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以感谢向耶和华歌唱,用琴向我们的 神歌颂。 他用云遮天,为地降雨,使草生长在山上。
他赐食给走兽和啼叫的小乌鸦。
他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
耶和华喜爱敬畏他和盼望他慈爱的人。
诗 147:7-11
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诗 131:1-3
面向中文基督徒的一款圣经工具软件,方便圣经阅读者研读查考圣经,其具有多版本圣经平行阅读、原文词典、注释书阅读、串珠、BDAG3(新约及早期基督教文献希腊文大词典)、圣经人地名词典等功能。
你们要以感谢向耶和华歌唱,用琴向我们的 神歌颂。 他用云遮天,为地降雨,使草生长在山上。
他赐食给走兽和啼叫的小乌鸦。
他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
耶和华喜爱敬畏他和盼望他慈爱的人。
诗 147:7-11
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诗 131:1-3
从开始讲台服侍到现在快有10个年头了,从一开始的觉得自己最牛,到现在战战兢兢的站在讲台,甚至上台前还有一些胆怯,祈求天父加力量,被训练到如此的境地,外人看来是失败,但实际乃是神的成功。为何呢? 继续阅读“讲台服侍的工人所需要注意的几点”
引:
很多基督徒都熟悉很多古老圣徒的作品,今天所要提到的《效法基督》也是其中的一个作品。该作品在教会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无论是东正教、天主教、新教都对这个作品有肯定的表达。
或许也是因为此,《效法基督》渐渐流传到了不信主之人面前,他们也被其中的一些教导所吸引,所以开始部分的引用和翻译。此篇所要讨论的是《效法基督》中一句话的翻译。
纹身和刺青,在现代这个社会是非常普遍的大众化行为。那么,圣经到底如何看这个行为?为何是这样看的?
核心在于有无神的位置在里面。举个例子,如果马哲看似有智慧,辩证法看似有智慧,但因为没有神,其必然导致人自高自大,失去对主的敬畏。
也就说真智慧不存在在不敬畏神的人身上。圣经从来没有根据一个人的知识量,智商水平,等等现代社会的评判标准去衡量一个人在主面前是否真的有智慧。为此,在训练自己和训练孩子的重心上,要有所取舍。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 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启示录 2:2-4 和合本)
因为非常特别的一次经历,奥古斯丁从摩尼教走到了基督教会,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此,读此文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就是驳斥了摩尼教二元观的胡说八道。
自制,在和合本的圣经中,被翻译为节制,是我们平常经常背诵的圣灵九果里面的一个,顾名思义,那是圣灵的恩赐和工作的结果。这也是奥古斯丁通篇所要强调的,特别是与摩尼教的分别。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自制应该是属于人自己的一种修养或者品格,可以与神无关,而奥古斯丁就是要根据圣经驳斥这样错误的教训。 继续阅读“两律争战中恩典的作为–读《论自制》”
圣经中,有一些词是比较古老的,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准确的知道这些词的意思。
利未记17章7节中的“公山羊”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和合本翻译为“魔鬼”是恰当的。这个词原文的意思是:毛绒绒的东西。
嗐!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做买卖得利。”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 (雅各书 4:13-17 和合本)
基督徒对计划的态度和世人不同。世人有句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是有主的普遍恩典在的。因为『变化』是在上帝手中。我们基督徒需要做计划,但是要把计划放在主的手中,并不是计划了就非要操作,学习时刻顺服神的引导。
或许说这些过于飘渺,但是却要实际操作。因为人计划如何,与人的心思有关系。人类第一个计划就是犯罪计划:『夏娃吃善恶果』。本身这个计划有仇敌的介入,且有夏娃自己的打算,却带全人类进入罪中。所以做计划要做,有几个原则
圣经里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使徒保罗的见证。
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细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去。 (使徒行传 16:6-8 和合本)
这是被神打断传道计划的例子。这些引导在宣教士中特别常见,因为不是凭着血气争战,乃是耶和华的灵成事。也就是即使有时候真的是正确之事,还要顺服圣灵的引导。对于圣灵禁止保罗在亚细亚讲道,保罗选择顺服。
作为一个基督徒,从人的自然性来说,最不希望的就是跟随基督跟随的很软弱,所以我们在教会当中往往表现的就是特别的刚强,特别的属灵,特别的能够帮助人。。。而当我们回到家或者自己独自面对的环境中,却无法像教会中表现的那样能够刚强壮胆。这是为什么呢?
巴刻的这本小册子其实各个章节并没有非常明显的逻辑性,我想这本书可能是他的随笔吧,记录他在思想“软弱”这个问题的一些心得。
其实就像这本所言的,软弱是一个基督徒常常经历的状态,这是受限于我们被造的自然性,我们的有限,我们老我的秉性,而作为基督徒在这样一个状态里,该怎么样的能够靠着基督去得胜,是这本小册子需要探讨和思考的。
使徒保罗,神所使用来传福音到外邦的器皿。他在面对哥林多教会对他的轻视的时候,也是心中多有软弱,自己建立的教会的弟兄姊妹,不再承认其牧养的权柄的时候,他的心是何等的软弱呢!所以保罗先后写了四封信给哥林多教会,这个让他心中常常挂念,常常流泪的教会。而歌林多前书和歌林多后书是其中的两封书信。
读着歌林多后书中那牧者的心肠的文字,看到了保罗做了一件一般的牧者不敢做的事情,就是对歌林多教会坦言了自己各样的软弱,包括身体的软弱,包括在患难当中的软弱,也包括歌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对保罗是否接纳的软弱,他的坦言,却是成为了歌林多教会回转的祝福。
我们知道,一般的人总是希望能够在别人的面前表现的刚强一些,厉害一些,这是堕落后的人的常态。而最不希望别人看到的就是自己各式各样的软弱和问题,无论是身体的疾病、性格的懦弱、金钱上的软弱、各类人际关系中的软弱大家都是想法设法的去遮盖去回避,甚至用各样的罪恶去“弥补”这些软弱。如同现今的世代中,整个世俗的价值观所体现的,就是极力的去回避人生中的所有软弱,为的乃是让别人看到自己是一个刚强的人。
但巴刻在书中提到,我们的主耶稣他所做的,特别是他的道成肉身和钉十字架,在这两个内容上,特别看到了作为人子的耶稣基督所有的软弱。因为有了肉身,他也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为有了肉身,他也必须承受精力体力的疲乏,所以所看到的就是那位以赛亚先知所预言的受苦的耶和华的仆人,如根出于干地一般。
为此,我心中献上极大的赞美,因为主耶稣真的能够体恤作为人的软弱,因为他曾经来过,曾经活过,曾经死过,更是为我们复活过且活到永永远远。耶稣他从马利亚腹中生产后,如同一般的人类的后裔一般,要吃奶,要换尿布(如果那个时候以色列地的传统是用尿布的话),他需要学习走路,学习说话,学习与人相处,学习孝敬肉身的父母。等等之类的,不易而足,他是真真的人,且真正的经历了软弱。
回望主耶稣所经历的,也成为保罗站起来的力量,如同我自己所认知的,也成为我继续跟随的力量。所以当耶稣呼召一个人的时候,他是呼召一个罪人,来悔改。当他在一个特别的事上呼召一个人的时候,他是呼召一个蒙恩的罪人,来做器皿,只是一个瓦器,却因为有着主耶稣基督自己在里面,而成为贵重。
我自己也坦言,信主到现在经历了太多的软弱,曾经在床前的流泪,但对于对主耶稣的跟随,跌跌碰碰仍然持守。
巴刻还特别提到了金钱奉献的问题,的确这个几乎是衡量一个自称的爱主的人到底是否真的爱主的试金石。但巴刻给的挑战乃是,奉献到“心疼”,因为这会使得生命有更多的机会经历软弱,而去经历基督的更新大能。特别是当十一奉献成为一种习惯或者宗教意义上的交税的时候,特别需要主耶稣基督的怜悯。
我们常常不愿意奉献金钱,是因为金钱给人一种非常虚假的安全感,当人在基督里没有盼望的时候,这种安全感成为替代基督里的平安的赝品,作为赝品就是假的,但是非常像。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但要在金钱的奉献上有突破,不再因为金钱而软弱,我们需要再一次的去思考“盼望”到底是什么?
“所见的盼望是暂时的,所不见的盼望才是永远的”。这段我们非常熟悉的经文,让我们对基督徒的盼望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看似摸的着,却如影子一般,但我们需要凭着基督里的信心去支取。
如同巴刻在歌林多后书的经文解释中,非常明确的告知了这个盼望的确定性和其具体内容的不可知性,我们现在真的不同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直到那个时候,就可以与主面对面了。作为神的儿女,是要操练自己有确信和经历这份活泼的盼望。这份盼望是我们能够轻看这世界给的羞辱,家庭的环境,金钱的软弱,身体的软弱,人际关系的软弱的核心,因为我们直到这世上的一切都要过去,唯有在基督里的基业永远存留到天上。