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提前 1:5)

此篇分享的就是良心功用的恢复、增长、成熟以至于能发挥护己爱人之功用。

继续阅读“操练敬虔:训练良心”

伊凡斯克里斯马斯(Christmas Evans)简要生平

上帝的独眼传道人

这是一位我们华人不熟悉的勇士。

他因小时候成长在残暴的舅舅底下,未受到任何该有的道德和文化教育。常常和别人打架。有一次,右眼被打瞎了,成了一位独眼之人。

他就是伊凡斯克里斯马斯,我们简单称呼他为克里斯。上主大大使用了这位独眼传道人,他所带特有的威尔斯“捕风”传讲传统,常常吸引许多人。

很难想象他在17岁时还不认字和写字,却凭自学学习希伯来文与希腊文,为了更加明白圣言之正意。

我们无法知道上主之拣选的奥秘,但好似给我们看到有话说:他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出生与成长

克里斯出生于1766年12月25日,所以父母给他起名叫克里斯马斯(Christmas),家住在威尔斯卡迪根的南迪苏尔。这就是一个风景优美,适合旷野布道的地方。

他的父母并不知道,这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位伟大的传道人。 继续阅读“伊凡斯克里斯马斯(Christmas Evans)简要生平”

操练敬虔:记录日记

一起来写日记记录吧

钟马田曾经说:如果你读过教会历史上任何一位信心伟人的传记,就会发现他们都很懂得管理自己和操练自己。可以说,这是所有信心伟人的共同特征。如马太亨利、大卫布莱纳、爱德华兹约翰卫斯理怀特菲尔德。从他们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不管他们属于哪一宗派,都深谙自我管理之道,生活极有规律,而且他们都非常重视这件事。

现代圣徒极为缺乏操练之心,甚至有时候会轻看极为枯燥的重复性生活。每日定时的祈祷,每日定时的阅读圣言,每日定时的散步默想,每日定时的和儿女交流…

今日我们说第一件重复性操练:记录日记

对于传记的作者,如果有主角的第一手资料,那就是如获珍宝。而这第一手资料,最为宝贵的是主角的日记。旁人对他的评价会值得参考,但心路历程最好的显露就是日记。 继续阅读“操练敬虔:记录日记”

马太亨利简要生平

朴素的圣经注释者

有这样一位释经者,几乎为各宗派所推荐。许多著名的传道者在预备信息时都会常常参考他写的注释书。他,就是马太亨利。

司布真曾经说:马太亨利的圣经注释是最适合每个人,也最帮助每个人怀特腓则更夸张的阅读了三遍,最后一遍还是跪着读的。

这套注释书从初版到现在,仍在不停再版,也上架在许多的电子阅读平台上。可见众人对此套书的喜悦。

此文将简略的记录马太亨利的一生。

继续阅读“马太亨利简要生平”

黑暗对光到底是不接受、不明白、还是不胜过?

接受、明白还是胜过?

约1.5节中的“κατέλαβεν动词原型为καταλαμβάνω)”,是一个意涵极为丰富的古动词。不同的译本对这个词的翻译也各不相同。和合本将这个词翻译为“接受”。

此篇是做一个整理,并给出笔者认为做合理的翻译。

约1.1-5 的七十士译本(LXX)背景

熟悉约翰希腊文的人应该很容易就感受到他有意将他的书信对照LXX的创世记一章。

从太初到创世,从创世到吩咐光从黑暗里出来,从此光暗分别到永远。

而约翰这里谈及的“人的光”乃是指生命而言,这生命约翰用了希腊文中最具深意的一个词:λόγος,和合本翻译为“”可谓妙哉,因为在中文中也是一个意义极为丰富的词。

因此,约翰福音里的光已经不是创世记中的被造之光,而是非受造之光,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来 1:3)。

我们来讨论κατέλαβεν的翻译。

意涵一:得到、抓住、领受

这是和合本采纳的翻译选项,这里谈到的是黑暗对光的拒绝。此解的“黑暗”是做拟人的解法。可用于描绘整个世界的黑暗实际,或者人心中的黑暗。

注意,这个翻译是读不出黑暗要攻击光的意思的。但可以读出黑暗对光的拒绝。

意涵二:明白、了解

KJV和NKJV采用的翻译,包括亚历山大的区利罗也采用此解释。这个解释注重的是黑暗无法理解光,无法明白光。

那么这个意思是在强调:既然黑暗无法认识光,那么只有光来引导黑暗明白。所以反而是从救恩的角度强调道成肉身的人子,上帝荣耀的光辉的主权行为。

此翻译去读的时候,会读出黑暗好似要认识光的感受。这又是在强调堕落之人有寻求上帝的动机。

意涵三:胜过

自俄利根起始,许多希腊教父都采纳此译。中文的新译本、吕振中、当代译本等都采纳此翻译。

安波罗修认为黑暗无法阻止人看到光,加帕多加之尼撒的格里高利则直接理解为黑暗追击光,俄利根则明确表达为黑暗发动进攻

此翻译强调的是黑暗的主动攻击行为,但结局一定是失败。

总结

其实这个词,三个意思在这段文本中都可以使用。各自强调的重点以上都有解读。

笔者个人还是偏向于“接受”和“胜过”的联合意思,因为“认识”一译还是常常见于关身语态。“掌控”或“掌握”是一个可能合适的翻译。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读者请不要用此文去做引起教会纷争的事,谢谢。

章伯斯简要生平

现代奥秘派

他被称呼为“现代奥秘派”,因其整个灵性经历几乎都可以用十架约翰的著作 《灵魂的黑暗之夜》 注解。

他在华人群体被知晓,是因为他的每日灵程著作 《竭诚为主》。这本别人编集的小书对于想深入会晤上主的人,可算为一张地图,一盏明灯。

他在世年岁不长,四十出头,却滋润了许多圣徒百余年。

家庭

章伯斯的父母是在司布真的信息中悔改信主的,并且由司布真施洗。随后就与司布真一起同工服侍。

老章伯斯虽不是像司布真一样是大能的勇士,但却也是勤勤恳恳的服侍主的教会。而老章伯斯的妻子哈拿则更是一位敬虔的妇人,满有信心的见证。 继续阅读“章伯斯简要生平”

莱尔简要生平

圣公会低派主教

英国圣公会脱离天主教并非信仰原因,而是英王的私事所致,所以也导致了圣公会内部对信仰的认知趋于天主教。

时间流逝,圣公会也慢慢分成了三支:高派圣公会、低派圣公会和广派圣公会。

而这三支中,高派注重礼仪却死气沉沉,广派心胸稍微开阔但无福音负担,低派则形成了我们现今称呼为圣公会内部的福音派。生活有力,充满对灵魂的负担。

本文主角莱尔主教,就是低派圣公会的主教。

继续阅读“莱尔简要生平”

爱写歌唱歌的查理卫斯理

约翰卫斯理有一位弟弟,名叫查理卫斯理。其对于华人些许陌生,但也是循道会核心人员。

他有许多文字作品留世,也为上主作工无数。但比起这些,他的诗歌则更为上主所使用来祝福众人。

用公理会领袖曼宁的话说:查理卫斯理的诗歌非但对循道会作出贡献,也对整个基督教作出贡献,查理的诗歌是超宗派、超国界、超民族的。

所以这篇,别于之前的人物生平,将着重介绍查理的诗歌,以同得滋润。

继续阅读“爱写歌唱歌的查理卫斯理”

为何光先受造而光体后受造?

上周日相聚时,有人问起这个问题,具体的经文是在创1:3创1:14。因各种原因尚未作答,就索性开个问答栏目,此篇作为第一篇。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 1:3)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 (创 1:14)

此问题在早期东方教父巴西尔的作品《创世六日》中有很详细的讲解,自己也觉得许多解释挺合适的,所以将教父的意见概括在此,作为一个解释。

光与光体不同

上主先造出天地,然后造出光,用以分开昼夜,显出所造之宇宙的丰富,从此光暗不可混淆,昼夜不会变乱。后续才造出日月,特别用于管理昼夜。因此,太阳月亮不是昼夜出现的原因,而是上主用于管理昼夜的工具。(此处我们不讨论其他星球的昼夜)。

1.4节之受造之光乃光之本性,而后之光体则有发出光之功用。如同蜡烛可以发出火,但蜡烛不是火一般。 继续阅读“为何光先受造而光体后受造?”

认识罗马大公教会(天主教)

罗马教会的简介和分析

简要的历史与发展

天主教是罗马大公教会在中国的称呼,学界称呼为罗马教会或者罗马大公教会。本节简要叙述天主教的历史,让读者有个整全的大概的了解。

使徒时期

从新约《罗马书》我们知道,当初在罗马已经有了主的教会。从《罗马书》我们可以一瞥当时的罗马教会,保罗说“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可知当时的罗马教会在众教会中是有美好见证的。

大公教会

“大公教会”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伊格纳丢所写的《达示每拿人书》第八章中,里面如此描述到“凡主教临在之处,会众也都要到齐,一如耶稣基督所在,即是大公教会所在。不得主教许可而施行洗礼或设爱席,都是不合法的;反之,主教所许可的,也就是上帝所悦纳的;你们这样做,万事就妥当而有效。”。从该文字的描述和表达中,我们知道当时的教会是主教制的教会,且伊格纳丢是在强调上帝在教会所设立的次序,圣徒需要顺服主教的权柄。而“主教”一词在和合本被翻译为“监督”,这也是为何在一些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教会也有以监督为主要教会权柄体现。

那时教会尚未分裂,且各地方教会的地位是平等的,基本不存在公开的彼此轻看的问题。伊格纳丢还同样写《达罗马人书》来劝勉在罗马的教会,正如里面开头所写“伊格那丢又名提阿甫箬,写信给那在至高圣父和祂独一儿子耶稣基督的伟大中得蒙怜悯的教会;这教会是按照耶稣基督我们的上帝之爱,而决定了万有之为万有的祂的旨意,得蒙垂爱,并蒙光照的;她又住在罗马人的地域里…”,我们从这样的表达中可以明显看到,作为安提阿教会的主教伊格纳丢对罗马教会的定义乃是“住在罗马人的地域里的教会”,所以并没有任何高举罗马教会的意图,但是罗马教会背景的教会史学家把伊格纳丢对罗马教会在爱德上美好见证的称赞(“配有其圣洁而在爱心里领袖群伦”),误解为罗马教会的某种首位权,这是不恰当的。

在同时期的使徒教父还有坡旅甲、革利免、黑马、帕皮亚,在他们的著作中也找不到任何高举罗马教会的影子。所以那时的大公教会不是单指罗马教会,而是包含了早期教会所有的教会,最为著名的表达为五大教区(牧区),她们是:耶路撒冷教区、安提阿教区、亚历山大教区、罗马教区、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教区。

历史的车轮开到了使徒教父的末期,尼西亚前期的教父时代开启。这时涌现了一批在众教会中既有美好生命见证,又有对圣经、神学有思考,又有实际的敬虔操练之人,他们的名字我们也许并不陌生,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居普良、特土良、爱任纽等。这些圣徒在其作品中已经有些表达罗马教会和其主教似乎拥有某种领导地位。爱任纽在反驳诺斯底的文章中,表达到罗马因为有使徒彼得和使徒保罗两个使徒的光环而拥有更大的权威,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表达是不合宜的(不能因为某教会有多位使徒的背景,就觉得该教会地位较高[林后 12:11]),而居普良虽然表达了类似的罗马优先权的文字,但是他不认为罗马教会拥有统治众教会或者颁布普世教会训令的权力。在这个阶段,我们依稀开始看到罗马独尊为大的影子,但是这种独尊为大基本还是受到了当时政治环境和对使徒地位错误的认知的影响,所以可以看为是罗马教会独尊为大的一个过程。

那时政权对教会的态度大致还是逼迫的,转折点是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主后313年将教会合法化。从此教会开始被政权支持并且拥有了一些特殊的权力,也因为此有大批的人开始涌入教会,实际上这也是教会从古代那忠贞的见证向世俗妥协的一个转折点。罗马教会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实际上成为了众教会中最被政权控制的教会。从此很多大公会议都是会有政权的参与,皇帝的意见也成为不得不考虑的意见,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政治。

从主后313年到主后692年的君士坦丁堡主教会议,是罗马教会优先权实际成型过程。期间发生的太多的人和事笔者这里不再详述。到了主后692年,在君士坦丁堡举行了主教会议,该会议明确表达了反对罗马领导权,反对罗马要求圣职人员不婚,允许圣职人员结婚等反对罗马教会的会议规定,而罗马主教拒绝在会议决议上签字。那时罗马教会的领导权不断巩固,而东西方教会的间隙也越来越大 继续阅读“认识罗马大公教会(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